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12日,越南第二軍區再度集結重兵,在我軍剛剛收復的老山前線松毛嶺,其附近8公里正面防防禦地區,發起了一輪最爲猛烈的全方位攻勢。

然而,距離1979年的中越邊境衝突已經過去了5年,我軍裝備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當日5時越軍發動攻擊,到19時越軍全線撤退,在這14個小時裏,我軍共消耗炮彈1261噸,用鋪天蓋地的炮火攻勢吞噬掉了越軍無力的進攻。

配合着老山前線防禦陣地的我軍邊防步兵,我方成功地打退了越軍的此次大規模進攻,讓越軍高層企圖逐步收復老山地區的計劃徹底破滅。

圖|1984年,松毛嶺炮戰場景

當時越南軍隊前線總指揮黎威密,在戰事結束後表示:“中國邊防部隊的炮兵以及他們所使用的火炮太強大了,越軍戰士在中方的猛烈炮火壓制下,每前進一步都要躺付出重大代價。”

越軍士兵雖然不怕犧牲,可以迎着炮火對中方陣地繼續衝擊,但在中方陣地步兵的拼死阻擊下,仍無力扭轉戰局不利的局面。

眼見當初制定的戰略計劃根本不可能實現,無奈之下,越方只能下令部隊停止戰鬥,從戰場逐步全線撤軍,儘可能保全有生力量,等待更好的時機,或許還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成果——當然,這只是越南方面的幻想。

圖|越南北部兵力分佈圖

守衛老山前線的“7.12大戰”,大概是我軍在對越戰爭中,打得最酣暢淋漓的一場。

因爲這時候我軍再也不用擔心炮彈不夠的問題,可以使勁“開炮開炮再開炮”,以無可匹敵的姿態向越軍宣告:“你們是不行的,趕快早點撤回去吧!

毫不誇張地說,我軍長期以來的“火力不足恐懼症”,終於治好了!

圖|十層大山上的零號界碑

中越兩國的邊境,西起十層大山(又稱寬羅珊山),東至北侖河口,全長1347公里。

在這1347公里漫長的中越邊境上,有許多連通兩國的通道以及邊境口岸。(數據來源於2008年李巖論文《中越邊貿的多元合作機會》)

它們主要分佈在東線廣西南部地區,總共有9個:東興、憑祥、友誼關、水口、愛店、龍邦、平孟、峒中、浦寨;在西線雲南方向只有3個:河口、天保、金水河。

以這個爲基礎,我們便可以看出,東線是我軍防禦越南的重點。

比如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東線不論是出動的兵力、戰役的規模、取得的戰果、殲敵的人數等,都比西線高出一個水平。

