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戰役,是一場令雙方都印象深刻的慘烈對決。

此戰中,雙方都表現出了極高的軍事素養和英雄氣概。

奇蹟進軍與未雨綢繆

1950年11月,麥克阿瑟發動“聖誕節”攻勢,聯合國軍全線推進,從東西兩線發起鉗形攻勢,準備在聖誕節前殲滅中朝軍隊,攻取朝鮮全境。

爲粉碎敵人企圖,我志願軍以6個軍在西線反擊,又計劃以9兵團3個軍在東線反擊。

當時,敵人在東線有南朝鮮首都師、南朝鮮第3師、美第3師、美第7師、美陸戰1師,總計9萬餘人,而我軍9兵團3個軍15萬餘人,考慮到裝備、補給差距,我軍沒有優勢。

但是,長津湖一帶獨特的地形,使敵軍兵力分散,我軍遂決心集中主力,先喫掉長津湖地區的美軍幾個團(當時判斷爲2萬人)。

很快,9兵團就以一次堪稱奇蹟的行軍,讓所有人喫了一驚。

當時,他們完全掌握了空中優勢,偵察機密集飛行,嚴格監視地面。

可是,9兵團20、27兩個軍,近10萬人,居然就這麼隱蔽地”飛“了過來!

志願軍的隱蔽行軍,是在沒有補給、異常寒冷、崎嶇山路,且保持日行30公里的條件下完成的。

因此,直到開戰前,美軍一直未察覺到危險。

不過,陸戰1師的史密斯確實是個訓練有素的對手。

儘管聯合國軍未察覺任何異常,但史密斯卻未雨綢繆。

他特意在補給線上加強了兵力,同時,在真興裏、下碣隅裏等處修建道路、簡易機場,又開設了大量補給分戰,儲備了8日份的糧食、燃料和1.3個基數的彈藥)。

當第10軍司令阿爾蒙德聽說史密斯還要修建機場以運送傷員時,大爲不解:怎麼會有傷員?

如果我們的對手是阿爾蒙德,那麼,長津湖之戰,可能就好打得多了!

