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追求成功,然而,真正能實現成功的人往往只有一小部分。

那麼,爲何這一部分人會取得成功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做到了這三點。

1

長期專注於做好一件事情。

專注,是成功的不二法則。

日本著名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他一生都在做壽司,並永遠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和學徒。他的壽司店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店面,卻連續兩年獲得美食聖經《米其林指南》三顆星的最高評鑑,還被譽爲值得花一輩子等待的美味。

專注,是小野二郎的人生信條,他的品質正源自他的專注。他用一輩子專注去做一件事。

或許我們普通人沒有辦法達到他的境界,但我們可以專注地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至少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我們是專注的。

一次只做一件事,纔是最有效的做事方式。

雖然這樣看起來是會慢很多,但實際上效率會更高。因爲只做一件事,才能夠把精力百分百地放在事情上,當一個人把精神和時間都用在這件事上的時候,完成的質量也會比三心二意的要好很多。出錯少,就意味着節省了修正的時間和精力,事半功倍。

村上春樹在書裏說:“跑步爲什麼?爲了專注力。就是把自己所擁有的有限才能,專注到必要的一點的能力,如果沒有這個,什麼重要的事情都無法達成。”

專注做事,心無旁鶩,一次只做一件事,踏踏實實才能把事情做好。

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其實是他的專注力

因爲,如果你可以專注投入地做一件事情,看一個問題。你會自然而然地轉動大腦,開啓自己的思考,而深入思考的能力也會在這個專注的過程中一步步培養起來。

專注力,就是一種心無雜念地活在當下的能力。走路時專心走路,睡覺時專心睡覺,腦子裏既不執着於過去發生的快事,也不憂慮未來可能的煩惱。

當你能夠專注地喫飯,你就會更關注食物的滋味以及身體的感受,而不會盲目地往嘴裏塞東西。

當你能夠專注地看書,你就容易把自己帶入到作者營造的情境中,去學習書中的知識和總結自己的感悟。

當你能夠專注地做好當下的每一件小事,你就更能夠釋放自己的焦慮,從而獲得更多的精力去面對新的問題。

當以一心行萬事,聚焦一點,持續發力,將締造奇蹟。

在《華爲的時間管理》這本書中,任正非曾這樣寫到:在華爲創業初期,除了智慧、熱情、幹勁,我們幾乎一無所有,從創建到現在,華爲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專注於通信核心網絡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始終不爲其他機會所誘惑,敢於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把活下去的希望全部集中到研究小型交換機上,利用壓強原則,形成局部突破,逐漸取得技術上的領先和利潤空間的擴大。

儘管華爲的實力大大增強了,但我們仍然堅持壓強原則,集中精力只投入核心網絡的研發,從而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

只有這種心無旁騖、十年磨一劍的專注精神,纔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

想讓自己變得優秀,就要讓自己專注於更有意義的事情。

越想優秀,越要專注。

稻盛和夫說:“各行各業所謂的名人、高手,他們在達到這個境界之前,無不踏實努力、孜孜以求。”

股神巴菲特一生致力於學習投資和研究股票,在學習這一件事情上他極爲專注。

巴菲特從小就開始閱讀和學習所有與股票投資相關的書籍。他讀遍了父親收藏的所有書籍後,還專門到哥倫比亞大學的圖書館,在書本的海洋裏求知若渴的閱讀。

通過自己的努力,他獲得了寶貴的學習的機會,成爲了當時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同時也是著名的價值投資大師 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學生。

巴菲特說:每個人終其一生,只需要專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而讀書和學習,更是巴菲特堅持了一生的習慣和信仰。

巴菲特每天絕大多數的時光,都是獨自一人在自己的書房或者辦公室靜靜地度過的。他每天就坐在那裏閱讀和學習。六十年時間,他從未間斷讀書和學習,這也成就了他今天的業績。

終生閱讀和學習的巴菲特,即使到了古稀之年,還掌管着全世界最大的投資公司,保持着敏銳的大腦和思維,以及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愛。

