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短视频第一股”快手登陆港股市场,一上市便遭到资本市场的热捧,市值一度超过1.4万亿港元,排名进入中国上市互联网前五。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快手仍处于巨亏状态中,不过巨额的亏损似乎并不影响快手的万亿估值。

2月5日,“短视频第一股”快手登陆港股,早盘高开193%,报338港元,对应总市值1.38万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15万亿元)。

截至收盘,报300港元/股,总市值为1.23万亿港元。按市值算,快手超过京东挺进中国已上市互联网公司前五,仅次于腾讯、阿里、美团、拼多多。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0年12月30日,2020年中国文化传媒行业172家上市企业总市值累计达1.82万亿元。这其中还包括中公教育2100亿元的市值。也就是说,快手的市值超过A股传媒板块总市值的60%。

作为一家成立仅10年的互联网企业,目前仍处于大幅亏损的状态下,市值超万亿,那快手到底靠什么支撑其万亿市值?

直播电商成为支撑快手万亿估值的主旋律

快手之所以如此受到资本追捧,或许在于其庞大的用户以及变现能力。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快手的应用程序和小程序合计日活跃用户突破3亿人,其中微信小程序日活跃用户就达到5000多万,月活跃用户更是高达7.7亿人。不仅用户多,用户的变现能力也很强。截至2020年三季度,快手的总收入从2017年的只有83亿元,增长至于407亿元,2017年-201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7%。

快手的营收由三部分组成:直播、线上营销服务(广告收入)和其他业务(电商)。

2017年、2018年、 2019年及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快手的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广告收入)分别为4亿元、17亿元、74亿元和13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7%、8.2%、19.0%、15.6%及32.8%。2020年第三季度,快手线上营销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近200%。

而电商作为广告的下一个变现蓝海,被抖音和快手提升至战略高度。

作为后来者,直播电商的收入远超广告。2017至2019年的收入分别为79亿、186亿和314亿元,2020年前9个月达25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5.3%、91.7%、80.4%和62.2%。

对于万亿直播业务,电商和短视频企业纷纷加码。然而快手在直播领域的收入似乎已经略显疲态。按照招股书数据,直播在2020年第三季度为快手贡献了80亿元收入,与2019年第三季度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营收快速增长,但快手的盈利能力并不强。数据显示,2017-2020Q3,快手的净亏损金额分别为200亿元、124.3亿元、196.5亿元和973.7亿元。

而快手亏损金额的扩大主要和破圈有关。为了提升竞争力,快手必须扩大营销。2017-2020Q3,快手的营销费用急速上升,销售及分销成本从2017年只有13.6亿元,到2020年Q3增长至198.33亿元。

直播、广告和电商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快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目前快手的发力来看,主战场在电商方面。

而快手在路演阶段受到国际大型投资机构的广泛追捧,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互联网正在迎来视频时代;二是看好快手在线营销、电商业务。

同样,招商证券关于“如何看待快手的估值?“的问题认为,一方面是快手目前所处行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是快手本身未来商业化成长空间。认为其估值在8950~15342亿元。

面临头条系“截流”

作为短视频的“鼻祖”,快手在成立之初享受了用户的红利,不过随着头条系的加入,快手的用户增速开始放缓。曾经的“南抖音北快手”似乎变成了抖音称霸。

在招股书中,快手上半年平均日活跃用户3.02亿,而在最新的招股书中,快手前三季度平均日活跃用户3.05亿增长缓慢。

在短视频领域,抖音作为搅局者却显示出后来者居上的优势。

2016年切入短视频,抖音起初日活仅几十万。不过转机出现在2018年后,快手不再一家独大,抖音不光追上快手,甚至扭转局面,超越快手。2019年6月快手达成2亿DAU,抖音在接下来的7月宣布达成3.2亿DAU。

2019年6月,宿华领导的“K3”战役正式打响,制定春节前实现3亿DAU的目标。借力春晚的高峰流量,抖音通过一系列春节活动,达到4亿DAU。

在抖音完成反超后,快手日活3亿左右,而抖音早已经冲击6亿日活。

除了头条系,作为自家人的腾讯视频号也加入这场战局。无论从下沉市场和内容调性角度看,视频号影响的是包括快手在内的所有短视频平台的基本盘。

或许是看到了日活基本盘受影响,快手也在积极求变。

2020年,快手8.0版本,被称为2014年以来快手“最大规模的升级”。而其中最核心的变化是增加了一个类似抖音功能的精选页,而精选页每隔十来条视频就会出现一条广告,包括包括淘宝特价版、网络游戏、奶茶招商、美容仪等,同时提供APP的下载和商品的购买链接。

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快手最焦虑的就是日活增长,这是快手生长的土壤。”

万亿市值背后是机构的盛宴

在市值突破万亿元之际,早期投资快手的机构也享受了这场资本盛宴。

根据招股书显示,快手在上市前共经历了11轮融资,背后的投资人不乏有腾讯、红杉资本中国、淡马锡、云锋基金、博裕资本等明星投资机构,其中,腾讯从2017年通过连续4次押注快手,融资金额从3.5亿美元上升至30亿美元,同时将快手的市值从不到30亿美元拉升至286亿美元。

招股说明书显示,IPO前,腾讯持股为21.567%,为快手最大的外部股东,五源资本持股为16.65%,DCM持股为9.23%,DST持股为6.43%,百度持股为3.78%,红杉资本中国持股为3.35%;两位创始人宿华持股12.648%,程一笑持股10.023%。

按快手2月5日收盘的万亿元市值,陪跑十年的五源资本斩获超额回报,仅E轮投入的2亿美元,回报率就超过50倍,而十年前那笔2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则缔造了万倍的回报;还有大股东腾讯,虽然入局较晚,但仅最后一轮的30亿美元投资就翻近5倍,获利150亿美元;2017年最开始的3.5亿美元投资更是翻超50倍;创始人宿华、程一笑的身家在一夜之间突破千亿。

另外,招股书显示,快手一共授予高管和员工5.24亿股期权,约占总股本的15.5%,若按截至2月5日的市值计算,合计1550亿元。目前快手员工共约1.64万名,其中4550名员工(包括高管)被授予期权,以此计算,被授予期权的员工平均每人持有0.34亿元快手的股票。

而投资人赚的盆满钵满不仅仅体现在投资回报上,还有业务收入。招股书显示,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快手向腾讯采购的云服务、支付渠道手续费合计分别为10.3亿元和9.4亿元,2021年到2023年的未来三年,快手还将向腾讯就广告营销、云服务、支付等支付近270亿元,平均每年支付90亿。可以说,在这场资本狂欢中,腾讯才是最大的受益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