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蚊子這種生物,我想沒有一個人沒背折磨過吧,很顯然人類對於蚊子的看法一直很不友好,經常被叮得渾身是包,瘙癢難耐。那麼爲什麼人類要如此地對付蚊子呢?我們先要從蚊子自身說起。蚊子:蚊科,害蟲,目前據統計共計3600餘,在中國已發現370多種,最常見的也是被我們各種針對的就是庫蚊。它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環境,我們討厭蚊子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爲它們渾身細菌,還是被蚊子叮了一口之後會感覺瘙癢,還會皮膚疼痛更嚴重的會過敏等等。更讓人畏懼的是因蚊子可以傳播的大量疾病例如:黃熱病,瘧疾,絲蟲病等等。

圖爲蚊子口器吸血過程

它們吸血時,它將六根針管一樣的口器扎入你的皮膚,外側的兩根下顎刺穿並切割皮肉,中間的兩根上顎分開肌肉組織並提供支撐。找到血管後,用上脣吮吸,同時舌部吐出口水,注入抗凝蛋白防止血液凝固 在這三分鐘裏,它吸走三倍於自身體重的新鮮血液,在你身上留下一個奇癢無比的大包。更致命的是,它很可能已經在血管中埋下了病毒。每年全球有數十萬人被蚊子叮咬後,感染瘧原蟲或登革熱病毒等病原體而死。 據資料可知蚊子傳播的病症共計80餘種,所以全球開始了滅蚊實驗。

持續多年的滅蚊戰

中國滅蚊實驗:

中國廣州沙仔島和大刀沙試驗點的白紋伊蚊幾乎滅絕,用的是蚊子滅蚊子,科學家向廣州的兩個島嶼釋放了兩億生育能力喪失的雄性蚊子,基本消滅了這兩個島嶼的蚊羣。島民一開始對這項實驗是持有懷疑的,沙仔島只有百分之十三人支持,雖然釋放的兩億雄性蚊子不會咬人,但是放出這麼多,人們還是感覺到不舒服。

實驗過程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科學家先佈下110個產卵器和44個捕蚊器但進行了八個月的檢測,效果不不是很理想,蚊子減少的很少, 但蚊子是瘧疾等疾病的主要傳播媒介,這些疾病每年導致了數百萬人死亡,讓蚊子絕育是一種阻止其傳播疾病的方法。

圖爲沃爾巴克氏體滅蚊機理

所以開始科學家向登革熱疫情嚴重的廣州沙仔島和大刀沙釋出了兩億多雄性亞洲虎蚊,這些蚊子通過短暫的暴露在伽瑪射線下,感染三種不同的沃爾巴克氏體細菌,分別是wAlbA,wAlbB,wPip,他們將這種人工建立的白紋伊蚊稱爲HC, 並且HC蚊幾乎沒有傳播病毒的能力,而且失去了繁殖能力。在交配季更能吸引雌性蚊子,與這些雄性交配後的雌性產下的卵不會孵化。

兩年的實驗之後野生蚊羣基本消失。研究人員發現了島上還生活着一些蚊子,但基因分析顯示它們來源於其它地方,很可能是通過交通工具來到島上的。這項技術大獲全勝,統計當地的居民被蚊子叮咬的幾率下降了百分之九十六,並且實驗結束後更多的人支持了這項技術,過去的懷疑都消失了。

不僅中國做出實驗,國外也做了成功的實驗

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一家生命科學公司要運用先進的技術和算法,把埃及伊蚊一網打盡,他們決定放兩千萬隻感染沃爾巴克氏菌並且不孕不育的雄性埃及伊蚊釋放在美國的Fresno,讓它們與雌性蚊子交配,爲了提高交配競爭力,研究者甚至嘗試給雄蚊餵食天然草藥的提取物。在求愛時間、交配數量和交配成功率上它們的確比只喫糖水的普通蚊子略勝一籌,可惜的是平均壽命不到 70 天,足足少活了 16 天。因爲不孕不育,產下的蟲卵都是“死胎”都是無法孵化的。而且雄性蚊子不咬人,雌性蚊子纔會咬人並且傳染疾病。這個實驗確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埃及伊蚊的數量越來越少。還有澳洲大規模滅蚊實驗大獲成功主要“功臣”是沃爾巴克菌來消滅蚊子的。

爲什麼不將蚊子全部消滅:

答案是消不滅,滅絕蚊子是有難度的,常見的驅蚊產品以擬除蟲菊酯和避蚊胺爲主要成分,通過干擾蚊子的神經系統或嗅覺感知機制達到擊倒和驅趕目的。但與此同時,蚊子也在發展出抗藥性。所以消滅蚊子的難度很大,並且蚊子體積小,數量巨多,繁殖能力很強,分佈廣泛,適應能力極強,變異迅速,耐藥力很強,滅絕它看似是不太可能的事。

