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給陝西人一碗麪,啥都不是事兒,任何山珍海味都不換。寶雞人每天只要有一碗臊子面,天天似神仙,一碗至少,三碗不嫌多。老陝對面食的鐘愛勝過任何誘惑,無論走到哪裏,咥面,是陝西人的永恆不變的那一口,那是家鄉味兒。

西府寶雞,岐山臊子面名揚天下,始於西周時期,傳說是周文王姬昌發明的。寶雞人日常生活、紅白喜事、逢年過節、招待親友,臊子面是必須要上桌的,否則就是不完美的酒席。過年當然也是如此,幾乎天天都要喫臊子面,最好是“手工的”。

這位頭髮花白的大叔津津有味地咥乾麪,陝西的男人尤其喜歡喫幹拌麪,頂飽、實在,要用大老碗,碗小了不行,辣子少了不行,最好再來瓣大蒜,陝西俗話說“喫麪不喫蒜,味道差一半兒”。

這裏是寶雞的西府老街,大年初二,人潮湧動,各種美食生意火爆。

西府寶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始於周秦,臊子面作爲陝西面食的代表也是周秦文化的一部分。西府老街位於寶雞市區北部臺塬之一的陵原頂,是以西府民俗、美食爲主打造的復古、文旅商業街,彙集了寶雞地區的民俗文化和特色小喫,是寶雞人節假日外出休閒的首選。

鍘面,也是西府臊子面的一種,只是麪條的做法是用特製的“大刀”切的,所以也叫大刀鍘面,同樣以岐山縣的鍘面最爲正宗。岐山,古稱西岐,西周初期的都城所在地,臊子面、擀麪皮發源地。

肉夾饃,陝西美食中最容易被外省朋友接受的小喫,關中每個城市都有肉夾饃,做法和味道都有區別,寶雞的肉夾饃主要是臊子肉,特點是酸、微辣,不同於西安的臘汁肉夾饃和渭南潼關的千層餅肉夾饃。

炒涼粉,陝西人都愛喫的“炒貨”,最適合冬天喫,夏天的涼粉就喫涼的。涼粉是用澱粉做的,爽滑可口,Q彈的感覺,冬天喫一碗炒涼粉心理暖暖的。

擀麪皮,不用多說了,銷往全國各地以及全球的陝西美食代表,特點是加工、攜帶都方便快捷,喫起來筋道,酸、辣、香,嚼勁兒十足,陝西的大部分美食都講究“筋道”,就像陝西人的性格一樣,倔強、實在,陝西話說就是“生、冷、硬、”。

傳統工藝製作豆腐、豆漿,現在的快節奏生活,人們都是用豆漿機打豆漿,這樣古老的手藝快失傳了,太費時間了,當然,這種方法磨出的豆漿鮮美無比,脣齒留香。

品嚐小喫、喝茶、聽秦腔,今年春節的天氣很適合外出遊玩,因爲疫情不能去遠的地方,就近逛逛喫喫也不錯,西府老街連續好幾天都是人氣爆棚,和幾位店鋪老闆聊天,說一天下來她們的胳膊都累得抬不起來了,不過心裏是美的,每天能賺不少賺錢。

簡簡單單,褲帶面、羊肉泡饃、糉子、油糕、蕎麪餄絡......

春節的年味兒不就藏在這些接地氣的美食裏麼?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摩旅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不吝賜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