圖|對越反擊戰誓師大會

戰後,在中央軍委的指示下,我軍持續對中越邊界加大防禦力量,將老山戰區分爲東、中、西三區。

以八里河東山爲核心,在南北縱橫的峯巒疊嶂中,構造了一道堅不可摧的東區防禦陣線。

在西區,我邊防部隊同樣進行周密部署,以剛剛收復的老山主峯爲核心,依據其北陡南緩的山勢,依據大小27個山頭進行佈防。

越南軍隊鑑於東區我軍實力太強,就想圖謀相對比較容易的西區老山地區,只不過他們清楚以他們的實力,要從正面攻打老山還是不可能,於是就想着“鑽個空子”。

圖|上南下北,黃色爲現在國境線

原來在東區和西區中間,有一座高度相對較低,可鋒線卻蔓延有4公里之長的山樑。

該山樑上長滿了高大的松樹,遠遠望去一片黑油油的,地面上都是厚厚的松針,當地人就形象地稱之爲“松毛嶺”。

松毛嶺處於東西兩線的交界地域,隸屬我軍防線中區。

越軍高層覺得這是我軍防守的薄弱之地,只要迅速地對此地正面發起進攻,在越軍炮火的巨大壓制之下,是有很大的可能佔領該地的。

一旦佔領了松毛嶺,越軍便可以從正面和側面同時對老山前線發起進攻。在進可攻退可守的情況下,只要越軍持續投入力量,是有很大的可能收復老山地區的。

圖|昆明軍區司令員張銍秀聽取彙報

1984年4月,昆明軍區司令員張銍秀收到中央軍委的指示,要其帶領廣大邊防部隊,分別收復被敵軍佔領的老山和者陰山。

在張銍秀將軍的統籌謀劃下,4月28日,我14軍40師對老山發動攻勢,11軍31師對者陰山發動攻勢,最終達到拔點殲敵的戰略目的。

在經過一日激烈的突擊作戰後,我軍攻下了老山主峯及其附近重要高地,殲敵1200多人。

經過18天的鏖戰,基本上達到了此戰的作戰要求,剩下的就是打退敵人的反撲,徹底在老山一線站穩腳跟。

圖|越軍不斷向中國境內投擲石塊挑釁

但是敵軍又怎肯輕易就善罷甘休?

隨後,越南方面迅速向河江地區增派了10個步兵團、4個特工營、14個炮兵營數萬人的武裝力量,向我老山前線展開瘋狂反撲。

越南第二軍區司令員武立中將,在老山前線督戰時,甚至說出這樣的“豪言壯語”:“拿不下老山的話,老子不當這個司令了!”

從5月初敵人展開瘋狂反撲算起,直到8月末徹底退兵,越南軍隊前後總共對我方發射了30多萬發炮彈,連以上規模的進攻突擊達到70多次,而每一次均被我方成功打退。

圖|老山地區作戰地形及主要陣地示意圖

而這其中,最慘烈的就要屬“7.12之戰”。

文章開頭那次驚心動魄的松毛嶺千噸炮彈的回禮,就是當時我軍對越軍第二軍區進攻部隊最好的“招待”。

松毛嶺大戰的越軍指揮官是黎威密。1980年,黎威密晉升爲少將。1984年2月,黎威密調任第二軍區副司令員、參謀長,副總參謀長爲黎玉賢

4月28日,我軍對老山發起收復之戰,次日我軍成功收復。

在越軍失去老山的這天,也就是4月29日。第二軍區爲奪回老山特開設老山前指,黎威密擔任最高指揮官,主管河江戰場的作戰事宜,指揮一線部隊不惜一切代價對老山前線進行收復大戰。

圖|第二軍區副司令員黎威密和副總參謀

黎威密從5月初開始,曾多次指揮軍隊對我老山陣地發起攻擊,可屢次被我方打退。這讓黎威密從最早的過度樂觀中慢慢冷靜了下來。

黎威密對多次越軍攻擊不利的原因進行了系統總結後,指出越軍失敗的最大原因是中國軍隊兵力雄厚,且炮火力量相較越軍更爲強大。

是以,越軍方面接下來要改變戰法,採取一定的策略來繼續作戰,希望能一改此前越軍付出重大傷亡可卻毫無成績的不利狀況。

圖|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戰士合影

黎威密認爲,越軍要發揮自己的長處,從戰場上找到中國邊防部隊的弱點,迅速給與猛烈打擊,必然能成功突破中方的防線,完成越軍的作戰計劃。

具體就是越軍集中優勢兵力,採取“隱祕貼近”的打法,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對中國守軍發起攻勢。在我軍援軍來不及抵達的情況下,迅速消滅該處力量,突破後迅速站穩腳跟,搶佔下前沿核心陣地。

在這樣的戰略設想下,黎威密經過反覆篩選,最後把此戰的突破點放在在老山前線以東的松毛嶺一帶,企圖集中優勢力量隱祕貼近,最終一舉攻克逐步打開局面。

圖|越軍前線總指揮黎威密

黎威密爲此役專門立下了這樣的作戰原則:

在此次進攻作戰中,要儘可能地做到隱蔽、突然,充分發揮近戰夜戰的特點。以偷襲來打破對方的兵器和技術優勢,從而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

