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人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不太出现,但是在科幻类的电影和小说中总是出现,电影里面人去世被冰冻起来,然后通过发达的科学技术,再让他在某个未来时期解冻并且复活。在我们印象里,冷冻人代表着有一次复活的机会,是让人羡慕的技术。既然人们有了这种想法,就会有人去探索实验,“我们已征服死亡”这个实验的成功结果也甚是诱人,这让更多的人想要尝试,更多的科学家做出实验。

但人类最早研究冷冻最早起源于1931年内的美国《奇异》杂志的一篇科幻小说,讲的就是一个人去世意外被冷冻,而被复活的故事,这让当时的美国科学家疯狂想象并且开始了关于人体冷冻的相关研究与实验,这也出现了全球首例冷冻人富豪贝德福德,让我们来看看他成为冷冻人的经历。

全球首例冷冻人:贝德福德

贝德福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专家,在心理学方面颇有造诣,不但出版了许多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而且还获奖无数。但是在又一次他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却突然昏厥,醒来的时候被医生告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肾癌晚期,并且癌细胞已经扩散至肺部。

在当时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下,贝德福德只能靠着药物来维持生命,听天由命、按时吃药、按时复查。原本已经几乎绝望的他,却突然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人体冷藏的技术,先将人体进行“冷藏”,等到医学发达能够治疗患者身上的疾病时再将其唤醒,这样技术成功地吸引到了贝德福德。于是在支付了10万美金的费用之后,贝德福德成了全球首例冷冻人。

可是在1967年被冷冻、原计划2017年苏醒的贝德福德为何至今没有消息呢?

其实人类迄今为止,仍然面临冷冻技术的难题。

第一个难题:复温是最大的难题

北京安贞医院心外危重症中心主任侯晓彤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她说:“在我小时候就有科学家幻想并研究人临死前冰冻人体和细胞,期待有一天科学进步到可以复温后能够再治疗,据我所知现在还没有质的突破”。

通过资料记载现有复苏的器官只能在很小的器官上完成,迄今为止,最大的成功就是冷冻并复苏了一个兔子的肾。更大的器官则需要更高浓度的保护剂,但是浓度过大也不行,细胞会承受不了,因此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冷冻后的动物被成功复苏。而且最重要的是目前采取高浓度冷冻保护剂的方法,并不完全的清楚了解这样会什么副作用会有多大的危害。

第二个难题:冷冻大脑并且复苏

我们知道冷冻大脑就很困难,更何况复苏呢?人类的大脑是由数以十亿计的细胞组成的,最为重要的是确保它们的保持完整连接。如果这些连接也被完整冰冻的话,未来科学家有可能从冷冻大脑中读取它们,将人们重新唤醒,或者将这些链接复制出来,但是最困难的是,目前研究人员可能无法完全理解这些连接,以便于创造出完全相同的记忆与人格,或许在未来可能会实现。

第三个难题:怎样避免人体水分结冰晶后对细胞的损害

我们都知道水在零度以下结冰,但是细胞在人体内,形成冰晶会破坏细胞,最终引起细胞死亡。但是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解决,加入冷冻保护剂,降低结冰点,减少冰晶产生,得以让细胞减少损坏并且在超低温环境下保存,这个过程就叫做“玻璃化”。世界上首例成功玻璃化的案例是一种动物的大脑,但是凡事有利也有弊,虽然避免了冰晶的损伤,但是细胞可能还会遭遇脱水及毒性的损伤。但也不都是难题,也是有好处的,首先就是费用不是及其昂贵,十几万就可以冷冻大脑,并且发展冷冻人或许是实现星际航行最好的办法之一,冷冻也可以延长生命效果,永葆青春,并且有机会去未来。

所以众多网友猜测贝德福德复活失败是不无道理的。

首先,贝德福德的身体是在他宣布死亡之后的几个小时才被冷冻上的,并非死亡之前冷冻。然而死亡过程是不可逆的,虽然有时候心脏骤停,会有可以抢救的黄金时期,但是他已经错过了黄金时期,就算最高明的医生也无力回天。

