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舉杯。

1979年,新春晚會結束後,全國人民都在微醺,鋪天蓋地信件湧向中央電視臺,要求再點一次《祝酒歌》。

那年除夕,那句“美酒飄香啊歌聲飛”讓許多人舉杯,人們聞到了春天的氣息。

在此之前,沒有春晚,也沒假期,三十隻是一個民俗寒夜,人們守歲,一年復一年。

八十年代,春節開始多了年味,上海商場開售巧克力和大白兔奶糖,北京市場開賣帶魚,瀏陽的鞭炮,在全國炸開喜慶紅屑。

三十當夜,中國變得喧囂又溫柔,一盞盞燈火下,好酒好菜擺在電視前,配着春晚一起跨年。

南國清掃祠堂,北國凍上冰燈,全國電視銷量因春晚翻了42倍,導演黃一鶴說,節目開場,北京鞭炮聲驟然停歇。

首屆春晚設了四部熱線,結果導致電信局線路崩潰。節目播完,首鋼工人因值班錯過相聲,打電話到後臺,馬季就在電話裏給他講了一段。

1984年春晚開播前,黃一鶴深夜騎自行車找喬羽,要一首有年味的歌。

喬羽回憶了除夕舉杯的心動,用兩小時寫了《難忘今宵》。

此後許多年,這首歌都成爲除夕的收尾,歌聲中最動人的句子“神州萬里同懷抱”,常能讓人痛飲一杯。

那些年,春聯常寫日新月異,碰杯主題是感恩生活,有網友曬出童年到青年的除夕照片,年夜飯逐年豐盛,生活從昏黃一點點變爲彩色。

九十年代,春晚如日中天,位列春節三大民俗:包餃子,放鞭炮,看春晚。

而那些年的春晚,盛滿生活的氣息。趙本山在臺上繫着圍裙,郭冬臨在臺上包着餃子,範偉在炕上蜷腿說:老姑啊,我也忙了一年了。

九十年代開年,牛羣馮鞏在相聲裏總結:喫紅燒肉的次數翻了一番,喫涮羊肉的次數每月遞增1.48次。

四年後,趙麗蓉和孫子開始辯論:餃子和窩頭到底哪個好喫。

那年的春晚全民徵集主題曲,入選六首歌,解曉東遲到,分到沒人要的《今兒個真高興》。

張國立拿他練手,導演人生第一支MV,結果火遍後續許多個春節。

歡騰的情緒,在三十晚上達到頂點,人們碰杯,期待下一年生活更美好。張佳偉追憶稱:

新年鐘聲響了,房間裏響成一片:電視裏的喧騰聲,外面的鞭炮聲,房間裏大家彼此祝福聲,手機鈴聲,百處俱發,不知聽哪一處纔是。等好半天,歇下來了,臉激動得發紅。

那些年,念念不忘的是年味,而年味定義簡單直白:一家人舉杯就是年味,電視放春晚就是年味,倪萍和趙忠祥站在一起就是年味。

當年春晚最經典的環節,是朗讀各地拜年賀電。倪萍第一次主持春晚時,上場後發現手中賀電是一摞白紙。

她不動聲色,朗讀說:

此時此刻,我們在紅其拉甫守衛着祖國的邊疆,希望祖國人民幸福安康;一線工作人員向全國人民問好;孩子們向爺爺奶奶問好……

全場掌聲雷動。29年後,倪萍說了這個祕密,紙是空白的,但心意都是真的。

那年味如美酒般醉人,人們一路醉飲到2000年。

70後那年而立,80後那年青春,90後已能懵懂坐到桌邊,知乎上有人問:還記得2000年春節做了什麼嘛?

