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12日,越南第二军区再度集结重兵,在我军刚刚收复的老山前线松毛岭,其附近8公里正面防防御地区,发起了一轮最为猛烈的全方位攻势。

然而,距离1979年的中越边境冲突已经过去了5年,我军装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当日5时越军发动攻击,到19时越军全线撤退,在这14个小时里,我军共消耗炮弹1261吨,用铺天盖地的炮火攻势吞噬掉了越军无力的进攻。

配合着老山前线防御阵地的我军边防步兵,我方成功地打退了越军的此次大规模进攻,让越军高层企图逐步收复老山地区的计划彻底破灭。

图|1984年,松毛岭炮战场景

当时越南军队前线总指挥黎威密,在战事结束后表示:“中国边防部队的炮兵以及他们所使用的火炮太强大了,越军战士在中方的猛烈炮火压制下,每前进一步都要躺付出重大代价。”

越军士兵虽然不怕牺牲,可以迎着炮火对中方阵地继续冲击,但在中方阵地步兵的拼死阻击下,仍无力扭转战局不利的局面。

眼见当初制定的战略计划根本不可能实现,无奈之下,越方只能下令部队停止战斗,从战场逐步全线撤军,尽可能保全有生力量,等待更好的时机,或许还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成果——当然,这只是越南方面的幻想。

图|越南北部兵力分布图

守卫老山前线的“7.12大战”,大概是我军在对越战争中,打得最酣畅淋漓的一场。

因为这时候我军再也不用担心炮弹不够的问题,可以使劲“开炮开炮再开炮”,以无可匹敌的姿态向越军宣告:“你们是不行的,赶快早点撤回去吧!

毫不夸张地说,我军长期以来的“火力不足恐惧症”,终于治好了!

图|十层大山上的零号界碑

中越两国的边境,西起十层大山(又称宽罗珊山),东至北仑河口,全长1347公里。

在这1347公里漫长的中越边境上,有许多连通两国的通道以及边境口岸。(数据来源于2008年李岩论文《中越边贸的多元合作机会》)

它们主要分布在东线广西南部地区,总共有9个:东兴、凭祥、友谊关、水口、爱店、龙邦、平孟、峒中、浦寨;在西线云南方向只有3个:河口、天保、金水河。

以这个为基础,我们便可以看出,东线是我军防御越南的重点。

比如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东线不论是出动的兵力、战役的规模、取得的战果、歼敌的人数等,都比西线高出一个水平。

图|对越反击战誓师大会

战后,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我军持续对中越边界加大防御力量,将老山战区分为东、中、西三区。

以八里河东山为核心,在南北纵横的峰峦叠嶂中,构造了一道坚不可摧的东区防御阵线。

在西区,我边防部队同样进行周密部署,以刚刚收复的老山主峰为核心,依据其北陡南缓的山势,依据大小27个山头进行布防。

越南军队鉴于东区我军实力太强,就想图谋相对比较容易的西区老山地区,只不过他们清楚以他们的实力,要从正面攻打老山还是不可能,于是就想着“钻个空子”。

图|上南下北,黄色为现在国境线

原来在东区和西区中间,有一座高度相对较低,可锋线却蔓延有4公里之长的山梁。

该山梁上长满了高大的松树,远远望去一片黑油油的,地面上都是厚厚的松针,当地人就形象地称之为“松毛岭”。

松毛岭处于东西两线的交界地域,隶属我军防线中区。

越军高层觉得这是我军防守的薄弱之地,只要迅速地对此地正面发起进攻,在越军炮火的巨大压制之下,是有很大的可能占领该地的。

一旦占领了松毛岭,越军便可以从正面和侧面同时对老山前线发起进攻。在进可攻退可守的情况下,只要越军持续投入力量,是有很大的可能收复老山地区的。

图|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听取汇报

1984年4月,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收到中央军委的指示,要其带领广大边防部队,分别收复被敌军占领的老山和者阴山。

在张铚秀将军的统筹谋划下,4月28日,我14军40师对老山发动攻势,11军31师对者阴山发动攻势,最终达到拔点歼敌的战略目的。

在经过一日激烈的突击作战后,我军攻下了老山主峰及其附近重要高地,歼敌1200多人。

经过18天的鏖战,基本上达到了此战的作战要求,剩下的就是打退敌人的反扑,彻底在老山一线站稳脚跟。

图|越军不断向中国境内投掷石块挑衅

但是敌军又怎肯轻易就善罢甘休?

