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太上感应篇》说:福祸无门,唯人自招。所有的烦恼都是我们自己惹出来的,就像平静的水面一样,你不往里面丢石子,它自然就波澜不惊,这就是原本真实的状态,我们看到的,遇到的,想到的,都是妄想和执念所导致的假象,并非真实。

生命的本真如同平静的水面,水原本清静,都是人为搅浑的,心灵被浑水侵蚀,难免忧患多劳,而一旦返回到本真的大自在境界,福报就会源源而来。

那么怎样迷途知反,回到自己本真状态呢?——修戒定慧。

戒,就是禁止做的事。佛弟子首先要持戒才算修行,为什么要持守戒律呢?就是因为,如果我们不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就会胡作非为,胆大妄为,那么必然越错越离谱,身口意不断的造业,这样就永无宁日。

佛陀灭度后,十大弟子之一的优波离将世尊所立种种戒律整理出来,形成三藏之一——律藏,防止弟子因造业而入恶道,进而修禅定,得智慧。

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可谓细致详尽,这些戒律虽然繁多,都是以五戒为根本而衍生。所以修行之人,首先要从五戒开始入门。

五戒分别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不杀生。万物皆有灵性,众生平等,不能为了一己私欲,而损害其他的生命,其他生命被你所杀,它要带着怨恨走的,这个业力很大,果报非常严重,所以修行之人,第一要戒除的就是杀生,如果一旦有这种恶行的,一定要真诚忏悔。

不邪淫。电影《少林寺》里面,觉远要出家做和尚了,临剃度的时候,主持会问:尽形寿,不淫欲,汝今能持否?

意思是说,往后余生直到死,都不再有淫欲,你现在能持戒吗?

我们注意到佛陀制定的五戒之中,需要戒除的是邪淫,而非淫欲。因为现代社会嘛,如果都出家的话,那么人类就会灭绝了,所以并不提倡不婚,对于有妻室有家庭的人,对妻室以外的异性动淫乱之心就是邪淫。

邪淫不仅仅是行为上的出轨,哪怕只是念头上起了非分之想,已然是破戒。

至于那些搞婚外恋,婚外情的人,果报非常严重,他们的事业人生往往会遭遇毁灭性的打击,迟早恶报会找上门的。

很多人总会以为:我没有出轨,没有做越格的事,我只是心里有想法,但是我藏在心里面,没有付之行动。

只是心里想,跟实际出轨没有什么区别,佛家讲“身口意”三业,只要你起心动念,这个业就形成了。没有实质行动,不过是暂时没有机会罢了。

所以我们持戒,首先第从思想认识上,把非分之想戒除。

不该自己惦记的一概不惦记,不属于自己的一律不沾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好好珍惜,开发利用好,比什么都强。

人生之路兜兜转转,最后你会发现,我们梦寐以求的所谓终点,其实就是曾经习以为常的起点。

人往往犯一个毛病,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其实再高的山,登上去了都是一样,无非脚踩一堆乱石头而已。

有一个老和尚带着弟子来到一座山前,老和尚就问这个弟子,这座山怎么样?弟子说,伟岸挺拔。

然后老和尚就带着弟子上山,一路辛苦自不必说,好容易到了山顶,老人就问徒弟,你现在感觉这山怎么样?

徒弟仔细的打量了一下,说,不过是一堆堆石头罢了。

人们往往在没有拥有的时候,对未知的事物,掺杂了太多自己的期望和幻想在里面,而真正得到了,就会觉得:不过如此,没有什么特别的。

所以我们喜欢的,并非事物本身,而是我们自己的期望和幻想而已。

因为真正拥有之后,所看到的、体验的,都是再寻常不过的普通细节,和自己原本拥有的并没有什么两样,和你的期望值完全不一样,体验过了,无非就是那么回事。

人生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再浓烈的也会变成平淡的,再精彩的也会变成乏味的。

看透了本质,你还想折腾吗?如果折腾来折腾去,需要你以家庭破裂为代价,你还想去体验吗?

无论你现在拥有什么,它都是最好的;无论你经历过什么,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无论你在什么时刻做出选择,都是最佳时机。

当下安心,当下释然,当下解脱,就可以立地成佛。

以上用较长篇幅来说了一些“题外话”,无非是想让大家放宽心,看透本质,自然欲望就少了,欲望少,你才可以真正的做到持戒。

不偷盗。这个就没有必要多解释了。偷东西,不劳而获,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这是最无耻、最自私的行为,也是最损福报的行为,做人最基本的品德就是不偷,如果连不偷都做不到,简直枉称为人,也就没有必要谈什么修行了。

不妄语。什么叫不妄语呢?就是不说那些不存在的话,不说与事实违背、胡编乱造的话,不说主观臆测,未经验证的话。

很多人就是这样,张口就来,随意欺骗别人,无论是善意的谎言,还是恶意的欺骗,都是妄语。

不饮酒。真正的修行之人,一定不要饮酒,如果实在是因为场合之下,迫不得已而饮酒,切记不能贪杯。

酒能乱性,酒后易失德,酒后吐狂言,很多烦恼,都是因为酒后造成的,大量饮酒不单单对身体有害,还会让原本聪慧的人变得糊涂,失去理智,容易冲动,这些足以扰乱人的清静心,容易使人产生贪嗔痴,所以,不饮酒戒也是很重要的一种修行。

以上就是佛门五戒,可以这么说,不仅仅是佛弟子、修行者,即便你不信佛,不修行,了解五戒,尽量遵行,也是功德无量之事,于自身而言,更可以弃恶从善,打开福报之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