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湖小舞

今天一早,被一张老照片感动得流泪了。

准确地说,应该是被那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感动了。

故事还得从11年前的春运说起,2010年1月30日,年轻的新华社记者周科在江西南昌火车站拍下了一张照片,“一位年轻的母亲,背上巨大的行囊压弯了她的身躯,手里的背包眼看拖地,但揽在右臂中的婴孩整洁而温暖。抬头前行的年轻母亲面色红润,一双大眼睛坚定有力。”

此后的很多年里,每逢春运这个镜头就会感染很多人,成为中国人回家过年团聚的代表性瞬间,感动着很多人。

众所周知,类似这种火车站抓拍的瞬间,即便摄影师愿意去了解主人公的故事,争分夺秒赶火车的返乡民工也没有时间跟你细说,因此,除了留给大家的这个瞬间,这名母亲和孩子的故事,几乎没有人知道。

这也成了摄影记者周科的心病,他希望有一天能找到这名母亲,分享她的故事。在全国脱贫这个大背景下,周科的愿望更加迫切,终于在今年1月份确认了这名母亲的身份,并在1月22日见到了她,通过三天采访,时隔11年后为大家还原了这名母亲的故事。

相信很多人已经看过《11年前那位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找到了》这篇报道,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只是简单归纳一下这名母亲的情况,报道说,这名母亲叫巴木玉布木,今年32岁,彝族人,居住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

说实话,如果不是这次追访,我真的很难相信,11年前那张画面中的母亲年仅21岁。2009年,巴木玉布木的二女儿出生,嗷嗷待哺中,她带着孩子前往遥远的南昌砖厂打工,一个月能挣五六百块钱,白天上班,她就背着女儿一起搬运石砖。女儿在肩头睡着了,就把她放在一旁,自己一边干活一边看着她。

说实话,这样的描述和场景很多人并不陌生,10年前的各地砖厂中,来自大凉山拖家带口的打工人很多,他们留给大家的印象就是穷,孩子很多,大的看小的,一家人吃住都在砖厂,很少与外界交往。

透过采访得知,巴木玉布木这些天就是到南昌砖厂干了5个月,结果就在每年几十亿人次的春运中被摄影师拍下,并成了春运历史上最经典的镜头之一。

现在,巴木玉布木一家精准脱贫,住进了混泥土浇筑的宽敞房子,三室一厅的房屋粉刷一新,干净明亮,还贴上了地板砖,电饭煲、冰箱、洗衣机等家电齐全。这些年她生下了4个孩子,大女儿上初中,二女儿上小学,老三是个男孩上幼儿园,老四跟当初她怀里的孩子差不多大。

看到一家人巴木玉布木和四个孩子的合影,我还在想,大姐和二妹相差2岁,身高应该差不多了,为何相差那么多呢?随着采访深入,我们才得知,原来当年巴木玉布木怀里抱着的那个孩子,在回到家半年后就病死了。

巴木玉布木回忆说,在砖厂打工时这个孩子就总是生病,身在外乡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去哪里看病,当时就是带着孩子回大凉山看病,恰好被摄影师拍下。可能,如果不是这个孩子生病,巴木玉布木即便是春节也不会返乡,毕竟当时这趟行程需要三天两夜,坐火车从南昌到成都,住一晚后再搭乘14个小时的火车到越西县,之后再从县城到大凉山的家中。

在怀里的女孩去世后,巴木玉布木接下来的一个孩子出生10天后也去世了。据她说,那个年代,桃园村只有一条泥巴路通往外界,出行靠马车,医疗条件非常落后,不少孕妇都是在家里生产,小孩子生病很难得到及时救治。

现在,不只是巴木玉布木一家,整个大凉山的状况都好多了。就像记者周科在“手记”中所说,“与11年前的照片相比,在经历种种人生磨难后,巴木玉布木明显多了一份奋斗的富足、岁月的沉淀、生活的从容。”

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故事说完了,再来说说那些年感动我们的一些春运瞬间。

其实,除了这张11年前的“春运母亲”外,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另外一张就是新京报记者薛珺拍摄的“春运中的母子”。

2006年1月18日,新京报记者薛珺在北京西站候车室拍摄到一个瞬间,一位母亲为了喂年幼的孩子把方便面咬成一小截,孩子却等不及地张大了嘴巴。

这张照片被新京报认为是“本报春运多年来最为感人的一张照片”,就如同新华社把“春运母亲”视为自己发布的数万张春运照片中最感人的瞬间一样,并在11年后成功寻访到当事人。

这是2008年1月31日,大批乘客聚集在火车站广场外准备进站,一乘客晕倒在人群中,乘客把其抬高救出。

这是2003年1月,一名江西吉水的小兄弟在火车车窗玻璃上哈一口气,写下了“回家”二字,想把那份好的心情告诉大家。

这是2011年1月15日,深圳火车西站,一小女孩探头亲吻站在月台上的父亲,父亲因为工作原因要晚几天才回家。

这张“保重”是2011年1月18日,在宁波工作的白先生送别回甘肃老家过年的父母,父母在车窗上写下了“保重”两个字。

这是2017年2月7日,合肥丈夫妥仁勤送妻子到火车站。合肥到宁夏老家有几十个小时车程,而这一别可能又要到下一个春节,才能见面。妥仁勤不敢看妻子的眼神,害怕自己的眼泪流下来。突然,妻子将他的手拿到自己的脸上,紧紧地贴着。

说实话,这些年感动人心的瞬间很多,没法将每一张都给大家进行展示,但这些沉淀在我们脑海中的瞬间,不管过去多少年,翻出来回味,总是让人泪流满面。

随着国家发展越来越好,这样的瞬间其实已经很难出现,摄影师抓拍到经典镜头的概率大幅降低,我想,这就是进步的另一个角度诠释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