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劉邦此生最大的對手,大部分人都會想到項羽,劉邦當年與項羽連年交戰,好幾次劉邦都被項羽給逼入絕境,甚至連家人也被項羽給抓獲,可以說劉邦對項羽是又恨又怕。

漢高祖五年十月(公元前202年),劉邦率領大軍與諸侯匯軍於垓下,與項羽進行決戰。

哪怕項羽用兵如神,可在雙方實力懸殊以及守將、楚大司馬周殷背叛的情況下,只能突圍而逃,最終被困,自刎於烏江。

此前劉邦曾許下懸賞:誅殺項羽者賞千金,封萬戶。因此,在項羽自刎後,衆多士兵瘋狂地爭奪項羽的肢體,可憐英雄落幕後又慘遭肢解。最終有五人分別取得項羽“殘肢”,而被劉邦封侯。

有趣的是,這五人死後,他們的諡號都是“莊”。根據《諡法解》中記載:“屢徵殺伐者,曰莊。”可見“打敗”自刎的項羽對於漢軍而言都是極大的榮耀,這也從側方面看出,劉邦乃至整個漢帝國而言,對於項羽的懼怕是深入骨髓的。

打敗最大的敵人之後,劉邦開始收拾殘局。老大死了,小弟自然開城投降,可有一個地方卻頑固死守——魯地。根據《資治通鑑》記載:

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獨魯(地)不下。

魯地的反抗者中,以儒生爲主。而反觀劉邦,他是出了名的反感儒生,經常嘲笑他們,甚至將他們的帽子踩到地上羞辱。在劉邦眼裏,儒生“固執愚昧”,根本“無法溝通”。

如今項羽已死,這幫魯地的儒生竟然不知死活地阻礙他的統一大業,讓劉邦心裏更是一陣膩歪——簡直是膀臂擋車自不量力。因此劉邦大怒之下“乃引天下兵欲屠之”。

然而兵臨城下時,劉邦卻忽然改了主意。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

至其城下,猶聞弦誦之聲,爲其守禮義之國,爲主死節,乃持項王頭以示魯父兄,魯乃降。

毛主席就評價過劉邦,說他是封建帝王中最厲害的一個,而劉邦最厲害的一點就是對人心的把控。

當他聽到城中傳出禮樂弦誦的聲音時,劉邦立刻改了主意——對付魯地可不能以強硬的武力鎮壓,因爲魯地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方。

魯地,也就是昔日的魯國的都城曲阜。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期,他們依舊堅持周禮,素有“禮樂之邦”之稱,因此也有“周禮盡在魯矣”的說法。聖人孔夫子出自魯國,這使得魯國文化再次受到發揚,儒生遍地。

項羽生前曾被封爲魯公,魯地的儒生們就以項羽爲尊。項羽死後,這些“固執”的魯人緊閉城門,準備誓死反抗。

這幫儒生的做法雖然讓劉邦生氣,可劉邦絕非常人,劉邦雖然討厭儒生,可也明白儒生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昔日秦始皇焚書坑儒被罵成啥樣?劉邦可不想走秦始皇的老路,因此來了一手“逢場作戲”。

他先是以魯公之禮厚葬項羽,並且親自爲其發喪,嚎啕大哭;之後下令厚待項氏,並賞賜項羽的直系親屬,賜姓爲劉,其中項伯等四人更是被冊封爲列侯。

劉邦的這一系列行爲直接讓魯地乃至天下的儒生們深深折服。

劉邦對項羽的厚葬、對儒生對尊重、對項氏族人的後代,讓他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不費一兵一卒就使天下歸心,着實高明。自此在新舊朝代交替之時,劉邦已經收買了天下人之心,爲大漢440年打下了堅實基礎。

縱觀劉邦的一生,他一直都是一個“作秀高手”,非常懂得收買人心。

神鬼怪力

《資治通鑑》記載了這三個怪異之事:

第一件是劉邦斬白蛇,事後老嫗夜哭,稱赤帝之子斬之。

第二件是秦始皇說“東南有天子氣”,因此經常東遊審查,劉邦以爲秦始皇找的這個人就是自己,因此“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

第三件則是劉邦藏匿山林之間,呂雉尋找劉邦時就像裝了“定位”一般,一找一個準兒。人們奇怪,呂雉則回答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

古人比較封建迷信,對於古怪之事很是信服,在現在我們看來,這些事肯定都是假的,那麼就很顯然,這些事都是劉邦“自導自演”,目的就是爲自己樹立“天命所歸”的形象。

巧立名目

除了通過這些“神鬼怪力”事件給自己樹立威望之外,劉邦也很會通過逢場作戲給自己巧立名目。

公元前208年,項梁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爲義帝,以此名義討伐暴,然而在滅掉秦國之後,項羽卻將熊心殺害,自立爲楚王,成爲天下最強大的一路諸侯。

此時的劉邦被分封至巴、蜀兩地和漢中郡,此地地形險要,居民也大多都是秦朝流放的,非常不方便管理。劉邦對此非常不滿,於是準備起兵反抗項羽。

可自己的兵力在項羽面前根本不夠看。於是劉邦打起了爲義帝報仇的旗號討伐項羽。《資治通鑑》對此記載道:

漢王爲義帝發喪,袒而大哭,哀臨三日,發使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今項羽放殺義帝江南,大逆無道!寡人悉發關中兵······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很多諸侯早就不滿項羽的所作所爲,因此在劉邦高舉大旗之後,紛紛響應,一時間以劉邦爲首的諸侯大軍達到恐怖的56萬之多。

封賞仇人

創業成功之後如何給員工發福利呢?其實這也是一個技術活,劉邦就遇到過這個難題。

劉邦分封功臣之初,都是先封賞他老劉家的族人,不管有沒有立下大功,只要有血親關係統統封賞,之後再封賞於自己親近的大臣。

這使得其他功臣們惶惶不安——蛋糕就那麼點兒,你封賞完了恐怕都輪不到我們吧!因此,這幫功臣們聚到了一起開始商量謀反之事。

當劉邦得知這件事時嚇了一跳。當時天下剛剛穩定,大漢王朝可經不起這麼折騰,因此劉邦又開始了他善用的“作秀”手段。

《資治通鑑》記載曰:

乃置酒,封雍齒爲什方侯;而急趨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翻譯過來就是:劉邦率先封賞了雍齒,然後催促丞相、御史論功行賞。

封賞雍齒是劉邦此計的關鍵,因爲雍齒與劉邦有很深的過節,曾背叛羞辱過劉邦。而劉邦率先封賞雍齒的目的就是爲了向衆臣們釋放出自己的意思:我連最討厭的人都能賞賜,還會少得了你們嗎?

果然,感受到劉邦的這層意思之後,衆臣們心中大定。

一直以來,劉邦在歷史上都是一個“仁義”之君的形象,後人評價他時也都將劉邦樹立成一個寬厚長者的形象。雖然劉邦後來誅殺功臣,鎮壓異姓王,可都是“師出有名”,都是這些功臣率先謀反,而劉邦是“不得已”之下才去平叛的“受害者”。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筆者對此嗤之以鼻,“作秀”是劉邦慣用的方式。在衆多諸侯王“謀反”事件中,很多地方都疑點頗多,熟讀歷史的朋友都都知道,其中有些諸侯王之所以謀反,都是劉邦高壓逼迫之下不得已的反叛。

由於篇幅原因,筆者就不一一講述。

總之,在劉邦的“粉飾”之下,劉邦終於定性爲“仁義之君”,千年之後的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都成了劉邦的“小迷弟”,朱元璋對劉邦推崇無比,曾言:

“項羽南面稱孤,仁義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遜,濟以寬仁,卒以勝之。”

怎麼樣,看完這篇文章是不是對於劉邦又有了一個新的認知呢?很多時候我們對於“作秀”者深感不齒,可不得不說,作秀也能幫助自己達成很多目的。

我們閱讀歷史的時候,不要抱着有色眼光去看待,而是要通過古人的行爲而學習其中蘊藏的智慧。

從來沒有哪個民族擁有像我們這般完整的歷史,我們的祖先鬥智鬥勇了幾千年,最終成爲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

很多人喜歡讀史,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要學習古人的智慧,尤其是古代帝王將相們的權謀,令人深深嚮往,哪怕學習十之一二,絕對能在工作中成爲一個王者。

相對於那些教你如何提高情商、如何賺錢的書籍,我國的史書更值得各位去讀,因爲史書記載的都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故事,而不是隻有空口白話的心靈雞湯!成功者我們學其精髓,失敗者我們引以爲戒!

因此,若想提升智慧,提高權謀,筆者建議各位要讀一讀《資治通鑑》,多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智慧。而在所有史書中,《資治通鑑》幾乎是一本,能夠讓人各方面素質都全面提升的書,看完等於多活了1300年。

在這本書史書中,重點介紹了劉邦、張良、蕭何等君臣之間的權術之道,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筆者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資治通鑑》原本就是一本帝王教科書,教得全是權謀。只要學好了《資治通鑑》裏的權謀,無論是爲人處世,還是學習工作,都能遊刃有餘。

由此可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確實是一本相當厲害的書,越讀越有韻味,越讀你的腦子就越清醒。

但是對於普通大衆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喫力的。因此,筆者向大家推薦一套白話版本的《資治通鑑》。

請點擊

這套書是由全國百名大學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並且經過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商務印書館等權威機構進行校勘。

因此這套書絕不是現在市面上,那些粗製濫造、攜帶私貨的資治通鑑。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而且是全本。

這套書的封面製作也非常考究,送領導,送朋友都非常有面兒。

做爲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這套書現在在做活動,一套6大本,原價1580元,現在百度讀者只要168元,可以說是很超值了。

對於這本書,只要能夠讀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穫。因此筆者建議大家,趕緊買這套書,多讀幾遍,長長見識,學學權謀。相信讀完這本書,你將比別人多走1300多年的人生路。

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鏈接購買,就快沒庫存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