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湖小舞

过年磕头到底是风俗还是陋习?

辛丑牛年春节刚过,山东人集体磕头拜年的场面再次刷屏。伴随着这些画面的次方级传播,与磕头有关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不少网友和网络知名作者直接将山东的集体磕头拜年斥为陋习,应该摒弃。捍卫者则认为,这是传统文化,是年味的延续,不仅不可以摒弃,而且应该传世,让其更具生命力。

在争议中,我注意到有人发给“呦呦鹿鸣”的私信中称,跪拜大礼是祖宗留给华夏子孙的大礼,并将跪拜上升到理论高度,认为磕头“其实是对跪拜者的一次健康疗愈,跪拜的动作其实就是人体的一次周天循环,也是任脉和督脉的一次循环,对人的集体健康十分有益。”

在“呦呦鹿鸣”看来,这样的谬论简直不可理喻,直言“恕我不敢苟同”。

由于反对集体磕头,“呦呦鹿鸣”被扣上了各种帽子,并且有“山东人要弄废他”。作为曾多次撰文称赞过山东人的“呦呦鹿鸣”执笔人,他甚至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看到两个山东,一个是义气山东,一个义和团山东。”

说实话,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人,当我看到山东网友对于磕头有益说时,简直以为这是段子,但看上去人家确实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难道,在山东,还真像“呦呦鹿鸣”所言,“义和团大师兄还会再来收割一波韭菜?”

其实,在山东也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进行露天的集体跪拜长辈或者祖先仪式。以我所在的鲁北地区滨州市而言,最起码在我们村里,大规模的露天跪拜从来没有出现过,而且我们村祖上规矩是“过年不能在院子里给人磕头”,要磕头也得在屋子里磕头,院子里直接磕头那是白事上才有的举动。

在二三十年前,我还记得跟着村里的大人满村挨家挨户磕头的场面,只是后来这样的拜年越来越不被重视,进而慢慢地消失了,人们不再早起吃饺子,在夜色里去磕头拜年,到现在甚至过年也不早晨三四点就起床了,而是在七八点才开始吃饺子。

仪式感差了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年味变淡的开始,我却不这么认为,经济基础好了人们反而更愿意追求年味,比如在全村磕头的那个年代,春联就没有多少人贴,反而现在家家必备。

这就像进化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一些被证实为不合时宜的风俗被摒弃掉,是进化的结果,消失恰恰说明本身没有生命力。

现在过年,以我们村为例,没有了磕头拜年,熟悉的亲朋聚在一起叙旧聊天,打牌饮酒,那份情谊那份年味依然浓郁,反而没人再为不磕头失礼而惴惴不安。

村里的集体祭祖,也从来不集体给立村老祖宗磕头行礼,而是更加现代的三鞠躬。难道,这样的仪式感就不如某些地方那些呼呼啦啦下跪的强?

这个春节,除了上坟祭祖,我没有给被人磕一个头,也没见谁给谁磕过头,更没有看到谁为没有了磕头拜年的传承而唉声叹气地怀念传统。

在我看来,没有任何人能够经得起别人一跪,何况上百号人的集体跪拜,这样的大礼谁敢问心无愧地接受?

那些依然迷恋磕头拜年的人,在心里其实就压根一直跪着没站起来。

再多的争议和批评,你也没有办法将他们拉起来,传统文化和风俗优质的很多,可惜他们偏偏不继承,非抓住一个早已被视为陋习的磕头不放,还嚣张地要弄废批评者,这样的人你拉他干啥,惟愿他长跪不愿醒好了。

还有更可笑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几十岁的孙子给四五岁的爷爷磕头,有些人围着起哄,那个场面将一些地方的愚昧落后展示的赤裸裸,而身在其中的人们不知羞耻还自得其乐,那个吃奶的孩子何德何能担得起别人的一个头?

一些地方的愚昧和落后,绝对不是毫无缘由的,这是长期取其糟粕去其精华形成的,传统风俗的亮点一点没继承,反而传下来最没营养最没底线的糟粕,还当宝贝守着不放,美其名曰“仪式感”。

呸!

如果呼呼啦啦下跪磕头是“仪式感”,希望那些不愿站起来的人永远长跪不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