随后,越南方面迅速向河江地区增派了10个步兵团、4个特工营、14个炮兵营数万人的武装力量,向我老山前线展开疯狂反扑。

越南第二军区司令员武立中将,在老山前线督战时,甚至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拿不下老山的话,老子不当这个司令了!”

从5月初敌人展开疯狂反扑算起,直到8月末彻底退兵,越南军队前后总共对我方发射了30多万发炮弹,连以上规模的进攻突击达到70多次,而每一次均被我方成功打退。

图|老山地区作战地形及主要阵地示意图

而这其中,最惨烈的就要属“7.12之战”。

文章开头那次惊心动魄的松毛岭千吨炮弹的回礼,就是当时我军对越军第二军区进攻部队最好的“招待”。

松毛岭大战的越军指挥官是黎威密。1980年,黎威密晋升为少将。1984年2月,黎威密调任第二军区副司令员、参谋长,副总参谋长为黎玉贤

4月28日,我军对老山发起收复之战,次日我军成功收复。

在越军失去老山的这天,也就是4月29日。第二军区为夺回老山特开设老山前指,黎威密担任最高指挥官,主管河江战场的作战事宜,指挥一线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对老山前线进行收复大战。

图|第二军区副司令员黎威密和副总参谋

黎威密从5月初开始,曾多次指挥军队对我老山阵地发起攻击,可屡次被我方打退。这让黎威密从最早的过度乐观中慢慢冷静了下来。

黎威密对多次越军攻击不利的原因进行了系统总结后,指出越军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中国军队兵力雄厚,且炮火力量相较越军更为强大。

是以,越军方面接下来要改变战法,采取一定的策略来继续作战,希望能一改此前越军付出重大伤亡可却毫无成绩的不利状况。

图|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战士合影

黎威密认为,越军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从战场上找到中国边防部队的弱点,迅速给与猛烈打击,必然能成功突破中方的防线,完成越军的作战计划。

具体就是越军集中优势兵力,采取“隐秘贴近”的打法,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对中国守军发起攻势。在我军援军来不及抵达的情况下,迅速消灭该处力量,突破后迅速站稳脚跟,抢占下前沿核心阵地。

在这样的战略设想下,黎威密经过反复筛选,最后把此战的突破点放在在老山前线以东的松毛岭一带,企图集中优势力量隐秘贴近,最终一举攻克逐步打开局面。

图|越军前线总指挥黎威密

黎威密为此役专门立下了这样的作战原则:

在此次进攻作战中,要尽可能地做到隐蔽、突然,充分发挥近战夜战的特点。以偷袭来打破对方的兵器和技术优势,从而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是以,越南第二军区攻击部队以营、连作为主要作战单位,在7月11日黄昏后,利用越北靠近松毛岭附近地区山高林密、夜暗雾浓的掩护,隐秘地向我阵地开进。

在行军后期,越军迅速调整好战斗队形,企图在接近我军前沿阵地后,隐蔽迅速地对我军前沿阵地发起迅猛攻势。

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此前已得到通知,通过总参截获的越军无线电内容,判断出越军极有可能在7月12日对我松毛岭一带发起大规模进攻。

随即张司令员在松毛岭一带秘密加紧布置了大规模炮火力量,以及阵地防御步兵力量、工事修建工兵力量等,同时命令所有部队严阵以待,做好随时迎敌的准备。

在开战前几天,在指挥部的要求下,我军在前沿防御阵地展开了紧锣密鼓地布置

工兵部队夜以继日地修建防御工事,用火箭布雷车在防御阵地前扫射地雷,前后扫射了30多万颗地雷,形成了东西长7公里、纵深宽500米的地雷区;炮兵部队积极与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征用地方车辆近800台,昼夜不停地从内地弹药库将大量的炮弹运到每个炮阵地。

