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之以歌。

銀灰色返回艙擊穿混沌的大氣層,在夜幕中拖出暗紅的焰尾。

四子王旗雪原寂寥,齧齒小獸匆匆跑過,極遠處的人類城市,疫情陰霾仍徘徊未散。

飛天歸來的返回艙,成爲2020年收尾亮色。返回艙中裝着魂牽夢繞的月壤,以及一枚特殊芯片。

芯片裏是抗疫歌曲《星光》,由十名不同國家小朋友合唱,在每一克都精打細算的飛行器上,芯片跟隨飛天全程。

它承載着我們的倔強:哪怕疫情肅殺,哪怕世界動盪,但依舊要飛向更高之處。

那倔強支撐作別2020,而它的力量貫穿了漫長的時間。

海南文昌深山裏,有一處衛星通信站,是嫦娥飛天的燈塔。平均年齡26歲的年輕人,長守站中。

通信站遠離城市,大山空寂,他們便和自己種的菠蘿蜜樹說話

他們在通信站堅守6年,阿根廷觀測站建成用了9年,而爲模擬月球降落環境天津大學籌備了11年。

千里外的北京,返回艙歸來時,85歲的歐陽自遠凝望屏幕,他已經等了60年。

他五十年代夢想飛天,六十年代追蹤隕石,七十年代研究月岩,用美國贈送的0.5月岩,發表14篇論文,並反推出月岩產區。

多年後,他把研究結果講給美國同行聽,對方回答:我們什麼都沒說,你們全知道了。

那時,他已隨科研所遠遷貴州,十萬大山裏南仁東的天眼工程尚是伏筆,寂寥蒼穹上,有輪遙遠的月。

1994年,他動筆寫報告,申請探月,11年後,項目終立項。

立項那天,69歲的老人,從家中拿出一瓶茅臺,帶學生去餐館,舉杯痛飲。

他成爲探月首席科學家,專門編寫《月球科學概論》和《嫦娥工程手冊》,還曾自己跑到工廠訂製零件。

他說:航天技術孕育着科學新突破,這件事除了自己咬牙幹,沒人能幫你。

2007年,嫦娥一號繞月,衆人歡騰,比歐陽自遠大六歲的總設計師孫家棟,在角落無聲流淚。

2020年,嫦娥登月歸來,此時,歐陽自遠、孫家棟早已白髮滿頭。

他們不喜歡宏大敘事,不習慣煽情講述,偶有矚目時刻,但更多時間寂寞而行。世事如層巒疊嶂,不妨一步步走穿。

2020年的動盪中,他們是最沉穩的底色。

九章量子計算機總工程師說,量子霸權尚在逐鹿;民間量子計算機,給芯片取名夸父,說我們要死死咬住。

上海微電子的光刻機從90nm突破至28nm,有網友質疑速度,工程師說:這麼多年,我們其實一直默默在做,只是之前無人關注。

無論多艱難,他們都未放棄理想。北斗團隊隊員,參加同學聚會時說:你們負責詩和遠方,我負責路途坦蕩。

曾有人問歐陽自遠,力量從何而來。

老人說:

在一個黑暗的通道里頭,能看到一點點燈光,我就會增加勇氣,再往前走。

盛夏時,洪水闖過重慶朝天門,老街上兩隻熊本熊順江而下,一隻漂至20裏外的慈雲寺,一隻流落到600裏外的萬州。

江邊一家麻將館被洪水穿窗而過,一天之後,竈臺重啓,四天之後,麻將館重新開張。

老闆一邊清洗家當,一邊照顧生意,“人總要喫飯”。

重慶人樂觀豁達,洪水過境守望相助,洪水退後便淡定重啓,“洪水來了,我們搬走。它退了,我們再回去。”

水最大那幾日,有茶樓招牌被江水泡一半。老闆拍照打卡,“心態要好撒,給我和牌子‘咔’一張,再過二十年看,這也是活生生的歷史”。

在長江下游,洪災嚴重的鄱陽湖,村民划船搶收糧食,路邊擺攤止損,陽臺搭竈做飯,倔強還原生活。

他們大多經歷過九八洪災,人生哲學樸素直白:什麼都是小事,活着就要有勇氣。

洪災的高考考生,困在亂流匯聚的旋渦深處。他們複習遭遇疫情,高考趕上洪澇,最後去考場都成險途。

安徽洪區的考生,乘獨木舟出發考試,監考老師則擠在剷車剷鬥,前往考場。

即便如此,有些地方高考仍被迫延期。老師給低落學生們發下紙條,讓他們寫下理想。那些紙條貼在黑板兩邊,如微小的旗子。

窗外風雨喧囂,老師話語低沉:

