倪欣,遼寧丹東人,人稱倪姐。倪姐有一絕活,每天都要把三四千個饅頭做成花圃!倪姐稱其爲花餑餑。一起來見識一下——

東北人叫饅頭,山東人叫餑餑,因爲遼寧丹東人大多是山東人後裔,雖然饅頭的叫法通用,但也不大拒絕叫餑餑,特別是老一輩人,至今還是叫餑餑。這是擺上架子的花餑餑,有1000多個,是倪姐和十幾個麪點師一天勞動成果的三分之一。

這裏是倪姐的“花花世界”——花餑餑車間。花餑餑是食品,做好之後,必須放到冷庫暫存,等待發貨。花餑餑很受歡迎,趕上春節之前倪姐更是應接不暇,她說到現在還欠着債——接受了預定但花餑餑還沒做出來。於是,他們就得加班加點,早晨6點之前開工,晚上6點之後收工,一天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連軸轉。

如果是做普通饅頭甭說是三四千,一天上萬都沒問題,但花餑餑不行。在倪姐的花花世界,雖然花餑餑是食品,但它在一定程度也是工藝品並且是全手工流程。一個花餑餑身上的五顏六色,均來自不同顏色的食材跟白麪調和,僅僅是備料就得消耗一兩個小時,接多少訂單備多少料。“一天能接1萬多元的單子。”倪姐說。

一年當中,兩節最忙:春節和端午節,而春節比端午節更忙。除了應付生日、滿月、喬遷等特殊定製,最大的工作量便是春節大禮包,裏面統一配置18件大小不一形狀不一色彩不一各有寓意的花餑餑。倪姐說,“大禮包是統一制式,其他的特殊定製都是按照客戶的要求,人家要求做什麼樣什麼顏色怎麼搭配我們才能做。”

說着容易做着難,花餑餑的製作過程正是如此:調和不同顏色的面、醒面、做型、配料、點綴、成型、放到醒面箱……在這之後,看護醒面箱和蒸箱的師傅就得盯着牆上的一排顯示屏,到時間了,打開醒面箱用手輕輕觸碰花餑餑,感受醒的狀態,從而確定是繼續醒一會還是立即轉到蒸箱。

花餑餑蒸好了!足足一千多個擺放在若干架子上,拼在一起,宛如溫室裏的花圃!本是喫的東西,帶給人的首先是視覺的美感和震撼:大人見了愛不釋手,小孩見了不忍下口。

花餑餑所用的帶顏色的裝飾,不需要色素,都是蔬菜水果天然具有的色彩。

架子上的花餑餑。

春節快來了,花圃一樣的美食撲面而來,你心動了沒有?(棋簿紫/圖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