戰役開始前,我軍隱蔽行軍,爲我軍分割包圍敵軍創造了條件,使我軍掌握了主動。

但是,史密斯的未雨綢繆,也使美軍雖然意外,但並不至於手忙腳亂。

戰鬥,就這樣展開了。

進展緩慢的分割殲滅戰

出色的行軍,使得我軍迅速將長津湖之敵割爲4塊:柳潭裏、古土裏、下碣隅裏、新興裏。

可是,陸戰1師、美7師都是精銳。他們迅速收攏部隊,利用坦克、裝甲車、汽車構成環形防禦陣地,憑藉火力優勢和空中支援,拼死抵抗。

我軍的技戰術能力一如既往的強,只是,這一次,效果一般。

我軍又不是沒打過硬仗,你火力強,我就打近戰、夜戰。

我軍夜戰的素質不是蓋的,曾有好幾次衝入敵軍陣地。

如果對手是國軍,部隊從突破口快速突入,這仗八成就贏了。

可是···美軍不是國軍,此時,我軍卻總是無法有效利用突破口。

因爲:我軍只有團級單位才配備了電臺,下級部隊突破後,要很長時間才能掌握情況,進行調整。

美軍的通訊電臺,裝備到了排級單位,一旦陣地出現鬆動,可以迅速進行調整。

所以,我軍即使突破,也難以迅速投入後繼力量,發展攻勢。

而到了白天,火力不足的我軍,就只有退出晚上佔領的陣地了。

白天屬於美軍,夜晚屬於志願軍,戰局膠着。

調整:代價慘重的進展

此時,雙方都發現自己都誤判了對手。

美軍自不必說。原先他們判斷志願軍入朝最多6、7萬人,而此時,東西兩線志願軍已超過30萬。

11月29日,麥克阿瑟意識到取勝希望渺茫,遂下令全線後撤。

另一方面,志願軍也摸清了美軍情況。包圍圈內的美軍達4萬,比之前預計的多了一倍。

因此,宋時輪也做出調整:集中27軍80、81師主力,全力進攻新興裏之敵,其餘各部對柳潭裏、下碣隅裏之敵進行阻擊、牽制。

這次調整,使戰局加速。

12月1日,志願軍殲英軍41特遣隊,2日,志願軍殲31團級戰鬥羣。

31團級戰鬥羣3288人,退到下碣隅裏的1600人(包括從其他地方撤回的13團團部及坦克連325人),損失兵力過半,嚴格的說,離被殲尚有不小差距。

不過,從新興裏退到下碣隅裏的部隊,只有385人沒有受傷,其他1150傷患由飛機後送。

因此,新興裏之敵有近9成官兵傷亡,說是殲滅戰也沒毛病。

從傷亡統計的慣例的角度考察,新興裏之敵大部分戰鬥力嚴重受損,可以看成殲滅戰。

當然,由於美國健全的傷員運輸、醫療系統,大部分傷員在療養後仍有戰鬥力。

不過,此戰,我軍的代價是十分慘重的。

27軍80、81師,傷亡及非戰鬥減員達1萬人,全軍凍傷高達22%。

學精的美軍,使我軍困難加劇

我軍急切地要打一場殲滅戰,有着比作戰本身更急切的理由:物資緊缺。

當時,我軍糧食、禦寒衣服急缺。

長津湖地區人口稀少,要就地改善,只有靠繳獲。

在此前的較量中,我軍通過繳獲,收穫頗豐。

雲山戰役、三所裏戰鬥,我軍均繳獲大量大炮、坦克、裝甲車和各種大小汽車,發了不小的財。

但是,此次,美軍學精了。

美軍撤退時,毀掉了所有帶不走的物資。(這是歷來作戰的慣例,但在前期美軍未遵守這一操作)

因此,我軍在此戰中,繳獲的物資不多,缺衣少糧的狀況始終無法改善。

大開眼界:現代化

在我軍猛攻新興裏之敵時,對柳潭裏等地之敵壓力稍減。

柳潭裏之敵趁機突破我20軍阻截,抵達下碣隅裏。

美軍利用下碣隅裏的簡易機場後送傷員後,開始向古土裏撤退。

儘管我軍阻擊得非常堅決,使美軍撤退緩慢,但我軍畢竟減員較大,彈藥匱乏,美軍以裝甲車、坦克開路,空中火力掩護,撤到了古土裏地區。

此時,美軍的現代化,再次讓我軍大開眼界。

古土裏的水門橋,是撤往咸興的必經之路。

20軍曾兩次炸掉大橋,但每次都很快就被美軍工兵修好了。

我軍乾脆把橋基炸燬了!

美軍居然從日本調8套重達1.1噸的組件空投到陣地,美軍在懸崖上不到2天就架設起載重50噸的橋樑!

最終,美軍成功退到了咸興。

12月24日,平安夜,美軍從興南港撤離。

長津湖戰役結束。

結果

長津湖戰役,非常慘烈。

我軍戰鬥死亡7304,戰傷14062,凍傷30732,總減員52098人。

由於減員過多,曾考慮讓其暫回東北休養整頓。

宋時輪仍讓部隊在咸興休整,後來,26軍在第四次戰役中參加鐵原阻擊戰;而20軍、27軍也在第五次戰役前恢復戰鬥力,重新投入作戰。

美軍陸戰1師戰鬥傷亡4400多人,非戰鬥減員7300多人(從元山登陸算起,不只是指長津湖戰役);7師31團戰鬥傷亡1300多人;共損失13000人左右。

陸戰1師此後仍然留在朝鮮戰場,但主要在三八線以南對付滲透部隊,未再參與主力作戰。

儘管美軍遭受了較大損失,但美方對他們的表現仍然高度肯定。

14名陸戰隊員,2名陸軍士兵,1名海軍飛行員被授予勳章,所有參與長津湖戰役的聯合國軍軍人均被授予“長津精英”的榮譽。

此戰,我軍將大無畏的作風和夜戰、穿插的戰術特點發揮到了極致。

10萬大軍,躲過敵人空中偵察,無聲無息完成對敵人分割包圍,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蹟。

在缺乏衣物、彈藥的情況下,冒着猛烈炮火、零下30度的低溫艱苦奮戰,更是令人欽佩。

但是,極度匱乏的物質條件,限制了我軍的發揮。

9兵團原本準備用於解放臺灣,緊急入朝,衣服、彈藥均缺乏。

在零下30度的極寒天氣下,志願軍許多戰士凍死、凍傷,非戰鬥減員遠超過戰鬥減員,這是令人心酸的教訓。

而火力的匱乏、通訊的落後,我軍即使能突破敵軍防線,也難以鞏固、發展,面對敵人的裝甲突圍,我軍雖奮力阻擊,也難以抵擋。

美國強大的國力,美軍過硬的素質,也出乎我們的預料。

儘管戰役初期輕敵,被我軍包圍,但無論是未雨綢繆的補給系統,超強的陸空火力系統,反應迅速的通訊系統,2天建好一座大橋的超強工兵能力,無不彰顯出對手的強大。

面對如此惡劣的條件,如此強大的對手,我們的祖輩頂上去了,把敵人頂回了三八線。

今天,無論是哪個領域的競爭,我們的條件都比祖輩們好得多!

我們這一代人,也一定要頂得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