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資本市場高標準體系如何達成?重中之重是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其中,《方案》明確提出,從四方面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包括穩步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培育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等。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澎湃新聞記者說,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其實在十四五規劃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中,已經提出。本次《方案》的出臺,可以說是對這項工作進行具體的部署和安排。

“其中,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實際上是爲了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而資本市場是資源配置的主戰場,處於主導和核心地位。因此,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是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董登新進一步指出。

值得關注的是,聯儲證券投行業務負責人尹中餘對澎湃新聞記者說,總體來看,《方案》提出的四方面,從不同角度推動了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其中,重中之重是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

“將退市機制徹底執行、執行徹底是此次改革的關鍵。同時,退市機制一定要有司法層面的延續,提高震懾力度,發揮優勝劣汰的作用,讓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凸顯出來。”尹中餘強調。

以下爲澎湃新聞記者對《方案》提出四方面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逐條解讀。

《方案》提到,穩步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

堅守科創板定位,突出“硬科技”特色,評估完善註冊制試點安排,深化以信息披露爲核心的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建立與市場板塊、產品風險特點相匹配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鼓勵和規範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加強資本市場監管,增強監管的全面性、一致性、科學性和有效性,提高監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監管不到位的金融改革舉措不能貿然推出。堅持對違法違規行爲零容忍,確保金融改革行穩致遠。

解讀:

目前,全市場推行註冊制改革的條件逐步具備。

2020年10月份,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有關工作情況時表示:“經過科創板、創業板兩個板塊的試點,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條件逐步具備。”今年1月28日,證監會召開的2021年系統工作會議提出,今年資本市場的重點工作之一,便是爲穩步推進全市場註冊制改革積極創造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1月30日,上海“十四五”規劃《綱要》正式發佈,明確提出配合上海證券交易所穩步推進主板股票公開發行註冊制。

董登新表示,建設高標準的資本市場,主要需要從兩方面着手,其中之一便是要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首先要保證入口端的通暢。穩步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可以讓代表中國經濟轉型的先進產業和先進企業,優先獲得准入資格,讓一批代表產業升級的高質量公司,進入資本市場。

尹中餘指出,註冊制的全面推開,是整個資本市場改革的方向標。同時,在制度層面,需要其他制度與之配套,特別是在法制化方面,資本市場監管一定要有司法層面的延續。

尹中餘說,在實踐中可以發現,不論是國有控股還是民營控股的上市公司,在再融資、戰略投資者引入等環節出現的問題,其背後就是基礎制度的不到位,如董事信託責任沒到位。由於董事信託責任的觀念沒有普及,證券監管部門和司法部門都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至今還沒有一家國內上市公司的董事們,因違反信託責任(同時存在其他違法行爲的除外)而遭受監管部門處罰,導致董事信託責任一直沒有走進上市公司治理的現實。

尹中餘解釋道:“比如,雖然法律規定上市公司董事應該代表全體股東利益,但是一旦出現股權之爭時,所有董事往往只對自己的提名股東負責,忘記了中小股東利益,股東派出董事往往如此,獨立董事也往往是如此,中小投資者和監管部門早已見怪不怪,只能隔空喊話、呼籲全體董事以大局爲重。”

“此外,多家上市公司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通過擔保、投資、資金往來等方式,將上市公司掏空,但是上市公司其他未直接參與違規行爲的董事,最終一般僅以信息披露把關不嚴罰款幾萬元了事,而對於上市公司被掏空的幾十億元資金似乎不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尹中餘說,以董事信託責任爲主的相關公司治理制度的不到位,是市場上出現圈錢無度、盲目併購等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方案》強調,要加強資本市場監管,提高監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對違法違規行爲實行零容忍。

《方案》提到,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

進一步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程序,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嚴格實施退市制度,對觸及退市標準的堅決予以退市,對惡意規避退市標準的予以嚴厲打擊。

解讀:

目前,新的退市制度已經出臺。2020年12月31日晚間,上交所、深交所發佈了修訂後的退市規則,被市場形容爲“史上最嚴退市制度”實施。

不過,尹中餘表示,目前在退市公司中,仍有相當比重的公司存在惡意併購重組現象。上市公司重組是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形式,而一部分重組方打着重組上市公司之名,行掏空上市公司之實,將上市公司當成了實施惡意重組、爲己謀取私利的工具。

尹中餘認爲,此類上市公司有可能通過退市的方式來逃避刑事處罰,導致背後中小股民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因此,《方案》要求,要嚴格實施退市制度,對惡意規避退市標準的予以嚴厲打擊。

尹中餘建議,退市時的配套懲罰制度要跟上,如存在嚴重問題的企業退市後,司法部門可及時介入,理清責任,懲罰從嚴。同時,增加退市企業違法違規成本,捍衛中小投資者利益,維護市場良好秩序。

董登新表示,從進退有序角度而言,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是打造資本市場優勝劣汰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註冊制改革是相互呼應的。註冊制改革與常態化退市機制,是保證資本市場進退有序的兩個基礎制度。

董登新指出,當前,新退市制度已經先於註冊制改革,完成了全市場覆蓋。同時,註冊制試點改革基本完畢,待全市場實行註冊制後,常態化退市機制將保證A股市場的進退有序。

《方案》提到,培育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

穩步推進銀行理財子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鼓勵銀行及銀行理財子公司依法依規與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和創業投資基金、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合作,研究完善保險機構投資私募理財產品、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和債轉股的相關政策。提高各類養老金、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的權益投資比例,開展長週期考覈。

解讀:

董登新說,建設高標準的資本市場另一大支柱,便是優化投資者結構。目前,A股市場不缺機構投資者,但缺乏長期機構投資者。而培育長期機構投資者需要有足夠的長期資金來源支持。

“因此,從保證足夠的長期資金來源角度而言,一方面,《方案》提出加強銀行及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基金合作,引導家庭理財進行中長期投資,爲資本市場提供長期資金來源。另一方面,《方案》提出完善保險資金加大對VC(風險投資)與PE(私募股權基金)項目的投資,以此來提高險資的權益投資比重,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董登新指出。

“目前,險資可運用資金的比重只有總資金規模的2%至3%。因此,進一步提升險資投資權益類產品的空間,是非常可觀的。”董登新進一步指出。

《方案》提到,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促進銀行對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運用,引導督促金融機構合理定價,發揮好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的引導作用。積極穩妥發展普惠金融,積極穩妥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加大“信易貸”模式推廣力度,支持開展信用融資,拓展貸款抵押質押物範圍。

解讀:

董登新表示,不論是培育更多長期機構投資者,還是加強家庭理財、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入市,均需要金融機構在產品的研發設計上進一步創新,滿足相應資金的投資需要。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將相應資金轉化爲資本市場的長期資金。

董登新同時指出,積極穩妥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也是改善投資者結構的重要推動力。個人投資者通過心儀的金融機構理財產品或資管產品來間接入市,可以加快推動“短炒”賺快錢的資金,轉向長期投資。

董登新說,當下A股市場成交額散戶佔比達90%左右,建設高標準的資本市場,必須要大力培育長期機構投資者,優化投資者結構。因此,金融機構有責任和義務,不斷創下開發新的產品,來吸引家庭理財等資金。

此外,董登新強調,不論是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還是完善相關資金對VC、PE項目的投資的新提法,均是支持實體經濟的舉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