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俗语想必大部分濮阳人都知道,过了这一天意味着中国传统的春节开始正式提上日程,外出游学的、务工的都开始打算返程回家了。

在腊八节这一天,濮阳这个小城市将会充满温暖:很多爱心企业或者志愿者团体将会给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留守儿童、贫困户等熬分腊八粥。一碗腊八粥,温暖一座城。这种爱心行动自建市以来,已传承了30多年。

濮阳民间,在农历腊月初八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用小米、大米、糯米、花生、核桃仁、绿豆、黄豆、红豆、红枣等原料熬粥,俗成腊八粥。这种用各种米、豆、干果熬成的粥,稠稀适度,易于消化,营养丰富,色味俱佳。有的人家还把腊八粥涂抹在院中枣或其他果树上,寓意来年一定果实累累。

腊八节这天,濮阳人一般都不会睡懒觉,家家在凌晨三四点钟便起床,有的小孩懒床起不来,大人们也会掀开被窝,要求赶紧下床。据说生意人这天早起可抢得好生意、好买卖;庄稼人早起,来年可获好收成。起床做成腊八粥后,要先舀一碗敬天地神灵,然后方可开始食用,有的还盛出一些喂牲口似酬劳牲口一年辛劳耕作之苦。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咱濮阳一带现在还有腊月击鼓驱疫的古俗。腊八那天,濮阳的许多村落要擂起大鼓为庆,有的从那天开始,每天击鼓直至除夕而不断。是为“腊鼓鸣,春草生”之古俗的传承。

届时,人们戴上假面具,扮作金刚力士,敲击细腰鼓,歌舞喧天,以示赶走邪魔,迎接新春的祈望。旧时,农业生产落后,冬日送肥保温防寒是确保来年丰收的重要措施。故而腊日打腊鼓还有击鼓催春的农事之意。谚语道:“腊鼓动,农人奋。”腊日一过,农民便忙于运肥上田,为新春的耕作开始着手进行准备。

在王助镇花西村,人们会敲起腊八鼓,迎接新春的到来。据了解,该村的腊八鼓已有500多年历史,为谢氏家祖独创,现已传承22代,腊八鼓已被列入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村的腊八鼓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2018年春节《东西南北过大年》栏目。

步履蹒跚的八十多岁老爷爷,一打起腊八鼓立刻神采飞扬。过了腊八就是年,中原大地上的腊八鼓声,敲开了中国人过年的序幕。

总得来说,除了喝腊八粥,“不能懒床”和“敲腊八鼓”是咱濮阳人特有的过节方式。这里面有温暖也有人们对未来的希冀和祝福。

遗憾的是,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濮阳这个村将不再进行腊八鼓表演,希望疫情早日过去,让濮阳的乡村尽快热闹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