是以,越南第二軍區攻擊部隊以營、連作爲主要作戰單位,在7月11日黃昏後,利用越北靠近松毛嶺附近地區山高林密、夜暗霧濃的掩護,隱祕地向我陣地開進。

在行軍後期,越軍迅速調整好戰鬥隊形,企圖在接近我軍前沿陣地後,隱蔽迅速地對我軍前沿陣地發起迅猛攻勢。

昆明軍區司令員張銍秀此前已得到通知,通過總參截獲的越軍無線電內容,判斷出越軍極有可能在7月12日對我松毛嶺一帶發起大規模進攻。

隨即張司令員在松毛嶺一帶祕密加緊佈置了大規模炮火力量,以及陣地防禦步兵力量、工事修建工兵力量等,同時命令所有部隊嚴陣以待,做好隨時迎敵的準備。

在開戰前幾天,在指揮部的要求下,我軍在前沿防禦陣地展開了緊鑼密鼓地佈置

工兵部隊夜以繼日地修建防禦工事,用火箭佈雷車在防禦陣地前掃射地雷,前後掃射了30多萬顆地雷,形成了東西長7公里、縱深寬500米的地雷區;炮兵部隊積極與地方有關部門聯繫,徵用地方車輛近800臺,晝夜不停地從內地彈藥庫將大量的炮彈運到每個炮陣地。

