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就地过年让很多人难得有了一个慵懒的长假,长假容易让人变得懒散,不愿意出门,当然也不愿意像以前拉着小拉篮去菜市场买菜了。原因有三个,一个是嫌路远路,太累,一个是这时候的菜市场的价格实在也没有便宜可占,最后一个就是去年年底时候刚刚出现的新东西:社区团购的影响。

说到这社区团购,恐怕没用过的人也多多少少对这个名词有所了解。甚至你的微信号可能已经被某个自称你所在小区或者村子代理的人拉到了一个群里,这些拉你入群的人自称是“团长”,有的是在家没啥农活忙活的妇女,而更多的则根本就是原来潜水在村微信群和楼微信群里面的街头小店的老板。其实他们也不明白,本来白天没啥活,晒晒太阳打瞌睡的他们,怎么就一下子成了新“风口”,成了电商巨头们争抢的“团长”。

而这个“团长”呢,主要就是分配到货的物资。人们提前一天在手机上选购支付之后,次日你选择的蔬菜和肉蛋奶就会抵达你选中的自提点了。在这里,有人曾经买到过1分钱一斤的山楂,五毛钱一个的鸡蛋,一元一斤的柑橘,还有人买到过19.9一斤的猪肉,19.9一斤的羊肉卷等。

社区团购兴起后,人们去超市和菜市场的频率大为减少,使得很多人开始担心,在这个马上就过年的冬天里,会不会社区团购会成为夺走菜贩子生计,让他们好好过年都成妄想的那棵稻草?

几天前,锄禾园小编就回到了自己的村子,一个傍晚,去村头小卖部买酱油时候,因为一个冬天没见了,就和小卖部老板聊起了天。这位在这个地方开了近20年杂货铺的老板说,以前他每天早晨6点以前就出门,去菜市场或者去批发市场进货。当时还有很多老人,因为不会骑摩托车,也不常出门,会托他带一些不常用的日用品回来,偶尔他还会多带一些回来,在自己的铺子里售卖。

自从最近女儿让他当上了团长,他冷不丁的发现,农村的需求其实是自己辛苦经营的小卖部比不了的。因为很多款的水果和日用品的价格,销售价都高于自己的进货价,甚至还有一些进口产品,自己从来没见过。干脆自己就多注册了一些账号,只要一搞活动,他就把这里当成了进货渠道了,自己的小卖部也因为这一点人气更足了。

互联网公司一点也没有放弃农村市场的意思,像是某优选,在2020年12月底的公报中“业务范围包括……5100多个镇,4.2万多个村”。

每年的冬季都是砂糖橘的销售旺季,而农村地头上的砂糖橘价格便宜,但几经转手之后,最后卖到砂糖橘的城市消费者买到手的价格可就高了太多了。尤其是对于生产冰糖橘和黄涛的湖南怀化某合作社来说,以前愁的卖不掉的砂糖橘,现在的销量是以往的3倍。

但同样,菜市场的菜贩却高兴不起来,有菜贩以前下午五六点钟几乎就没有剩货了,可现在呢,很多菜贩挑灯夜战,收摊时间从下午5点钟,延长到了晚上的9点,甚至10点,销量还是没有提高。甚至有菜贩发现,他拿到批发市场的批发价格,比如土豆是每斤1.2元,而网购平台上是0.99元,让他苦不堪言。

在菜贩发愁的同时,有一种兼职却流行了起来。在去年的12月,短短几天的功夫,锄禾园小编所在的镇上的居民楼中,12层的楼里出现了10个团长,这还不包括楼下的超市,如果都加上,13个团长。邻居们取货时候经常开玩笑地说“这都能按楼层分配团购了”。

在新闻报道中,也常见类似情况。在广东汕头红领巾路上,前一天这条1.2公里的路上只有1家取货点。4天之后再次买菜,发现同样是1.2公里,取货点的数量增加到了28家。而一次锄禾园小编参与团购时候,取货点老板的话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无奈:“有段时间每天都有三四批来自不同平台的推销员,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当团长。但是直到别的超市都加入成为自提点之后,我才加入了几家互联网平台,我明知道很多顾客都是来了拿货就走,不会购物,但我怕顾客都不来我店里了”。

可见,社区团购的兴起,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感觉有了人气,有人觉得失去了客流。

春节期间你购买社区团购的产品了吗?你最近去菜市场或者超市、小卖部的次数如何呢?你对社区团购的发展持什么样的观点呢?欢迎文末留言,一起参与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