你們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挫折,這是無法改變的現實。勇敢的人一定會直面現實。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就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

當巨大變故襲來,從容應對便是最大的不妥協。

九八抗洪時,白巖松去哈爾濱採訪,發現松花江濁浪滔天,沙包高壘,但江邊仍有老人平靜打太極拳。

我忽然在這幅畫面中感受到一種人的尊嚴,不管危險怎樣在眼前,但生活仍在繼續。如果在災難面前,失去生活的尊嚴,那麼災難將會把我們擊敗,而只要保有尊嚴,沒有哪種災難會持續太久。

8月下旬,各地洪水慢慢消退,一切開始恢復。長江復航,消防員用水炮沖洗重慶各處污漬。

重慶磁器口古鎮,煙火氣漸生,飯店內貼上年年有餘的年畫,蓋住洪水印記。

吆喝聲重新在街頭回蕩。世界以痛吻我,我便報之以歌。

那兩隻熊本熊,重新回到老街,淤泥洗淨,掛上胸牌:漂流小熊。

2月15日,大連青年蔣文強,乘高鐵時誤入外地回武漢人員包廂,陰差陽錯被送至武漢。

他92年出生,在大連經營手遊工作室,原本要去長沙取手遊劇本。誤入武漢時,大城已封,他無路可回。

凌亂之餘,他想起新聞裏馳援武漢的大連醫療隊。他前往醫院,找到醫療隊,索性當起志願者。

防護服上都需寫字,他在上面寫上“大連”。大連從此成爲他的名字。他每天12小時服務病人。

他有了自己從未想過的身份,堅守整整45天后,他隨醫療隊一起返回家鄉。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今年許多人和行業,別有身份,也別有命運。

濟南幼兒園,疫情時不能開學,便轉行做餐飲,入夜賣起燒烤和小龍蝦;延邊的餐廳,年初無法營業,便組織員工推銷賣烤爐,藉此熬過冬天。

四川綿陽的陳東,幹了十年婚慶主持,年初時60多場婚禮被取消。春天,他買了輕型貨車跑長途,偶爾還兼做木工。

他們只是平凡小人物,但從不會妥協命運,生活自有出口。

那些曾經風光無限的企業,同樣在尋找出口,並埋下種子。

一家互聯網旅遊公司,剛舉辦最簡樸的年會,創始人鞠躬說:感謝大家各類新業務嘗試,感謝大家還在。人在,就有希望

2003年非典,俞敏洪借錢維持新東方,別人沮喪停業,他反向擴張收編。多年後,他說,只是不想妥協。

2020年,更嚴重考驗連番到來,技術封鎖的寒流,百年洪災的濁浪,漫長反覆的疫情。命運震感驚心,但人們終究從容以對。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裏說:如果你掉進了黑暗裏,你能做的,不過是靜心等待,直到雙眼適應。

年底,新浪舉辦一年一講活動,主題爲“向光而行,人生不妥協”。各行各業的人們,登臺演講。

新浪首席信息官王巍說,辦演講初衷,就是讓不妥協的精神沉澱,讓經歷時空洗禮的我們,成爲更強大的自己。

那天演講人中,最特殊一位,名叫陶勇。

年初那個最冷冬日,這位天才醫生被砍傷,曾經能做精密手術的左手,至今手指僵硬,無法伸直。

他受傷後,同科室兩名醫生,無法承受打擊離職。而5月份,他卻重回診室,做問診工作。

一年一講活動中,陶勇演講題爲《心中有光,何懼未來》。

他說,複診那天,醫院寫了一條微博給他:真正的強大不是你征服了什麼,而是你承受了什麼。

法布爾在傳世的《昆蟲記》中寫螢火蟲:

衆所周知,它的身上還帶有一盞燈。

它會在自己的身上點燃這盞燈。

在黑夜中,照亮前方的行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