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出圈:回應了誰的期許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興證全球基金”

雖然從2020年開始,基金上熱搜好像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但或許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基金的真正破圈,仍然藉助了流量的力量,當基金經理以一種“偶像”的姿態被呈現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起了基金這種投資理財產品。

熱搜、短視頻、出圈

基金出圈,絕非偶然,從它登上微博熱搜那一刻起,就註定了被更多的年輕人知曉和熟悉。

究其背景,與2019年、2020年兩年A股呈現出的小牛市場、基金醒目的財富效應、銀行理財打破剛兌等有關,近兩年,“炒股不如買基金”愈發深入人心,也吸引了更多的人蔘與到基金投資中。

當然這一切,都逃不過喜歡做功課的90後的眼睛。從B站到小紅書,從護膚品到投資理財,消費前喜歡做功課的90後,在投資理財這件事上也做了不少功課。2020年7月,西南財經政法大學和螞蟻研究院共同發佈中國理財趨勢,指出新增基民中90後佔有重要席位。

我的朋友,90後的小張,曾經也是百萬新基民中的一員,當他聽說周圍有的同學買基金賺取了不錯的收益時,小張正式開啓了“學習”模式,在喜馬拉雅搜索相關的課程,在小紅書關注財經類博主,小張還時不時地觀看各大基金公司的直播路演,詢問身邊在金融機構工作的朋友,時間久了,小張自己也對基金有了一定的理解。

90後生長的環境本來就是傳統與現代科技交融和碰撞的年代,在成長路上,一直在接受新東西,也在學習一些父輩們未曾接觸過的新東西。

熱搜過後,基金的話題度不減。隨之而來的,是對基金經理們髮量的調侃短視頻,這些視頻,迅速席捲朋友圈,相比於微博需要你主動點擊熱搜閱讀,朋友圈的分享更加容易覆蓋到更多受衆,打破了一定程度的微博信息繭房,成爲了基金被更多人熟知的重要渠道。

基金被更多的人瞭解,每一個產品背後的基金經理,隨之走入人們的視野。優秀的基金經理吸引的不僅僅是新的投資者,他們的實力本身是有一批忠實的追隨者的,一旦追隨者的羣體年輕化後,其話題度就會越來越高,甚至成爲一種社交工具。

隨着對基金的分享增多,小張甚至明顯感覺到了自己“社交地位”的提升,連好久沒聯繫的微信好友,都開始問他 “最近買什麼基金好”。

被推向風口的“偶像”

基金出了圈,帶着新基民的期許,明星基金後援會應運而生,從出圈到成圈,基金似乎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這個成圈,帶着明顯90後甚至00後的烙印。

有人創建超話話題,有人去話題下打卡,有人申請話題主持人,帶着大家高喊應援口號;在B站上,UP主們也各顯神通,有人剪輯鬼畜視頻,有人放上原版路演,這些視頻隨便一個,也能有上萬的播放量。

就這樣,基金經理一邊在辦公室研究着K線和估值,一邊在微博有了大批的粉絲。

當然,有的愛,消失得也很快。

在2020年前三個季度成立的,發行總份額超過100億份的開放式主動權益類基金中,有90%的百億級新基金在四季度出現淨贖回。

我們很難去對這樣的現象做出判斷。

但有一點是可以明確的,喧囂背後,基金經理仍然是一種像醫生、律師一樣需要極強專業技能的職業

正如基金經理申慶所說,“工作中是比較枯燥的,需要在數據的汪洋裏面尋找有價值的信息, 以對抗未來的不確定性。”

比起封誰爲偶像,或許我們應該從一個更理性的維度來對基金投資做一個判斷。

在購買基金前先仔細斟酌,什麼樣的基金適合自己,什麼樣風格的投資經理,與我們更契合,而這些,纔是我們能夠長期堅持,將投資作爲一種理財習慣的開始。

最後,仍然希望能將更多的投資乾貨與您分享,諸如選擇一支基金,僅看過去一兩年的業績可能是遠遠不夠的,比起業績跑得快不快,投資者能否“拿得住”可能更重要;價值型和成長型的基金經理會在不同的市場風格中展現不同的力量;再如,理性投資,適當降低收益預期,在今年或許是更爲可行的選擇。

基金存在的價值是爲投資者創造價值。我們由衷希望與您分享理性、長期的投資理念,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對短期的熱點保持審慎和剋制,理性投資,長期投資。

最後用雷達里奧的一句話來結束這篇文章,“所有的投資策略都是有弱點的,在弱點呈現時對其失去信心是一種常見的錯誤,就像其有效時過於迷戀一樣”。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