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童其君系中国知名时事评论员

近日教育部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从目前看,手机在给学生带来许多好处的同时,也出现了相当多的弊端,如学生在校期间带手机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一些学生在上课、上晚自习时频频使用手机聊天、玩游戏、拍照等,影响学生的听课和学业;近些年学生中戴眼镜的数量明显比以前多,这与中小学生长期使用手机存在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有些学生看黄色视频,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些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考试作弊,养成学生不诚实的习惯;有些学生利用手机与校外不良人员交往,还有些学生发微信交友;手机属贵重物品,容易丢失和成为不良人员抢劫、敲诈的目标;手机进入学校会造成学生间的攀比,加重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手机是把双刃剑,可以毁掉孩子的学业也可以成全孩子的好前程,全国人大代表王家娟见过不少因痴迷于手机游戏而耽误学习、自毁前程的学生。欣慰的是,教育部通知中小学生不得带手机入校,这是守护未成年人成长行之有效的举措,这很有必要。众所周知,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身体成长和知识积累的黄金时段,学生不仅要为高中学习做准备,更重要的是树立并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于有部分家长所认为的,学生禁止带手机进入校园后,如何解决学生与家长联络需求?通知上也并非“一刀切”禁止,对于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中小学生不得带手机入校,守护未成年人成长。一方面使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时心中有底;另一方面,让老师依《通知》处理学生手机问题也有了“尚方宝剑”。再者,这也是各校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的必要手段。在此语境下,手机进校园不能任性为之,更不能妨碍学校的教学活动。这样,也能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有利于教学工作更好开展。

实际上,包括法国、英国、德国、比利时等在内的欧洲国家,也都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意大利是欧洲第一个禁止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国家,早在2007年就曾颁布全国性禁令,对在校使用手机且警告无效的学生,学校可以采取没收手机或取消期末考试资格等惩罚措施。此外,日本、韩国也都对青少年使用手机作出了相应规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仅有教育部通知中小学生不得带手机入校是远远不够的,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小学生不得带手机入校的真正落地,推动这一《通知》有效实施。诚如是,就是打蛇打到了七寸上,但是,要将其真正落到实处,困难不小,究其源方能避其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首先要先从学校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做起。笔者希望这一《通知》能够尽快得到落实贯彻执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