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德諾引入全球唯一實時圖像融合導航技術,孵化堃博醫療。彼時無論是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還是呼吸介入或者肺部導航都沒有被關注。卓有遠見的德諾押注了一個在當時並不算熱門的賽道。

全球肺癌診療市場需求巨大,根據Zion Market Research測算,預計2025年將達到約422億美元,而全球慢阻肺患者有3.28億。相對於外科手術切除病變肺葉和對中重度肺氣腫無計可施,微創介入的治療方式能精準解決肺部疾病,減少肺功能損傷,給患者更多益處。

瞄準肺部惡疾,擁有全球獨有經支氣管出氣道導航技術專利的導航系統可實現全肺任意區域抵達;全球獨家可實現分段重複消融治療肺氣腫的產品;從診斷到治療的一體化肺部疾病解決方案……堃博醫療在國內的產品進展也步入快車道,用於進行肺癌治療的第二代射頻消融產品已正式啓動臨牀試驗,2021年1月順利完成首例患者入組;用於外科肺部腫瘤切除手術的H-Marker一次性使用肺外科標記物已經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並於2020年12月順利完成全部病例的入組。

八年的時間,堃博醫療成爲全球唯一的實時圖像融合“全肺導航+診斷+治療”三位一體的肺病精準解決平臺供應商,併成爲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戰略合作伙伴,實現產業合作和資本的“雙豐收”。

八年耕耘與沉澱,堃博醫療如何成爲肺部疾病精準介入診療賽道的頭部企業?在讓介入治療成爲呼吸疾病治療金標準的道路上,堃博醫療又有怎樣的佈局?近日,動脈網對堃博醫療CEO湛國威進行了專訪,解讀這顆肺部介入診療領域冉冉升起的新星。

呼吸疾病中的“隱祕的角落”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對肺部健康空前關注,肺小結節、肺癌、肺氣腫等名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公衆視野中。肺癌,癌症之王,2015年肺癌佔惡性腫瘤發病人羣20.03%,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惡性腫瘤之首。

近10餘年來,儘管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肺癌的5年總體生存率仍不理想,美國的數據顯示肺癌5年總體生存率僅爲19.5%。早期肺癌的存活率幾乎是晚期肺癌6-7倍。肺癌早診早治可能是改善肺癌現狀的最佳方法。然而,肺結節形態複雜,僅通過影像學診斷困難。如何通過有效手段實現肺癌的早診早治?肺癌治療領域面前擺着這樣一道難題。

面對攔路之虎的還不止肺癌。另一大肺部惡疾,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僅次於高血壓、糖尿病的中國第三大常見慢性病。由於菸民數量衆多,中國COPD的患病率高得驚人。根據王辰院士發表在國際權威雜誌《柳葉刀》上的“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的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慢阻肺患者已經超1億人,死亡人數居全球首位,年死亡近100萬人。以肺氣腫爲主的COPD患者,尤其是重度或極重度肺氣腫患者,正面臨着“外科無有效治療方式,內科藥物治療效果也非常有限”的治療困境。然而與高發病率相伴而行的卻是低關注率,爲此,2019年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上,呼吸病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院士專門提交了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提案。

“臨牀亟需精準的微創介入手術來診治肺部疾病,受制於肺部解剖結構和病竈位置等原因,病竈難以準確定位和精準到達,阻礙了介入手術在肺部疾病診療中的廣泛應用。堃博醫療全肺抵達導航平臺推出,是實現肺部疾病微創介入診療至關重要的技術突破。”湛國威表示,“依託全球唯一實時圖像融合全肺導航技術,堃博醫療爲以上兩類肺部惡疾以及更多的肺部疾病提供了全新的精準介入治療解決方案。”

全球唯一全肺導航技術

肺癌和慢阻肺提出的臨牀需求,也同時意味着巨大的臨牀價值,吸引着衆多巨頭關注到肺部疾病治療領域。而堃博醫療的獨家專利技術,則是真正意義上實現全肺導航的關鍵。

左:LungPro全肺診療導航系統;右:實時鏡下圖像與虛擬圖像同步

堃博醫療擁有全球唯一實時圖像融合全肺導航技術,旗下的導航平臺LungPoint增強現實(AR)導航系統和LungPro全肺診療導航系統均已獲得美國FDA、CE和NMPA批准,可在全世界所有主要市場銷售。

BTPNA術式演示

LungPro全肺診療導航系統是全球目前唯一一款可以突破支氣管限制實現全肺導航和診療的導航平臺。基於LungPro,堃博醫療獨創BTPNA技術,建立直接通往氣道外病變部位的隧道,可以實現對氣道外病變部位的精準定位診療,彌補了現有支氣管鏡技術僅能抵達部分氣道內病變位置造成的較低診斷率和治療短板。

全肺導航技術對於臨牀診療的價值提升非常明顯。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醫院(光明)龍發教授在《LungPoint虛擬導航輔助支氣管鏡檢查在肺外周結節診斷中的應用》中發表的診療結果顯示,264例患者總體診斷陽性率達到了 85.61%,2020年該院的氣道外活檢(BTPNA下)陽性率更是達到了 88.8%,而普通經支氣管鏡活檢診斷率僅爲30%。切實的臨牀價值讓LungPro在全球醫院中的覆蓋範圍快速擴容,當前在全國多個省會城市的30餘家知名三甲醫院應用,成爲這些醫院肺部疾病診療的常規設備。

