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欣,辽宁丹东人,人称倪姐。倪姐有一绝活,每天都要把三四千个馒头做成花圃!倪姐称其为花饽饽。一起来见识一下——

东北人叫馒头,山东人叫饽饽,因为辽宁丹东人大多是山东人后裔,虽然馒头的叫法通用,但也不大拒绝叫饽饽,特别是老一辈人,至今还是叫饽饽。这是摆上架子的花饽饽,有1000多个,是倪姐和十几个面点师一天劳动成果的三分之一。

这里是倪姐的“花花世界”——花饽饽车间。花饽饽是食品,做好之后,必须放到冷库暂存,等待发货。花饽饽很受欢迎,赶上春节之前倪姐更是应接不暇,她说到现在还欠着债——接受了预定但花饽饽还没做出来。于是,他们就得加班加点,早晨6点之前开工,晚上6点之后收工,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连轴转。

如果是做普通馒头甭说是三四千,一天上万都没问题,但花饽饽不行。在倪姐的花花世界,虽然花饽饽是食品,但它在一定程度也是工艺品并且是全手工流程。一个花饽饽身上的五颜六色,均来自不同颜色的食材跟白面调和,仅仅是备料就得消耗一两个小时,接多少订单备多少料。“一天能接1万多元的单子。”倪姐说。

一年当中,两节最忙:春节和端午节,而春节比端午节更忙。除了应付生日、满月、乔迁等特殊定制,最大的工作量便是春节大礼包,里面统一配置18件大小不一形状不一色彩不一各有寓意的花饽饽。倪姐说,“大礼包是统一制式,其他的特殊定制都是按照客户的要求,人家要求做什么样什么颜色怎么搭配我们才能做。”

说着容易做着难,花饽饽的制作过程正是如此:调和不同颜色的面、醒面、做型、配料、点缀、成型、放到醒面箱……在这之后,看护醒面箱和蒸箱的师傅就得盯着墙上的一排显示屏,到时间了,打开醒面箱用手轻轻触碰花饽饽,感受醒的状态,从而确定是继续醒一会还是立即转到蒸箱。

花饽饽蒸好了!足足一千多个摆放在若干架子上,拼在一起,宛如温室里的花圃!本是吃的东西,带给人的首先是视觉的美感和震撼:大人见了爱不释手,小孩见了不忍下口。

花饽饽所用的带颜色的装饰,不需要色素,都是蔬菜水果天然具有的色彩。

架子上的花饽饽。

春节快来了,花圃一样的美食扑面而来,你心动了没有?(棋簿紫/图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