图|74式火箭布雷车

黎威密要求越军在发起攻势时,先放弃对中方守军的炮火压制,由特工秘密潜进中方阵地,对中方军队实施突袭。

在不惊动中方更多守军的情况下,越军将迅速消灭中方守边力量,无声地攻下最前方的第一道防线。

如果被中方发现,那这些越方人员将由突袭转为强攻,在炮火力量已经先期准备好的情况下,迅速对中方发起持续的猛烈攻击,彻底压制中方后,暂停炮击由步兵迅速突入阵地占领。

在那拉方向,敌军用这招,的确成功突破了我方防线。

图|那拉口战场,下面的盘龙江直通越南

7月12日凌晨3点,我军依照上级指示,对清水河以北方向进行了两轮炮击,然而并没有发现任何异状。

直到战后,我军通过战况汇总才发现,当时敌军有两名营长被我军当场击毙,士兵也是死伤惨重。

可是越军无比顽强,牢牢遵守着两位营长生前的命令,安静地隐蔽着,等待着我方侦察火力后,继续隐秘前进。

这让我守军误以为敌军还没有到达前线附近,指挥部眼见阵地前任何风吹草动都没有,除让一线部队继续值夜警惕外,让其他人员继续休息。

图|侦察班战士出境潜伏侦察

进攻那拉方向的越军主力是316师174团,在越军突袭力量198特工团1个连成功摸到我军阵地近距离后,迅速对我军阵地展开了一轮持续炮击,然后迅速终止。

在我军全力展开反击的时候,敌军又兵分八路迅速突入我军阵地,打乱了我军的布置。敌军后续主力迅速攻了上来,成功地抢占了我军的阵地。

在该方向上,仅仅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军就被敌人完成了突破,丢失了我军150号、169号高地。

以及到了当日7点,连最重要的142号高地表面阵地都被敌军彻底攻克,这让我军陷入了很大的被动之中。

图|被抓获的越南特工

然而,在其他方向上,越军这种突袭方式几乎没有见效,反而是折了特工又损兵。

越军特工在摸近的过程中,均被我军迅速发现,其无奈之下只好由突袭改为了强攻。

以我军的优势力量,越军自然只能是一步步全线败退。在我方的炮火优势下,加上其他重火力的持续打击,敌军每时每刻都在大量战士或亡或伤。

“7.12大战”证明这样一件事:大规模攻击敌方阵地,用全线突袭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过于迷信偷袭方式的这种阴谋诡计,在战场上只会让战局更加不利于己方。

图|越军某作战班组士兵在集合中

要清楚,偷袭时的战斗队形要求足够隐蔽,整个的战斗队形自然都是紧缩型、极短锋线的。

这就导致了一旦突袭不成,军队无法在短时间大规模铺排开,形成长距离锋线的全面进攻——如果硬要这样,只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战损,甚至连快速撤退也做不到。

越军当时在松毛岭一线,总共选择了四个方向,对我军发起隐秘突袭。

除了那拉方向的174团,靠着突袭前后夺取了我方三个高地阵地(之后受阻与我方强大火力,再也很难前突一步,从当日中午开始,被我方那拉守军先后夺回)外,其余三个方向均没有形成任何有效的突破。

图|中越战争时期,越南街头的宣传画报

“7.12大战”是我军收复老山前线后,越军发动的规模最大的、兵力最多的、炮火力量最猛的一次重大反扑。

在这次猖狂的大反扑中,越军前后战损达3300多人,其中直接在战场阵亡的就多达1300余人(此数据来自第14军简史,一说松毛岭大战毙敌3700人)。

对于越军的此次反扑,在我军的大力侦察下,不但分析出了具体日期为7月12日,甚至推断出了进攻方向在那拉、松毛岭一带,更是得知了越军的作战力量。

根据当时获得的情报,显示越军主要兵力为313师下辖的两个团,316师、312师、345师下辖的各1个团,以及198特工团,总计为6个团。

图|炮兵正在输送炮弹等军事物资

得知此消息后,我军在张铚秀将军的指挥下,加紧囤积了各枪炮弹药及其他战地物资。

后勤又专门调集了200多辆重型卡车抢运炮弹,并为每门炮至少预备三根撞针,保证在持续开炮中撞针弯了,可以立马得到更换,继续对敌人发动炮击。

当时对每个类型炮的炮弹发射量都做了具体计划:

口径为122mm的54式榴弹炮,每门计划要打250门炮弹,总重量约为7吨多;口径为152mm的66式加农榴弹炮,每门计划要打130发炮弹,总重量约为8吨;口径为130mm的59式加农炮,预计发射200发炮弹,总重量约为9吨。其他口径的榴弹炮、迫击炮,也都给出了具体计划。

