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著名四大漁場,分別是黃渤海漁場,南部沿海漁場,舟山漁場,和北部灣漁場。但因爲人類的嚴重的破壞與過度的捕撈,如今四大漁場已經名存實亡。漁場開始“荒漠化”,人們以爲漁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且這四大漁場對於漁民也是極大的誘惑,爲了人們的利益,忘乎了漁場的極限,瘋狂捕撈,也就有了雷達網,拖底網,迷魂陣,燈光網的出現,讓海洋的生物難逃一死,逐漸各地區開始圍海造田,大於一半的天然海岸線消失了。

當年的渤海漁場是我國較大的漁場,是我國最重要的海產資源地,但如今也已成爲了“廢水缸”,不僅渤海滅亡,同時舟山漁場也開始加速滅亡,不僅如此,我們知道珊瑚礁是海洋最重要的海洋生態系統,珊瑚礁養育了多種海洋生物,但如今人類對海洋的破壞,造成了海水富營養化,形成了我們常見的赤潮,阻擋了陽光空氣,不僅使海洋生物死亡,珊瑚礁也逐漸消失。但曾經的四大漁場,你還記得有多麼繁華麼?

中國四大漁場過去的繁華:

1、舟山漁場

中國沿海地區有許多的漁場,但是魚量最多的就屬這四大漁場,他們爲了我國的漁業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首先是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是四大漁場之首,它位於我國杭州灣以東方向,舟山羣島附近,長江口東南的浙江東北部,它能夠和和加拿大的紐芬蘭漁場,和世界四大漁場的祕魯寒漁場,還有俄羅斯的千島漁場相媲美的超級漁場。在過去的舟山漁場,聚集着無數的魚羣,裏面也有各種各樣的魚種,也是四大經濟魚的主要漁產業。但如今人們的破壞,魚羣越來越少,如果繼續持續下去將會無魚可捕。

2、黃渤海漁場

黃渤海漁場位於東經119度的西部,面積一共3600平方公里,裏面也富含了許多種魚種,每年的四月至十一月會聚集好多我們熟悉的帶魚,小黃魚等海產品。但如今這幾年,黃渤海域中大量的石油開採影響了漁場的生態變化,而且環渤海地區上有着許多的石化,嚴重破壞漁業資源,這個漁場也逐漸的走向滅亡。

3、北部灣漁場

北部灣漁場位於我國南海的西北部,總面積2.6萬平方公里,這裏的浮游生物特別多,主要盛產比目魚,金槍魚還有扇貝等,而且餌料也特別的充足,我國優良的漁場之一,不僅如此沿岸還有許多的紅樹林,天然氣資源也是很充足的。

4、南部沿海漁場

南海漁場顧名思義在我國的南部,是我國最大的熱帶漁場。這裏生存着400多種海洋生物,例如海蔘,鮑魚等珍貴的產品,但由於過度開發和海水污染,並且過度養殖,造成了嚴重的富營養化,所以該漁場名存實亡,現在也面臨着無魚的現象。

渤海漁場現狀

如今渤海漁業的資源越來越少,但是從1980年開始,過度捕撈,海洋肆意污染等原因,使渤海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損壞,從當年的95種減少到了10種左右,現在捕撈只有皮皮蝦,那些傳統漁業的特產帶魚已經幾乎絕跡。渤海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主要原因是陸源污染,也就是我們人類的污染,也包括各種重金屬的流入。渤海沿岸的城市有一半以上都有排污口,直接向海洋流入農業,工業的污水。如今渤海的漁民也是很苦惱,捕不到魚,沒有經濟來源,人們喫不上新鮮的海鮮,該怎麼辦呀?

舟山漁場現狀

作爲中國最大的漁場,解放以來,爲浙江,福建,江蘇,上海等地區的漁民提供了巨大的捕撈場所,在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僅僅舟山漁場的捕撈總產量就可以佔到當時中國的10%—20%。可以說當時的舟山漁場是那個時候中國捕撈的半邊天。

但是在回饋了漁民五十餘年後,舟山漁場產量逐年降低,甚至在2010年的前後,舟山漁場已經面臨着“無魚可捕”的危機,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是當是一片繁華的漁場如今竟然面臨“破產”的危機呢?

