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份工作擺在自己面前,如果一份工作是體制內的,但是每個月的工資僅僅只有4000塊錢,另外一份工作是體制外的工資,每個月可以達到15,000塊錢,那麼這兩份工作該如何選擇呢?首先我認爲如果說真的是讓你選擇體制內和體制外,那麼就說明你一定是考取了體制內的工作。

因爲我們體制內的工作並不是說自己想要去工作就可以去工作的,必須要經過嚴格的篩選審查考試之後並且筆試面試政審體檢等各項環節完全通過之後,纔有可能進入到體制內的工作當中去,所以說體制內的工作並不是自己想選擇就可以選擇的,除非自己等真正考上這個體制內的工作,那麼究竟你該不該放棄自己原有的工作,該不該進入到體制內去工作呢?

實際上考取一份體制內的工作相對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那麼據我瞭解,在以往公開的數據當中表明有一些熱門的工作崗位,甚至來講是幾千個人競爭一個崗位,那麼可見這個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所以說能夠考取體制內的工作也是對自己人生的一大曆練。至於自己究竟該不該選擇呢,有些人認爲工資太低了,對於自己來說可能並不是特別理想。

其實我要說的是工資這個一方面只是他體現出你每個月真正到手的工資收入,但並不包括你的完全綜合收入,實際上我們體制內的工作那麼除了工資性的收入還有各項收入,比如說像一些福利收入,像一些年終獎收入,其實這些綜合收入相加所得,是要遠遠超過我們單純的工資收入的。

而且體制內的工作擁有較好的福利,比如說繳納五險兩金,那麼在五險一金的基礎上還有職業年金,擁有了職業年金,你將來就可以獲得一部分補充養老金的待遇,當然這個職業年金也是可以一次性領取的,所以說這些隱形福利可能在企業單位是不存在的,但是你要把這些福利全部算入到你的綜合收入當中,實際上這樣綜合計算下來也並不是一個很低的水平。

而且我認爲更重要的是體制內的工作相對來說是比較的穩定,基本上是不會出現所謂的經營破產倒閉這樣的情形,也不會出現所謂的末位淘汰制綜合績效考覈這些方面,所以這些方面對於企業單位相比較是有自己的優勢,當然最終該如何選擇,還是要跟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但是自己既然選擇報考公務員,並且最終考上的這樣的一個結果,我認爲不妨可以試一試,看看究竟自己能否適應體制內的工作,畢竟你工作一年兩年三年,可能就能夠體會到體制內的工作,其實不單單是工資待遇的方面,更重要的還是在於它長久的穩定性這一點,比起企業單位呢,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不錯的,也是具備優勢的。

感謝閱讀,每天講點退休知識那點事,本人專注於社保和退休領域,有喜歡我文章的小夥伴可以加我的關注,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