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爲鑑。

中國幾千年歷史上,關於男性的審美其實一直在陽剛和陰柔之間搖擺,稱頌一位男士,既有“面如冠玉、目如朗星”,亦有“器宇軒昂、昂藏七尺”,在各種小說中更是明顯。

比如在《水滸》之中,大部分主角都是“豹頭環眼,燕頜虎鬚”的漢子;而在紅樓夢中,主角則是“粉面朱脣,眉清目秀”的寶玉。這兩種審美形象和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有很大的原因。

一般來說,社會比較穩定, 缺少外來威脅的時代,男性審美一般偏向陰柔化;而在亂世,則更多希望有一個孔武有力的形象來保護家國安全,此時的男性審美一般偏向陽剛化;

本期以史爲鑑就選一段歷史最缺少陽剛之氣的時代作爲剖片,看看在歷史上缺少了陽剛之氣會導致什麼樣的情況發生。

中國歷史最缺少陽剛之氣的朝代恐怕魏晉說自己是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在整個魏晉時期,男性的審美完全走向了陰柔化的極端道路,幾乎大部分男性都以陰柔化爲目標,嚮往的就是“膚白、秀麗、飄逸、清瘦、柔弱”爲特徵的男性,甚至爲了達到這一目標,不惜服食毒品“五石散”,就爲了自己更白、更瘦、更柔弱。

在三國時期,曹魏時期的審美還是比較正常,比如當時號稱曹魏第一美男子的就是“琰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須長四尺,甚有威重”的崔琰。

但是到了曹叡時期,魏明帝曹叡本身就“好婦人之飾”,是一位女裝大佬,在其治下更有一位傳說中的魏晉第一美男子——何晏

何晏可以說是魏晉時期對於男子陰柔之美審美的典範,他爲了自己皮膚更白,直接服食毒藥“五石散”,還大言不慚的說喫了五石散,我不僅更白,而且精神更加好。可以說就說何晏引領了魏晉時期士大夫們服食“五石散”的風潮。

何晏更加有名的一個典故則是“傅粉何郎”,他白到一度讓魏明帝曹叡懷疑是故意塗了很厚的粉,曹叡直接賜宴熱食還不給毛巾,讓何晏喫得滿頭大汗,只好用袖子擦汗,擦完臉更白了,曹叡這才相信何晏是真的白。

要說何晏是白的代表,衛玠則是弱的代表。

衛玠年少時乘坐羊車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爲是玉人,人們都去觀看他,可見其有多白。

衛玠除了白,另一個特點就是弱,王導曾經稱讚衛玠弱到看上去連輕薄的羅綺做的衣服都承擔不了 的樣子。

“居然有贏形,雖復終日調暢,若不堪羅綺。”

衛玠在八王之亂後南渡,被調任到建鄴作官,京師的人聽說衛玠要來之後,都想一睹衛玠這個第一美男子的風姿,結果看他的人擠成人牆。

衛玠本來就身體弱不禁風,本身就有毛病,因旅途勞頓加上人羣擁擠導致加重病情,沒多久就病死了,年僅二十七歲,當時的人都說衛玠是被看死的。這就是“看殺衛玠”的典故了。

另外在世說新語容止章節中,有很多當時容貌的故事,可以反映出當時對於男性的審美。

但是衆所周知,兩晉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八王之亂、五胡亂華都是發生在這一時期的,普通百姓淪落爲“兩腳羊”。

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整個晉朝高層依然崇尚玄學、崇尚陰柔之美,在輿論上引領豪門士族審美偏向陰柔化,甚至直接地域攻擊北方來的百姓爲“北傖”。

於是長此以往,整個兩晉貴族階層普遍陰柔化,在面對北方少數民族的咄咄攻勢時只能隔江自保,而無能北伐,最後直到隋朝時期從北至南才真正一統天下。

到了隋唐時期,威武雄壯的陽剛之氣纔再次成爲社會主流,大唐名將秦瓊、尉遲敬德更是成爲門神形象,在中華文明史上留下來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其實如今我們討論男性缺乏陽剛之美,也只不過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而所謂的缺乏陽剛之氣,某些媒體和娛樂節目要負很大的責任。

#男生應該具有的陽剛之氣#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來自韓國、日本的娛樂組合開始席捲國內。日韓娛樂圈的男性明星女性化形象十分明顯,有觀點認爲這是美國故意通過輿論宣傳削弱日韓整個社會的雄性氣質,轉爲柔性氣質,以此來減少進攻性、革命性。

而日韓這種風潮流傳到國內之後,在國內一些娛樂化媒體、娛樂資本的推波助瀾之下,“小鮮肉”式的流量明星逐漸佔據了電影銀幕、點視熒屏的輿論陣地,甚至還有國內主持人向韓流明星下跪。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的孩子們自然將柔弱化的男性視爲正常行爲。

居安思危,男性缺少陽剛之氣對國家造成的危機並不是危言聳聽,要是長此以往,魏晉時期的危局就近在眼前,而這一切首先要從媒體、平臺開始做起。

文/以史爲鑑

圖/網絡

參考資料/試析中國古代男性人體審美尚陰柔之成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