其次,在当时的技术并不发达,考虑和措施也不全面,通过资料记载贝德福德使用的冷冻保护剂是最低端最原始的,虽然能够在低温中保存,但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大脑不可能被保护起来,大脑的损伤意味着即使我们存活也会像个半死人,会丧失意识,甚至不能行动等复杂活动,大脑损伤基本没有复活的。况且我们都知道人体身体里百分之七十是水分,如果被冷冻,水会结冰,冰会刺破细胞,也会无法复活,在冷冻之前最重要一步就是要用冷冻保护剂,但是贝德福德并没有用冷冻保护剂,直接冷冻,在他的复活之路上更加的坎坷艰辛。

国内冷冻技术实验

不仅在外国存在冷冻人,我们中国也存在冷冻人。中国已经有十位冷冻人等待“复活”,最小的冷冻人仅有十三岁,在山东的生命科学研究院里。中国第一位人体冷冻人展文莲,癌症去世,她的家人也希望在未来重新见到她,选择了冷冻,但是现在冷冻技术的发展来看也无法实现冷冻人“复活”。还有中国首例冷冻人杜虹,她人头分离,自愿把身体捐献给全球规模最大的一家人体冷冻机构阿尔科,为冷冻技术提供了巨大的贡献,杜虹之所以能够接受冷冻,主要原因是因为她是《三体》科学小说的终审,这部小说里面就有冷冻人的情节,这更加让杜虹大胆接受冷冻。

冷冻人复活后所面临的伦理问题

也许在若干年之后我们真的会实现冷冻人实验的成功,但是那些冷冻后被“复活”的人又该如何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界呢?

对比五十年前的中国,当时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但是2021年的中国,人们都过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踏入了节奏飞快地5G时代, 如果说上个世纪的发展是以十年为单位,二十一世纪可能就是五年,甚至更快 。那么那些冷冻人即使真的复活了,他们要接触的是全新的世界,全新的文化,全新的环境等等,会面临像“我究竟是谁?”“我是否属于这个世界”的疑问。

对于冷冻人实验来说,一方面是他自己能否融入这个全新的世界,另一方面是这个全新的世界能否接纳他们。谁也无法预料到未来会发生什么,那时的人们对于冷冻人会有什么样的看法。

有一些人乐观的预言,若干年之后这些绝症会被一一攻破,冷冻人复活后会有一副健康的躯体,这些冷冻人也会收到自己后代的欢迎,更有像一家人都想要参加人体冷冻实验的,那么毫无疑问,如果这群人复活之后,会再次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和自己的子孙后代一起快乐的生活。

第二种情况是一种不乐观的情况,他们复活之后,来到了这个崭新的世界,没人认识他们,他们更不会认识任何人,像是从一个国家逃到另一个国家的难民。他们该如何在这个社会立足,他们该如何过上正常的生活?他们不知道这些年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不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处于什么地位,一切都是未知的。

卡拉汉表示,“一百年时间,社会会发生很大变化。如果再加一百年,社会将完全不同。从两百年前回来的人,几乎就是个外星生物。”更有一部分学者预言,随着我们时代的进步,我们未来的心理医疗的先进程度完全可以解决冷冻人复活之后的心理上的种种难题,因为人类本身身体上就有着精神快速恢复能力。当然这一切都只是预言。

冷冻人是否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众所周知生老病死是人类世界的自然规律,如果说冷冻人实验真的成功了,那么是否打破了这个世界原有的生态平衡?几乎所有人都想着要活下去,可能疾病就变得不再那么恐怖,绝症也不在成为绝症,“千棺从门出,其家好兴旺,子在父先死,孙存祖乃亡。”当一个棺材从家门抬出去时,不是一件什么不吉利的事情,恰恰说明这正是一种合乎情理的循环状态。

数千年,人类世界靠的就是繁衍生息,一步一步走了下来,那么未来冷冻人难题真的可以攻克,是否所有患有绝症的人都会选择冷冻呢?如果是的,那么是否打破了常理?虽然说我们不想让这个世界再拥有疾病,想要人们不再被病魔折磨,但是病也是人类繁衍下去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它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我们没有办法去否认“病”确实是自然中一直存在的。在未来是否人们会因为冷冻人技术而解决了绝大多数的绝症,我们可以推测可以预言,但是未来到底什么样子我们确无从而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