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瀋陽的鄭女士爆料稱,她9歲的兒子於2020年11月12日在學校上廁所時,被看管廁所的高年級同學辱罵、罰跪磕頭。

之後兒子出現尿褲子、尿牀、見人驚恐的情況,經醫院確診爲重度抑鬱。

事發後對方家長稱,她的孩子也曾被罰跪。

學校表示可以出醫藥費,但後續沒有處理結果。

1月5日,于洪區教育局工作人員稱,建議家長走法律程序,目前鄭女士希望給兒子轉學。

在很多時候,校園霸凌這個行爲都會被定義爲一個相當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兒——“鬧着玩”。

在這件事裏,10歲的高年級孩子以前也是這麼跪過,但是沒人給他們道歉,但是今天高年級孩子以同樣的方式欺負低年級孩子,就是鬧着玩的。

會不會當初那個高年級男孩受委屈之後去告老師,老師只是不在意,告家長,對方也是不疼不癢的說一句“鬧着玩呢”。

如今受虐者成了施暴者,老師和家長還是認爲這只是個玩笑。

於是校園暴力就在開玩笑的外衣之下,活生生成了不可消除的噩夢。

如今,一個9歲的小孩得了重度抑鬱症,還不足以提醒我們結束這個“玩笑”嗎?

不要總以爲,孩子們每一次都只是在“鬧着玩”。

關於這羣孩子,我覺得說他們“無知”是沒什麼大問題的,但說他們“什麼都不懂”是有待商榷的。

因爲那些欺負同學的孩子們,他們其實懂得很多東西。

他們知道扇耳光別人會疼,他們知道扒光女孩兒衣服會羞恥,他們知道逼着別人喝尿會讓人痛苦。

他們甚至會去變着法、出各種主意,來折磨同學。

很多校園霸凌的視頻裏,“大哥大”“大姐大”一邊拳打腳踢,一邊開懷大笑,旁邊還有一羣人拍手稱讚,或忙着錄像,我每每看到都會覺得不寒而慄。

他們真的不是“鬧着玩”。

他們清楚地知道,打罵侮辱可以傷害一個人。

他們所不知道的,是做這些能給別人造成多重的傷害。

讓我更難過的是,因爲欺凌總髮生在老師看不見的地方,而受欺負的人往往不敢反抗,多數時候根本無人知道他在被欺負。

校園暴力就像一把不見血的刀,深深的劃在每個被欺凌者的心裏。而我們的沉默,就是那把刀的推力。

你也許說,我沒有謾罵,沒有侮辱,更沒有暴力相對,但是我們的冷漠,無視,卻變成了罪惡裏的一點星火,變成了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在不經意間,都變成了校園霸凌的助推手。

“校園霸凌”是一個社會熱點話題,“霸凌”,就是霸道的霸,凌辱的凌,來源於英語中的bully一詞。

但是事實上,大家對於“校園霸凌”的標準卻一直很困惑,很多人都弄不清楚霸凌和打鬧的區別。在學生當中,到底什麼行爲纔算是霸凌?

正常玩鬧或者校園霸凌,首先要從孩子的感受上去判別。

如果說只是打鬧,那麼這個過程中並不會使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受到傷害。

孩子作爲當事人,他最清楚自己是跟同學在玩鬧或者是受到欺負和侮辱。

另外我覺得玩鬧是相互的,很多時候可能還有愉快的感覺。

但是霸凌是一方強墊欺壓另一方,在這個過程中肯定不是充滿快樂的。

所以以孩子的感受爲主,只要孩子持續長時間受到某種傷害,不管是生理上的還是心理上的,那麼就可以判別爲校園霸凌了。

我覺得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從這幾方面去判斷是正常玩鬧還是校園霸凌:

1.這種情況發生幾次了?

校園霸凌是一種長期的,不間斷的傷害。

施暴者有明顯的傷害他人的意圖,而正常玩鬧導致的傷害是不確定的,並沒有明確的對象指向。

2.後來你們在一起玩了嗎?

常常,校園霸凌的施暴者,會孤立受害者,擠兌受害者,很難和受害者達成學習和遊戲上的合作。

而正常玩鬧就不一樣了,可能上一節課大家還鬧得臉紅脖子粗,差點動手,下一節課雙方又有說有笑了。

3.他們強迫你了嗎?

孩子在和他人一起玩鬧時,有玩和不玩的自由,比如今天我不舒服,不想參加了;也有角色選擇的自由,比如當老鷹還是小雞。

而校園霸凌的對象是沒有這種自由的,比如大家一起玩球,會逼迫受害者不停地去幫他們撿球,如果不接受,就會遭到懲罰。

4.孩子王有惡意嗎?

不管你承不承認,孩子在遊戲中,是有發號施令的孩子王存在的。

孩子們往往唯他馬首是瞻,聽從他的安排進行遊戲。

但這並不要緊。要緊的是,這個發號施令者有沒有明顯的惡意?

比如強迫手下的孩子給他“進貢”,總是騙孩子去幹他不敢幹的壞事。

本期編輯:楊子葉

來源:沸點視頻、北京青年報等

《安徽啓蒙狗》法律顧問:何振國(安徽九華律師事務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