一個人只有長年累月的專注於做好一件事情,並且堅持終生讀書學習,才能享有隨之而來的成功、榮譽和財富。

巴菲特官方傳記《滾雪球》作者艾麗斯說:巴菲特無論做事情還是與人交談,都相當專注。他從早上來上班路上到晚上睡覺之前都在思考投資,有一次巴菲特告訴我,強度是卓越的代價。要變富,要成爲行業裏面的第一名,必須持續專注纔行。

成爲世界首富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捷徑,巴菲特只是通過一生的專注和終生學習,達到了現在的高度。專注就是巴菲特成爲股票投資高手的祕笈。

專注,就是具有匠人精神,不忘初心,要做到戰略上的專注和戰術上的精益求精。不僅一心一意專注於當下,而且長期盯着一件事來做,一直把事情做絕。

2

堅持到最後。

你的堅持,會讓你與衆不同。

荀子在《勸學》中提到:“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意思是,只要我們長久地堅持下去,那怕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應該放棄,那麼終會迎來成功的一天。

堅持不一定成功,但成功一定離不開堅持。

真正走得遠的人,永遠是那些心無旁騖,堅持着往前走的人。

科比·布萊恩特曾說過一句話:“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

科比之所以會讓無數球迷爲之瘋狂,成爲他們眼中無可替代的籃球巨星。

除了他精湛的球技之外,還有他對籃球的熱愛和不懈堅持的意志。

科比剛剛加入湖人隊時只是個NBA新秀。

雖然很有潛力,但在投球命中率上卻並不優秀,更無法和那些久經賽場的老球員相提並論。

有趣的是,當初身爲湖人隊老球員的霍里,布萊恩·肖和米奇爲了打磨科比的銳氣。

也懷着一絲惡作劇的成分在內,每天訓練結束後,都要拉着科比來一場三分投籃比賽。

不出所料,科比輸了,輸的很慘。從此以後,科比卻成了每天第一個到達訓練室的人。

在之後的那幾個月裏,雖然科比還是會輸給NBA前輩,但他卻依舊堅持練習。

終於在之後的比賽中,科比先是戰勝了布萊恩·肖,而後又打敗了米奇。

最後戰勝了三分王霍里,贏得了三分比賽的勝利。

他自己也在一段採訪的視頻當中說過,他從高中開始,就比別人起的早一些。

每天早上五點,訓練完籃球之後纔去上課。

成爲籃球運動員之後,他也堅持每天比別人早兩個小時,別人六點訓練,那麼他就四點。

別人四點,那麼自己就凌晨兩點開始訓練。他始終相信,只要自己每天堅持比別人早兩個小時。

那麼在今後的一年,兩年,三年……日積月累,那麼別人永遠也追不上你。事實證明,他做到了。

人的一生,其實都充滿了各種可能,堅持的過程雖然會苦。

但是在努力堅持的最後,終會到達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從《聲臨其境》到《我就是演員》,無論是演技還是個人素質,韓雪的表現都無可挑剔。

甚至有網友說,韓雪太完美了,就像預先寫好的程序。

而事實上,爲了今日的一席讚歎,韓雪努力了十幾年。

只看節目,你覺得她有才華,但如果你知道她背後的努力,你會爲她的堅持鼓掌。

早上7點半起牀,晚上24點睡覺;每天看1個小時書,寫一個小時的日記;這些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是她雷打不動的習慣。

爲了保持身材,她一直堅持節食鍛鍊。這個堅持不是幾周、幾個月,而是15年。

爲了學英語,不論工作多忙,她都堅持每天自學3小時,一學就是3年。

而這3年也成就了她在《聲臨其境》上一人分飾11人的高光時刻。

丹尼爾科伊爾拜訪了全世界最成功的的科學家、運動員、藝術家等專家,得出了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生活中,有很多普普通通的人,不是不優秀,而是缺少了一份堅持。

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堅持把自己變得更好,你會發現:原來你一點都不比別人差,反而你的堅持會讓你更加與衆不同。