圖|74式火箭佈雷車

黎威密要求越軍在發起攻勢時,先放棄對中方守軍的炮火壓制,由特工祕密潛進中方陣地,對中方軍隊實施突襲。

在不驚動中方更多守軍的情況下,越軍將迅速消滅中方守邊力量,無聲地攻下最前方的第一道防線。

如果被中方發現,那這些越方人員將由突襲轉爲強攻,在炮火力量已經先期準備好的情況下,迅速對中方發起持續的猛烈攻擊,徹底壓制中方後,暫停炮擊由步兵迅速突入陣地佔領。

在那拉方向,敵軍用這招,的確成功突破了我方防線。

圖|那拉口戰場,下面的盤龍江直通越南

7月12日凌晨3點,我軍依照上級指示,對清水河以北方向進行了兩輪炮擊,然而並沒有發現任何異狀。

直到戰後,我軍通過戰況彙總才發現,當時敵軍有兩名營長被我軍當場擊斃,士兵也是死傷慘重。

可是越軍無比頑強,牢牢遵守着兩位營長生前的命令,安靜地隱蔽着,等待着我方偵察火力後,繼續隱祕前進。

這讓我守軍誤以爲敵軍還沒有到達前線附近,指揮部眼見陣地前任何風吹草動都沒有,除讓一線部隊繼續值夜警惕外,讓其他人員繼續休息。

圖|偵察班戰士出境潛伏偵察

進攻那拉方向的越軍主力是316師174團,在越軍突襲力量198特工團1個連成功摸到我軍陣地近距離後,迅速對我軍陣地展開了一輪持續炮擊,然後迅速終止。

在我軍全力展開反擊的時候,敵軍又兵分八路迅速突入我軍陣地,打亂了我軍的佈置。敵軍後續主力迅速攻了上來,成功地搶佔了我軍的陣地。

在該方向上,僅僅在半個小時的時間裏,我軍就被敵人完成了突破,丟失了我軍150號、169號高地。

以及到了當日7點,連最重要的142號高地表面陣地都被敵軍徹底攻克,這讓我軍陷入了很大的被動之中。

圖|被抓獲的越南特工

然而,在其他方向上,越軍這種突襲方式幾乎沒有見效,反而是折了特工又損兵。

越軍特工在摸近的過程中,均被我軍迅速發現,其無奈之下只好由突襲改爲了強攻。

以我軍的優勢力量,越軍自然只能是一步步全線敗退。在我方的炮火優勢下,加上其他重火力的持續打擊,敵軍每時每刻都在大量戰士或亡或傷。

“7.12大戰”證明這樣一件事:大規模攻擊敵方陣地,用全線突襲的方法是不可取的,過於迷信偷襲方式的這種陰謀詭計,在戰場上只會讓戰局更加不利於己方。

圖|越軍某作戰班組士兵在集合中

要清楚,偷襲時的戰鬥隊形要求足夠隱蔽,整個的戰鬥隊形自然都是緊縮型、極短鋒線的。

這就導致了一旦突襲不成,軍隊無法在短時間大規模鋪排開,形成長距離鋒線的全面進攻——如果硬要這樣,只會在極短的時間內產生巨大的戰損,甚至連快速撤退也做不到。

越軍當時在松毛嶺一線,總共選擇了四個方向,對我軍發起隱祕突襲。

除了那拉方向的174團,靠着突襲前後奪取了我方三個高地陣地(之後受阻與我方強大火力,再也很難前突一步,從當日中午開始,被我方那拉守軍先後奪回)外,其餘三個方向均沒有形成任何有效的突破。

圖|中越戰爭時期,越南街頭的宣傳畫報

“7.12大戰”是我軍收復老山前線後,越軍發動的規模最大的、兵力最多的、炮火力量最猛的一次重大反撲。

在這次猖狂的大反撲中,越軍前後戰損達3300多人,其中直接在戰場陣亡的就多達1300餘人(此數據來自第14軍簡史,一說松毛嶺大戰斃敵3700人)。

對於越軍的此次反撲,在我軍的大力偵察下,不但分析出了具體日期爲7月12日,甚至推斷出了進攻方向在那拉、松毛嶺一帶,更是得知了越軍的作戰力量。

根據當時獲得的情報,顯示越軍主要兵力爲313師下轄的兩個團,316師、312師、345師下轄的各1個團,以及198特工團,總計爲6個團。

圖|炮兵正在輸送炮彈等軍事物資

得知此消息後,我軍在張銍秀將軍的指揮下,加緊囤積了各槍炮彈藥及其他戰地物資。

後勤又專門調集了200多輛重型卡車搶運炮彈,併爲每門炮至少預備三根撞針,保證在持續開炮中撞針彎了,可以立馬得到更換,繼續對敵人發動炮擊。

當時對每個類型炮的炮彈發射量都做了具體計劃:

口徑爲122mm的54式榴彈炮,每門計劃要打250門炮彈,總重量約爲7噸多;口徑爲152mm的66式加農榴彈炮,每門計劃要打130發炮彈,總重量約爲8噸;口徑爲130mm的59式加農炮,預計發射200發炮彈,總重量約爲9噸。其他口徑的榴彈炮、迫擊炮,也都給出了具體計劃。

這纔有了文章開頭的那個讓我們匪夷所思的7.12炮彈用量——1261噸。

圖|1984年7.12松毛嶺戰役

7月12日,光在松毛嶺一線,中越兩方就投入了47個炮兵營。

在兩方炮兵的手中,數千門各種類型、各種口徑的火炮,對松毛嶺東西寬5公里、縱縱深7公里的土地連番發射了各類炮彈。

在接天映日的火光、震天懾地的爆炸聲中,是兩方步兵在這塊土地上,用各種武器進行着殊死搏殺。

儘管一再強調此戰中的火炮作用,可是火炮在戰場中更多是用作壓制敵人的火力,破壞敵人的陣地,而不是純粹用來殺敵的利器。

真正殺敵的更多還是要落到戰場上數量最大的步兵戰士身上,他們每一次地瞄準射擊、拋投手榴彈,纔是給予敵人最大殺傷的終極力量。

越軍攻,我方守。越方在失去陣地後,拼了命地想要奪回,那來者不善的氣勢洶洶,簡直就是一個個拼命三郎的架勢。

我方剛剛收復了老山前線,怎麼可能再度從自己手上丟失掉,那自然是寸土不讓,敵軍敢進一步我方就要立馬把其擊退,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廣大前線官兵誓與陣地共存亡死不後退。

