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沈阳的郑女士爆料称,她9岁的儿子于2020年11月12日在学校上厕所时,被看管厕所的高年级同学辱骂、罚跪磕头。

之后儿子出现尿裤子、尿床、见人惊恐的情况,经医院确诊为重度抑郁。

事发后对方家长称,她的孩子也曾被罚跪。

学校表示可以出医药费,但后续没有处理结果。

1月5日,于洪区教育局工作人员称,建议家长走法律程序,目前郑女士希望给儿子转学。

在很多时候,校园霸凌这个行为都会被定义为一个相当具有中国特色的词儿——“闹着玩”。

在这件事里,10岁的高年级孩子以前也是这么跪过,但是没人给他们道歉,但是今天高年级孩子以同样的方式欺负低年级孩子,就是闹着玩的。

会不会当初那个高年级男孩受委屈之后去告老师,老师只是不在意,告家长,对方也是不疼不痒的说一句“闹着玩呢”。

如今受虐者成了施暴者,老师和家长还是认为这只是个玩笑。

于是校园暴力就在开玩笑的外衣之下,活生生成了不可消除的噩梦。

如今,一个9岁的小孩得了重度抑郁症,还不足以提醒我们结束这个“玩笑”吗?

不要总以为,孩子们每一次都只是在“闹着玩”。

关于这群孩子,我觉得说他们“无知”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但说他们“什么都不懂”是有待商榷的。

因为那些欺负同学的孩子们,他们其实懂得很多东西。

他们知道扇耳光别人会疼,他们知道扒光女孩儿衣服会羞耻,他们知道逼着别人喝尿会让人痛苦。

他们甚至会去变着法、出各种主意,来折磨同学。

很多校园霸凌的视频里,“大哥大”“大姐大”一边拳打脚踢,一边开怀大笑,旁边还有一群人拍手称赞,或忙着录像,我每每看到都会觉得不寒而栗。

他们真的不是“闹着玩”。

他们清楚地知道,打骂侮辱可以伤害一个人。

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做这些能给别人造成多重的伤害。

让我更难过的是,因为欺凌总发生在老师看不见的地方,而受欺负的人往往不敢反抗,多数时候根本无人知道他在被欺负。

校园暴力就像一把不见血的刀,深深的划在每个被欺凌者的心里。而我们的沉默,就是那把刀的推力。

你也许说,我没有谩骂,没有侮辱,更没有暴力相对,但是我们的冷漠,无视,却变成了罪恶里的一点星火,变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不经意间,都变成了校园霸凌的助推手。

“校园霸凌”是一个社会热点话题,“霸凌”,就是霸道的霸,凌辱的凌,来源于英语中的bully一词。

但是事实上,大家对于“校园霸凌”的标准却一直很困惑,很多人都弄不清楚霸凌和打闹的区别。在学生当中,到底什么行为才算是霸凌?

正常玩闹或者校园霸凌,首先要从孩子的感受上去判别。

如果说只是打闹,那么这个过程中并不会使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受到伤害。

孩子作为当事人,他最清楚自己是跟同学在玩闹或者是受到欺负和侮辱。

另外我觉得玩闹是相互的,很多时候可能还有愉快的感觉。

但是霸凌是一方强垫欺压另一方,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不是充满快乐的。

所以以孩子的感受为主,只要孩子持续长时间受到某种伤害,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那么就可以判别为校园霸凌了。

我觉得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从这几方面去判断是正常玩闹还是校园霸凌:

1.这种情况发生几次了?

校园霸凌是一种长期的,不间断的伤害。

施暴者有明显的伤害他人的意图,而正常玩闹导致的伤害是不确定的,并没有明确的对象指向。

2.后来你们在一起玩了吗?

常常,校园霸凌的施暴者,会孤立受害者,挤兑受害者,很难和受害者达成学习和游戏上的合作。

而正常玩闹就不一样了,可能上一节课大家还闹得脸红脖子粗,差点动手,下一节课双方又有说有笑了。

3.他们强迫你了吗?

孩子在和他人一起玩闹时,有玩和不玩的自由,比如今天我不舒服,不想参加了;也有角色选择的自由,比如当老鹰还是小鸡。

而校园霸凌的对象是没有这种自由的,比如大家一起玩球,会逼迫受害者不停地去帮他们捡球,如果不接受,就会遭到惩罚。

4.孩子王有恶意吗?

不管你承不承认,孩子在游戏中,是有发号施令的孩子王存在的。

孩子们往往唯他马首是瞻,听从他的安排进行游戏。

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这个发号施令者有没有明显的恶意?

比如强迫手下的孩子给他“进贡”,总是骗孩子去干他不敢干的坏事。

本期编辑:杨子叶

来源:沸点视频、北京青年报等

《安徽启蒙狗》法律顾问:何振国(安徽九华律师事务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