生活中多少次的失敗都是因爲我們快要到達成功的頂點時沒有堅持住而選擇了放棄。

而你的堅持,始終不會被辜負,你所走過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3

自律到極致。

越自律,越優秀。

自律的人,所有立下的願望都一一實現了;不自律的人,只是把願望再許一遍。

自律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只有少數人能夠做到。

斯坦福大學曾對幼兒園的孩子做過一個棉花糖實驗,實驗者在孩子們面前放了棉花糖,同時給他們三個選擇:一、立刻喫掉一塊棉花糖;二、先不喫,等大人回來,你會得到兩塊棉花糖;三、搖動桌子上的鈴鐺呼叫大人,會得到一塊棉花糖。

最終,有30%的孩子堅持了15分鐘,成功得到實驗者的兩塊棉花糖獎勵。

對這些孩子後續的跟蹤研究發現,在棉花糖的誘惑面前堅持越久的人,身體健康指數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人生成就也越高。

對於成年人來說,一包薯片、一塊蛋糕、一個懶覺、幾個小時的娛樂,就是棉花糖,能否放棄眼下的快樂,去運動、去學習、去等待體重降低、身心健康的快樂,決定了你是否能夠自律。

那些人生開掛的人,背後都深深地刻着兩個字:自律。

據說,梅蘭芳年輕的時候欲拜一位老藝人爲師,學唱京劇。

老藝人教了梅蘭芳一些基本動作,在教梅蘭芳如何用眼神表達心理活動的時候,他怎麼也學不會。

老藝人氣急敗壞,說梅蘭芳長了一雙“死魚眼”,說他沒有培養前途並拒絕收他爲徒。

梅蘭芳並沒有因此泄氣,開始了苦練眼神。

他每天仰望藍天,追蹤鴿子的走向,俯視水中的金魚。經過很長時間的鍛鍊之後,他的眼睛轉動自如,如流星,似閃電。

柏拉圖說:自律是一種秩序,是一種對於快樂和慾望的控制。

白巖松曾說過:“不管你承不承認,越是成功的人,越是自律,自律,幾乎可以決定你的事業成功與否。”

自律的人不一定優秀,但優秀的人,一定自律。

明代大學士徐溥曾效仿古人,在書桌上放兩個瓶子,分別裝黑豆和黃豆。

每當心中產生一個善念、說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黃豆。相反,若是內心有什麼不好的念頭,言行有什麼過失,便投一粒黑豆。

開始時,黑豆多黃豆少,他就不斷反省並激勵自己。

漸漸黃豆和黑豆數量持平,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久而久之,瓶中黃豆越積越多,黑豆越來越顯得微不足道。

憑着這種持久的自律,他不斷修煉自己、完善自我,終成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松下幸之助說:“登峯造極的成就源於自律”。

人,往往是越努力越幸運,越自律越成功,足夠自律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自律,說到底,不過就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博弈。

你不自律,人生註定只會平庸無爲,而自律到極致的人,必然卓越超凡。

自律的人,沒有不成功的理由。

想要苗條的身材,就努力運動減肥,想要變美,就早睡早起勤懇護膚,想要升職加薪,就積極踏實工作。

自律路上偷過的懶,最終都是成功路上踩的坑,懶散者,只能出局。

世界上沒有天生強大的人,所謂的強大,都是自律的結果。

越是自律的人越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所以纔不會把時間和精力白白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而是真的把碎片化時間都利用起來成長自己。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從30歲開始寫作,至今已快有40個年頭,創作出了大量的作品,經典又高產。

村上春樹寫作有個習慣,他每天只寫4000字,400字一頁的紙,每天寫到10頁就停下來。

另外,他每天都會拿出一個小時出來跑步,雷打不動,正是這種高度自律,讓他有精力能夠持續產出優秀的作品出來。

很多時候,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纔會變得優秀。

一個人的自律中,藏着無限的可能性,你自律的程度,決定着你人生的高度。

自律的人,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