一、過度捕撈

“不要說是大魚,小魚,幼魚,魚卵都能給你撈上來。”這是漁場的漁民在採訪中說到的一句話,舟山漁場從上個世紀的富饒,繁榮到現在的一片荒涼與人們的過度捕撈是有很大的原因的,雷達網、拖底網,無所不用其極。自從我國2006年關於東海漁船進行補助的政策下來之後(根據漁船功率的大小來決定補貼的力度),許許多多的漁民開始“爭破頭皮做大船”,據當時媒體報道,2006年一年的時間僅僅在溫嶺就多出了200餘艘大馬力漁船,漁船的功率和捕撈作業量是成正比的,自然而然的舟山漁場就陷入了魚越來越少的境地。

據統計,浙江省的三無漁船有12000多艘,有正規捕撈執照的漁船不到20000艘,再加上人們的過度捕撈,使用違法漁具(當時政府出臺政策規定捕撈用的漁網最小尺寸,禁止使用許多非法漁具),連魚卵都不放過,已經打破的舟山漁場的生態平衡,使多種魚從產量豐厚到瀕臨滅絕。

圖爲雷達網

二、環境污染

我國四大海區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分別是“渤,黃,東,南”海,其中東海作爲我國重要的“海洋要地”在污染方面也是最嚴重的,2012年我國累計發生了78次赤潮,僅僅東海就佔據了將近一半—38次。2019年,根據我國環境保護機構調查,東海的污染面積竟然已經達到了恐怖的五萬餘平方千米,要知道其他三大海域的污染總面積加起來也纔不過三萬七千平方千米,所以說東海已經成爲許多人眼中的“死海”,而在東海的舟山漁場也已經逐漸走向沒落這些現象可以說人類有着無法推卸的責任!

珊瑚礁成了海洋污染最大的受害者

提起珊瑚,人們不禁會聯想到那種姿色萬千的海洋生物。絕大多數的珊瑚礁是由於石珊瑚建造而成,它們聚集在一起,成爲水下生態系統中一條靚麗的風景線,當然,珊瑚礁不僅僅只有好看這麼簡單,淺層珊瑚礁被譽爲“海洋中的熱帶雨林”,別看珊瑚礁佔了世界海洋麪積的不足千分之一,但是它們卻爲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種提供了棲息的場所。而且珊瑚礁對於旅遊行業發展的推動也有着巨大的意義。

僅僅在我國南海,珊瑚礁的經濟就高達了156.5億元。但是由於人類的不合理開採和自因素等原因,珊瑚礁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根據調查,作爲我國最大的珊瑚礁面積區域—南海。近些年以來,我國珊瑚礁已經面臨嚴重退化。東南亞珊瑚礁面積共計九萬餘平方千米,已被破壞的面積高達38%,還有28%左右的珊瑚礁正在處於危急狀態。在東南亞國家中,馬來西亞珊瑚礁破壞率達到20%,泰國,菲律賓達到50%左右,而中國南海珊瑚礁羣破壞率達到80%。如果照這個情況下去,專家預測全球大部分的珊瑚礁將在一百年內被破壞,所帶來的後果無法估計。面對種種情況,我們需要怎樣應對呢?

衆所周知,珊瑚礁生態系統生產力極高,但是自我調節能力極低,十分的脆弱,如果溫度波動較大,珊瑚礁將會迅速成白化狀態,時間一長,將會死亡。排除不可抗因素(自然因素),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竭盡所能,保持珊瑚礁的生態平衡:我國一直對珊瑚礁生態系統給予高度重視,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國的五個海洋保護區中就有位於三亞的珊瑚礁自然保護區。既推動了旅遊行業的發展,又可以讓珊瑚礁生態系統不被破壞。我國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禁止使用炸藥捕魚,禁止使用投毒捕魚等措施,因爲珊瑚本就是極具有藝術價值,海南省作爲珊瑚大省也出臺了《海南省珊瑚礁保護規定》以保護這個脆弱的生態系統,志在還珊瑚們一個安穩的“家”

海洋約地球表面積的71%,海洋環境對於世界的氣候,溫度等等一系列影響極大,“生命起源於海洋”,那麼于海洋環境的保護就顯得尤爲重要,我國更是如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在1999年12月25日正式修訂並出臺成功,在2017年再次修改實行,這些年中,我們對於海洋環境保護的措施一直沒有停止。其中我們已經建立的海洋保護區有80餘個,國家級海洋保護區24個,政府呼籲人們:“沙灘不會自己變乾淨,海洋也不會自動變得清澈”,對於我們個人來說,保護海洋環境其實很簡單,減少自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海邊遊玩時主動將垃圾帶走,喫海鮮“分三色”等等,海洋與我們密不可分,我們善待它,它自然就會回饋我們。

好了,本期的分享就告一段落了,希望這些事件等會對大家有所啓迪感悟,我們也相信,我們對於海洋環境的保護會越來越來,人們更會意識到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我們密不可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