讓介入成爲呼吸疾病治療金標準之一

十幾年來,心臟介入在經歷了多年的探索和發展,已經成爲心臟類疾病的主流治療方式之一,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爲心臟介入手術提供了基礎。湛國威認爲,堃博醫療先進的導航平臺重建了全肺解剖結構,提供實時導航,爲肺部疾病的精準介入治療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

在早前的媒體報道中,國際呼吸病學泰斗-海德堡大學附屬胸科醫院Felix JF Herth教授曾表示:“LungPro全肺診療導航技術能夠突破氣道壁,直接建立一條通往病竈的隧道,不僅提供了診斷小病竈的可能性,同時也搭建了一個治療平臺。”經由全肺導航實現的損傷小、副作用小的微創診療解決了傳統開胸或者經胸穿刺手術帶來的氣胸、出血等術中和術後的高風險,可以極大減輕病人的痛苦。

“堃博醫療的產品體系,以全球獨有的導航系統爲核心,從肺癌、肺氣腫、肺小結節等疾病領域切入,覆蓋診斷、治療全環節,突破現有治療方式的侷限,爲臨牀提供介入治療的全套解決方案。”湛國威說。

目前,在肺部疾病精準介入治療中,堃博醫療已經打造出一系列非植入性的診療設備和耗材,例如通過InterVapor熱蒸汽消融系統實現肺氣腫患者的精準靶向治療等,具備損傷低、副作用小、診斷精準、治療徹底等優勢,這些已經實現的解決方案遠優於現有診療路徑的方式,將使得介入治療有望成爲肺部乃至呼吸疾病治療金標準之一。

全球《2019年嚴重肺氣腫治療GOLD臨牀指南》中顯示,熱蒸汽消融治療爲缺乏治療手段的患者提供瞭解決方案。堃博醫療InterVapor熱蒸汽消融系統作爲市面上唯一能分段重複消融的肺氣腫治療平臺,可將熱蒸汽送至肺部目標部位的氣道和肺實質,對病變嚴重的肺段進行集中治療,同時保留病變較輕的肺段。能控制對全肺的損傷面積,患者的生活質量就能得到有效保障。6個月和12個月時的隨訪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患者不止有肺功能的提升,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改善顯著。

RF射頻消融過程

瞄準肺癌治療的堃博醫療RF射頻消融產品,第一代EMPOWER由美國團隊開發,並於2019年在美國獲批上市,正在進行上市後臨牀研究。2018年起,中國團隊開始進行二代產品研發,即將進行人體臨牀試驗入組。二代射頻能量消融系統是唯一能在肺部持續釋放射頻能量的肺癌治療平臺,安全低劑量消融能量即可完全覆蓋病竈範圍,實現對指定肺癌病竈的消融。第二代產品目前已經正式啓動臨牀試驗,驗證其肺癌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21年1月順利完成在首例臨牀入組。這也是目前全球範圍內首個在導航引導下經自然氣道進行肺癌完全消融的上市前臨牀試驗。

基於導航平臺,堃博醫療其餘治療類產品的全球臨牀及註冊也在穩步推進中。用於外科肺部腫瘤切除手術的H-Marker一次性使用肺外科標記物已經進入浙江省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並於2020年12月順利完成全部病例的入組;還有FleXNeedle活檢針、BioStar一次性內窺鏡吸引活檢針、調可達可調彎鞘管等多種介入耗材,均已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獲批上市,用於基於導航平臺的介入診斷和治療。這些產品的陸續上市將推動醫學界解決肺癌、肺氣腫兩大惡疾的精準介入治療。

全球化創新研發驅動產品迭代

任何偉大的產品都離不開其背後的“人”。在堃博醫療,這個“人”指的是公司的中美優秀研發團隊,也指堃博醫療與全球頂尖醫生的深度合作。

在堃博醫療的核心領導團隊中,CEO湛國威有着20年醫療器械跨國公司及本土企業管理經驗,在強生醫療任職期間,他推動了中國房顫消融治療的啓動和高速發展;而後在國產品牌先健科技任職期間,將先健科技大支架產品從一個普通的國產產品,成功提升爲大支架市場國產品牌第一位,並幫助先健科技完成上市。

堃博醫療擁有中國和美國研發雙中心,擁有研發人員達50+,在全球範圍內申請和授權的專利超過200 項。湛國威表示,預計在未來的一年之內,研發團隊將擴建至100+。通過人才聚合,加速實現更多項目的開發。

此外,堃博醫療始終保持與全球的肺部診療行業頂尖專家保持密切溝通,精準捕捉臨牀需求,堃博醫療的產品創意一半以上來源於臨牀醫生。依託源自臨牀一線的創意和成熟的肺部介入技術開發經驗,通過中國高效的研發和臨牀研究能力,堃博醫療打造出豐富的產品線,帶來全新的疾病解決方案。

醫療器械的安全有效性以及產品更新迭代的唯一依據和源頭是其循證醫學數據,堃博醫療與全球的臨牀研究中心共同合作,源源不斷的輸出嚴謹詳實的臨牀數據,從而快速實現產品迭代,併爲產品的市場推廣提供切實的支撐。

在我們對話的最後,湛國威向我們表達了一位醫療健康產業創業者的宏偉願景:“我們不斷去發展和壯大企業的規模,歸根結底是爲了進一步加速微創、精準的呼吸介入診治技術的開發和商業化應用,不斷爲醫生和患者提供各種肺部惡疾的創新診治方案。作爲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我們要在人類克服疾病的漫漫征程中,承擔起我們的企業職責,心繫醫生和患者,做創新醫療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傳播者。積跬步,至千里,領導呼吸介入的技術創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