但是人類也做出了實驗,雖然效果十分的好,但是也並沒有全部消滅。而且蚊子並不是都對人類有害的,其中大部分蚊子對人類都是無害,特別是住在加拿大和俄國極圈的蚊子在當地的生態圈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爲它們會成羣結隊飛行,所以它們不但會幫極地的植物授粉,也是候鳥的主要食物來源。

圖爲蚊子傳播花粉

而對於其它地區來說,蚊子也可能是那些鳥類、魚類或昆蟲的食物,所以讓蚊子全部滅絕絕對不會是個好主意。並且科學家們也找到了一些直接的方法解決蚊子對人類的傷害並且不對生態平衡有影響。

2015 年,一間英國公司就製造出帶有「自我限制基因」的公埃及斑蚊,這種基因可以讓它們的細胞無法正常作用。當這種有缺陷的公埃及斑蚊被放出去,跟母埃及斑蚊產下下一代後,這個基因會被傳下去,有這種基因的孑孓通常無法長成蚊子就會死亡,當然也就無法傳播疾病了。

圖爲斑蚊

還有一些在加州的科學家研究出對付瘧蚊的辦法。瘧蚊其實是數種會傳播瘧疾的蚊子的屬,它們之所以是瘧蚊,是因爲它們會被瘧原蟲寄生。所以科學家將瘧蚊的基因改變爲能殺死瘧原蟲的基因,這樣即使瘧原蟲寄生,也會在瘧蚊將瘧疾傳染給人類前就會被消滅!更棒的是這種基因被傳給下一代的機率是 99.5%!這表示未來全世界的瘧蚊可能都無法傳播瘧疾!科學家認爲這樣的技術可能也能用在其它蚊子上。除了改變基因,也有科學家採用「以毒攻毒」的方法!

他們讓埃及斑蚊被沃爾巴克氏體感染,發現沃爾巴克氏體會阻止大部分的病毒在蚊子體內生存,所以就算蚊子叮咬了病毒帶原者,病毒也無法在它們體內生存,蚊子就不會傳播疾病了!所以並非要一定要滅絕蚊子,可以通過一些手段改變蚊子。

蚊子的存在必有道理:

許多人認爲“存在即合理”,蚊子既然存在就肯定有它存在的意義,凡事有利有弊,客觀的去判斷蚊子帶來的利與弊。對於蚊子我們不應該只站在人類的角度來思考,更應該從大自然的角度出發,當然最重要的是對自然的好處,主要的,我們要說的蚊子的益處首先就是蚊子對於大自然的環境生態平衡有着大大的功勞。

圖爲孑孓

它可以作爲大自然的“純天然過濾器”,絕大多數的雌蚊都會在水中產卵,它們的幼蟲——孑孓就會在水中生長,以水中的漂浮物,碎屑爲食物,這樣許多的水生物就不會因爲漂浮物而缺少氧,氮等死亡。蚊子作爲許許多多鳥類,昆蟲的食物,讓以蚊子爲食物的生物得以生存。在鳥類遷徙時,蚊子是作爲它們不可或缺的糧食,如果沒有了蚊子,這些鳥類或許會斷糧而大大減少生存的幾率。同理蚊子作爲很多昆蟲的食物,一旦蚊子消失,會大大的減少以蚊子爲食的昆蟲,鳥類的數量,會破壞某一地方的生態平衡。

並且多年前農民最糟心的麻雀災,一隻麻雀每年可喫掉當時六萬人的口糧,並因此將麻雀定爲“四害”之一,所以開始了瘋狂擊殺麻雀,但是好景不長,打麻雀的後果就是樹上的葉子全不見了,上面佈滿的蜱蟲,很多地方的樹木,果實,莊稼成了蟲子的天下, 呈現了悽慘的現象,所以任何一種生物的存在都是有它的道理。

不是所有的蚊子都咬人:

蚊子並不都是咱們想的咬人傳染病毒的,蚊子分很多種,常見的吸血的庫蚊,伊蚊,按蚊,搖蚊,大蚊等等,尤其是搖蚊,可是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並且搖蚊和大蚊都是不咬人的,只有雌性蚊子纔會吸血,雄性的蚊子絕大多數是以花蜜,露水爲食。那麼在雄性蚊子在採蜜的時候,當然會幫助花粉的傳播。最後蚊子作爲許許多多鳥類,昆蟲的食物,讓以蚊子爲食物的生物得以生存。在鳥類遷徙時,蚊子是作爲它們不可或缺的糧食,如果沒有了蚊子,這些鳥類或許會斷糧而大大減少生存的幾率。同理蚊子作爲很多昆蟲的食物,一旦蚊子消失,會大大的減少以蚊子爲食的昆蟲,鳥類的數量,會破壞某一地方的生態平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