一個回答說:

外面下着很大的雪,我爸去翻門上掛的日曆。他和我說,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紀。

九十年代尾聲,整個國家開始飛馳,小城人前往都市,鄉村人前往沿海,奔波成爲時代主題。

那年,黃宏和宋丹丹搭檔的最後一個小品,買年貨回家成爲最強心願。買年貨的錢買了大哥大,宋丹丹說,無論如何要回家給爹拜年。

2000年,外出務工人員突破8000萬,春運高峯比往年延長6天。

3年後,第一批摩托大軍出現。他們通過QQ聯繫,三五成羣,從珠三角出發,騎摩托返回雲貴老家過年,最多時達20萬人。

他們路過梯田、騎過雪川,抵達老家,到家第一件事便是擺宴,舉杯洗風塵

那十年,春運是固定熱詞,報紙上數字從1億人次,跳到10億、20億和30億。

2008年,南方大雪,廣州火車站廣場上,十萬人怒吼回家過年,各部門協調下,他們最終成行,新聞鏡頭中,每人臉上都是笑容。

電視前,香港導演葉偉民看到此幕,想起幾年前去同學東莞工廠,參加年會,順子的《回家》唱起,幾千打工妹默默流淚。

他動念,投資拍了部電影,名叫《人在囧途》。王寶強和徐崢輾轉千里,不過爲能和家人舉杯團聚。

《人在囧途》上映那年,退休多年的黃一鶴,被黑龍江春晚聘爲導演,晚會主題是回家過年。

一年後,哈文將春晚主題定爲回家過大年。

那年春晚現場的座椅全部拆除,試圖變回首屆春晚的圓桌聯歡。

圓桌仍在,但年味已散,飛馳的時代,過年意義更多變成團聚儀式。

三十舉杯,祝福的是年年相聚,親情即珍釀。

1999年的春晚金曲叫《常回家看看》。蔡國慶本不願唱,“怎麼連刷筷子、洗碗都要唱出來呢?”

他回家給父母試唱,才唱了一段,媽媽已淚流滿面。

春晚過後,《常回家看看》風靡全國,專輯銷量超千萬。央視節目中,有老人熱淚長流,對詞曲作者表示感謝。

有安徽觀衆打進電話,對詞曲作者說:

你們這首歌是一首積德的作品,可以與《歌唱祖國》媲美。

去年三十,所有國人過了一個特殊的除夕。

春晚臨時加了一個節目,白巖松、康輝等六名主持人,朗誦詩歌,爲武漢祈福。

那是春晚四十年來,唯一沒經過彩排的節目。

所有的計劃都被打亂,過年也因此多了新的情節。

4000萬網友圍觀武漢火神山醫院施工,爲抗疫加油。他們給照明燈起名光武帝,給攝像頭取名攝政王,叉車剷車拖拉機都有受寵的名字。

時光被拖得無比漫長,許多人珍惜這段少有能陪伴家人的時間,他們重拾小城往事,給家人拍攝照片,第一次凝視父母的白髮。

在那個漫長春節,碰杯的主題是解封,杯中都是對春光的期待。

那個除夕之後,人們開始了匆匆一年,時間在口罩印痕和掃碼證明中摺疊,轉眼2021春節將至。

風雪再次阻斷了回家路。各地陸續出臺政策,倡導留在當地過年,未能回家過年的人,將迎來特殊的春節。

有人因不能返鄉陪父母大掃除,給家人網購掃地機器人,有人學着故鄉習俗囤積年貨,還有人練習對聯,“媽媽說一個人也要有過年的樣子”。

有網友在微博寫道:春節期間,計劃騎着自行車,穿梭大街小巷,好好看看這座最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即將到來的除夕,有輾轉歸家的人,有滯留都市的人。那夜有春晚,有年夜飯,有親人視頻連線,有朋友微醺歡笑。那夜的碰杯,祝的都是健康。

01:00

就如這支視頻中,歸家的人,圍坐家宴,給父親倒上勁酒,放下華麗的新年祝福,送上質樸的健康,視頻說,健康是一切的起始,只有更多的健康,才能帶來更多的團圓。

這是勁酒倡導了三十年的健康主題,無論是健康飲酒,還是飲健康酒,勁酒,始終祝願大家,過一個健康祥和的春節。

就算不能回家過年,也要滿滿儀式感,炒上家常菜,和朋友小酌一杯,分享這一年的點點滴滴。這是特殊除夕,留給所有國人的特殊記憶。

傳說中,除夕是爲了送走叫年的巨獸。

那一夜,我們舉杯,送走夜空中的巨獸,願山河無恙,願未來團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