在上午7點,四個方向上的戰鬥徹底進入了白熱化。在越軍的猛烈強攻下,我軍那拉方向上一線警戒陣地全部丟失,陣地上以班爲單位的守衛戰士們幾乎全部戰死。

但沒有一個人選擇臨戰後退,或者向敵人投降,甚至於連一個被敵人俘虜的都沒有。

圖|中越戰場上,壯烈犧牲的戰士

當越軍攻擊到了142高地表面陣地前沿時,陣地上在兩方戰士的拼命廝殺下,到處是排山倒海似的炮彈爆炸聲、疾風暴雨般的槍彈尖叫聲、我軍氣壯山河的吶喊聲、敵軍垂死掙扎的哀吟聲……

142高地之所以重要,因爲它是整個防線的最高點。就在142高地後面,便是駐防的老山團團長張又俠的指揮所,因此此地必須死守!

在局勢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我表面陣地被敵人全部佔領,我軍戰士被逼撤到了陣地的坑道中。

因爲表面陣地上已經看不到我軍戰士了,指揮部以爲142陣地失守了,直接下令炮兵:立即對142高地展開全面炮擊!

圖|1984年7.12松毛嶺戰役,我軍炮兵

炮兵接受命令,正把炮口瞄準到142高地表面陣地,準備裝填炮彈發射時,突然收到了指揮部命令:暫停炮擊

原來是14軍40師119團團長張又俠直接打電話給炮兵指揮部,惡狠狠地威脅道:“142高地上還有老子的人,你們敢給我隨便開炮試試。”

是啊,142高地還有我軍戰士們在苦撐呢,一個全面炮擊,不光把敵軍報銷了,連我軍自己的戰士也沒有幸存的任何希望。

圖|松毛嶺戰鬥中的戰壕

爲此,指揮部緊急下令炮兵前線暫停炮擊。

爲了保全在坑道中的戰友,炮兵指揮部想出了這樣一個辦法:以142高地爲中心,擴散着往外打,就像往水中扔個石頭,只有中心位置有落石的地方會一直有威力朝下蔓延,其他地方只是會有些漣漪。

加之我142高地守軍都退到了坑道中,所處的位置更低,相當於處在高地外圍的同時,又處在一個低高度掩體之中。

炮彈在142高地表面落下後,衝擊餘波到了坑道中已經不大了,我坑道戰士的安全能得到相當大的保證。

圖|炮火連天的戰場

我軍這一輪針對142高地的炮擊,真正打出了神級水平。

據戰後142高地坑道內的戰士興致勃勃的說法:他們看到了一個奇觀:炮彈炸出一道滾動的火牆,彷彿靜止一樣立在陣地的前方,在黎明前比照明燈還亮。

越軍只要敢於接近這道火牆,立刻就屍骨橫飛。而我軍戰士處在火牆的另一面,一點危險都沒有,還能看着敵人一個個的在炮火中無奈地掙扎。

圖|松毛嶺大戰舊址

“7.12大戰”中,我軍炮兵直接用千噸炮彈使勁招呼,真正做到了讓敵人聞風喪膽,令越軍無奈撤退。

在我軍炮口下,很大一部分越軍直接被炸死在前進路上,其他的被我步兵接手,用手裏的步槍三兩下幹倒。

爲了紀念這一戰,我軍部隊在當初的松毛嶺陣地上特別立碑作記,碑名“老山712大捷戰”,記曰《大捷戰後記》。

每當有到雲南邊境遊玩的人,看到了這座紀功碑,心裏都有一種莫名的激情,那是一種身爲中國人的自豪。

對於那些身處一線的邊防戰士,筆者心裏總是充滿了深深的敬佩,衷心地道一句:“戰士們辛苦了,我們和祖國永遠在你們身後!”

-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