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小時候拿放大鏡看過螞蟻,醫觀者定不敢想像顯微鏡下看到的事物,有多麼的不可思議。

如若只是看物,倒也不足爲誇。

而今,用那隻“放大鏡”來治病救人,就不得不讓人敬佩感嘆了!

在醫學界,都說檢驗是醫學定論的真理。

在西安市紅會醫院檢驗科主任趙和平那張不苟言笑的臉上,寫滿了檢驗人獨有的嚴謹。

就是他,將這一真理堅守了整整35年……

- 壹 -

提到西安市紅會醫院,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家骨科專科醫院,而在這樣一家醫院裏,檢驗科的存在,也無非是配合各個科室做些常規性的術前檢驗。

但醫觀者深知,在該醫院閆自強院長提出“大綜合,強骨科”的發展方向後,它也和其它綜合醫院一樣,在建立建全科室方面,“走出去,請進來”做足了功課,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消化外科、風溼免疫科……

而這些科室的建立,對於檢驗科來說,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

用趙和平主任的話說:“在醫院從骨科專科醫院發展到大綜合醫院的邁進中,倒逼着檢驗科要不斷進步,不斷研究,以滿足臨牀的需求……”

然而,如果不是疫情的發生,誰也不會想到,原來在各大醫院屬於二級科室的檢驗科,會被推到風口浪尖,被老百姓所熟知。

- 貳 -

檢驗科的工作,不僅是技術活兒,更是經驗活兒。

2020年1月,突發的疫情讓全國進入緊張狀態,醫院也不例外。全院取消放假,醫護人員紛紛報名支援武漢,而經歷過非典時期的趙和平,深知問題的嚴重性,他像檢驗科的“大家長”一般,召回全科人員,投入到抗擊疫情的緊張戰鬥中。

平日裏44位檢驗科的工作人員,本就在滿負荷運轉,而疫情的到來,對檢驗科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除配合正常門、急診病人的檢驗、各臨牀科室住院病人的檢驗,更要面對的是抽掉專門的隊伍投入到PCR的檢測中,也就是我們如今耳熟能詳的“核酸檢測”。

確診或疑似新冠肺炎的檢驗標本在檢驗前、檢驗中、檢驗後處理等環節都會產生氣溶膠和接觸傳播,檢驗人員每天都要面對很大的風險,而科內大部分的人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如何做到既快速準確發出報告,同時又做好自身防護避免感染,成爲擺在檢驗科面前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爲此,趙和平主任帶領檢驗科所有工作人員,反覆討論制定應急方案,全員線上線下培訓學習診療標準、生物安全操作流程及生物安全防護措施,面對風險困難,科學積極應對。

好在,到目前爲止,西安市紅會醫院並沒有檢測到一例確診病例。

而他們的技術卻有了很大的提升,核酸檢測無論從檢測時間,還是檢測數量,都能夠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執行。

目前,對於發熱門診、急診患者,在4—6小時內報告核酸檢測結果;對於普通門診、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等人羣,12小時內報告結果;對於一般人羣,一般在24小時內報告結果,日檢測量可達三萬人次。

而這次的應急舉措,也讓趙和平主任,對檢驗科的年輕人有了新的認識,他自豪地說:“大疫面前,孩子們的抗壓能力、應變能力,以及技術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

- 叄 -

說到檢驗專業,一向寡言的趙和平主任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檢驗科的發展,從過去最簡單的手工檢測,到半自動、自動化,發展到現在的數字化、信息化,未來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將實現從依靠簡單重複勞動到依靠人工智能的轉變。

而在臨牀檢驗方面,有着“全國三大骨科中心之一”之稱的西安市紅會醫院,骨標誌物檢測技術在西北地區遙遙領先,趙和平主任謙虛地說,這都是前任主任的功勞。

骨標誌物檢測對評估和治療骨質疏鬆症具有重要的臨牀意義。骨標誌物不僅可以用來監控骨質疏鬆症患者治療的療效,還可以用於預測骨折的風險。此外,骨標誌物對其他骨相關疾病,如骨Paget病,原發性和繼發性甲亢,骨軟化症或其他代謝性骨骼疾病的評估中也具有一定臨牀價值。

預防大於治療。

這是近幾年大家健康意識提高後的共識,而現實反應,在趙和平主任帶領的檢驗科,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將預防骨科疾病發生的理念深入到科室每位工作人員心中。

- 肆 -

科研的進步是衡量一個醫院先進與否的基石。

對於檢驗科也不例外。

趙和平主任見證了紅會醫院35年來的發展,更親歷了檢驗科35年來的變化。在他的眼裏,2020年是他從醫35年來,第一次看到檢驗科以專業優勢走向社會的“高光時刻”。

在趙和平主任看來,活到老,學到老,這一點在檢驗科尤爲重要。

檢驗科和醫院所有臨牀科室都有着緊密的關係,在醫院邁向“大綜合”的路上,檢驗科更應跟上時代的步伐,爲臨牀診斷提供有力的依據。

檢驗醫學是精準醫學的“前哨”和“探針”。

一個鮮活的生命,一份標本就是一種責任,容不得半點馬虎,趙和平主任認爲。

檢驗科的每張報告單都是檢驗科醫生向患者交付的答卷,只有爲臨牀醫生提供準確無誤的專業檢測結果,患者才能得到及時準確的治療。

醫學的進步,歸根結底是造福百姓。

而醫學的不斷進步,醫觀者堅信,一定可以和這些“偵察兵”一道,提高防範意識,共同對抗疾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