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彻悟这两点,“开悟”也就不远了

01清净心就是功德

作恶有损功德,这谁都知道,那么行善有没有功德呢?还真不一定。

虽然行善,但是如果带着目的,带着诉求;或者对所施助的人心生怜悯,可怜同情;觉得自己慷慨解囊,是种义举,凡此种种,心不能平静,不能平等,都会滋生我慢,我高贵,我不凡等等我见,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便无丝毫功德可言。

故《金刚经》有言:

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心不静,行善布施一样是没有功德的,梁武帝造寺、抄经、供僧,多行法布施,做了这么多,他问达摩祖师,我会有多少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说,毫无功德。

所以金刚经上说: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就是说,布施或者行善的时候,你一样要保持清净心,不失平等心。平等清净心,就是功德。

一切法皆是佛法,所有人都是菩萨。我们的真心自性,本来是平等心,是清静心,应该以平等心,清净心来面对当前的万事万物、万缘万相,不会起分别心,不会起执着心。

随遇而安,随缘聚散,任何时候,不要干扰到我们这个清净的本心,那么这样呢,这就是公德,这就是福报。

并没有一个额外的功德,额外的福报,等着我们去得到,或者失去。

我们的自心具足一切,具足一切的自心就是功德,就是福报。所以呢,重要的是不要让这个寂静清澈的自心受到熏染。

如果受到熏染,自心就变了,变成妄心,变成无明,变成烦恼习气,自心本来清净圆满,是如来藏,一旦受到哪怕一念的妄想干扰,也会让它产生波动,而成为阿赖耶识,然后万事万物,万相万缘都随之而产生了,如此生灭相续,喜乐无常。

02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

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看见这样一些人,他们习惯以智慧的化身而自居,经常指责别人这里不对、那里不对,这么理解不对,那么理解错误。

甚至于一些所谓的修行者,把众人区分开来,什么外道如何如何,正道怎样怎样,侃侃而谈,无事生非。

其实这些人并不是真正的修行者,他们的妄心很浓重,区分辨别的观念很浓重。

金刚经里面,佛对须菩提说:凡夫者,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同样,所谓的魔,佛,正道,外道,都是一样,都是妄心妄想而显现的一个相而已。

离相即佛,着相即魔,一念成佛,再念成魔。一念清净既是正道,区分辨别都是外道。

动不动给人贴标签,本身就是外道,当然,外道也好,正道也罢,都是妄心而已。真正的修行人,应该放下这些名相。

凡夫,佛,魔,都是从相上来说的,如果从“性”上来讲,本质并没有区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的相,都是幻灭无常,起起落落的。

你在幻灭无常的相上纠缠不休,讲的天花乱坠也是毫无裨益,只能让人妄念更多,妄上加妄,永无入道之时。

《六祖坛经》里面说:若真修行人,不见他人过,真正的修行人,不去挑剔别人的过失,他眼睛里没有对与错,是与非,这些世俗的二元对立,在修行者看来,并无分别。

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万法皆是佛法,若能以平静心,平等心面对万事万物,才能去除无明,发现本心,回归自性。

到了这个境界,自然而然也就开悟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