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个让我们匪夷所思的7.12炮弹用量——1261吨。

图|1984年7.12松毛岭战役

7月12日,光在松毛岭一线,中越两方就投入了47个炮兵营。

在两方炮兵的手中,数千门各种类型、各种口径的火炮,对松毛岭东西宽5公里、纵纵深7公里的土地连番发射了各类炮弹。

在接天映日的火光、震天慑地的爆炸声中,是两方步兵在这块土地上,用各种武器进行着殊死搏杀。

尽管一再强调此战中的火炮作用,可是火炮在战场中更多是用作压制敌人的火力,破坏敌人的阵地,而不是纯粹用来杀敌的利器。

真正杀敌的更多还是要落到战场上数量最大的步兵战士身上,他们每一次地瞄准射击、抛投手榴弹,才是给予敌人最大杀伤的终极力量。

越军攻,我方守。越方在失去阵地后,拼了命地想要夺回,那来者不善的气势汹汹,简直就是一个个拼命三郎的架势。

我方刚刚收复了老山前线,怎么可能再度从自己手上丢失掉,那自然是寸土不让,敌军敢进一步我方就要立马把其击退,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广大前线官兵誓与阵地共存亡死不后退。

在上午7点,四个方向上的战斗彻底进入了白热化。在越军的猛烈强攻下,我军那拉方向上一线警戒阵地全部丢失,阵地上以班为单位的守卫战士们几乎全部战死。

但没有一个人选择临战后退,或者向敌人投降,甚至于连一个被敌人俘虏的都没有。

图|中越战场上,壮烈牺牲的战士

当越军攻击到了142高地表面阵地前沿时,阵地上在两方战士的拼命厮杀下,到处是排山倒海似的炮弹爆炸声、疾风暴雨般的枪弹尖叫声、我军气壮山河的呐喊声、敌军垂死挣扎的哀吟声……

142高地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整个防线的最高点。就在142高地后面,便是驻防的老山团团长张又侠的指挥所,因此此地必须死守!

在局势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表面阵地被敌人全部占领,我军战士被逼撤到了阵地的坑道中。

因为表面阵地上已经看不到我军战士了,指挥部以为142阵地失守了,直接下令炮兵:立即对142高地展开全面炮击!

图|1984年7.12松毛岭战役,我军炮兵

炮兵接受命令,正把炮口瞄准到142高地表面阵地,准备装填炮弹发射时,突然收到了指挥部命令:暂停炮击

原来是14军40师119团团长张又侠直接打电话给炮兵指挥部,恶狠狠地威胁道:“142高地上还有老子的人,你们敢给我随便开炮试试。”

是啊,142高地还有我军战士们在苦撑呢,一个全面炮击,不光把敌军报销了,连我军自己的战士也没有幸存的任何希望。

图|松毛岭战斗中的战壕

为此,指挥部紧急下令炮兵前线暂停炮击。

为了保全在坑道中的战友,炮兵指挥部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以142高地为中心,扩散着往外打,就像往水中扔个石头,只有中心位置有落石的地方会一直有威力朝下蔓延,其他地方只是会有些涟漪。

加之我142高地守军都退到了坑道中,所处的位置更低,相当于处在高地外围的同时,又处在一个低高度掩体之中。

炮弹在142高地表面落下后,冲击余波到了坑道中已经不大了,我坑道战士的安全能得到相当大的保证。

图|炮火连天的战场

我军这一轮针对142高地的炮击,真正打出了神级水平。

据战后142高地坑道内的战士兴致勃勃的说法:他们看到了一个奇观:炮弹炸出一道滚动的火墙,仿佛静止一样立在阵地的前方,在黎明前比照明灯还亮。

越军只要敢于接近这道火墙,立刻就尸骨横飞。而我军战士处在火墙的另一面,一点危险都没有,还能看着敌人一个个的在炮火中无奈地挣扎。

图|松毛岭大战旧址

“7.12大战”中,我军炮兵直接用千吨炮弹使劲招呼,真正做到了让敌人闻风丧胆,令越军无奈撤退。

在我军炮口下,很大一部分越军直接被炸死在前进路上,其他的被我步兵接手,用手里的步枪三两下干倒。

为了纪念这一战,我军部队在当初的松毛岭阵地上特别立碑作记,碑名“老山712大捷战”,记曰《大捷战后记》。

每当有到云南边境游玩的人,看到了这座纪功碑,心里都有一种莫名的激情,那是一种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对于那些身处一线的边防战士,笔者心里总是充满了深深的敬佩,衷心地道一句:“战士们辛苦了,我们和祖国永远在你们身后!”

-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