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大物博,甚至有十里不同俗之说,同一个春节,不同的地方却会有截然不同的庆祝方式,在陕西的黄河流域,“社火”,是将年味推向最高潮的扛把子。

2006年5月20日,民间社火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今天,老鼠皇帝首席村妇就带大家去感受下陕西省合阳县东雷村正宗、激烈、古朴的社火。

社火是陕西省合阳县东雷村的传统节目,它与祭三神一起,被村人传承了2000多年。每年正月,冬雷村全村四个生产队会组成南社、北社两支队伍,化妆后敲锣打鼓,高举火把,在村子主街道上往来穿梭表演。

实际上,社火活动从白天就开始了。村里的男人们从大清早就开始准备道具、化妆、换衣服。

社火表演时,脸谱面具必不可少。据陕西的民间艺人介绍,社火脸谱起源于周朝。相传周武王率兵伐纣,大军行至麒麟山下,被驻守的闻太师挡住去路。姜子牙计上心头,让士兵戴上了神兵天将的面具上阵叫骂,个个威武凶煞,好似天兵下凡。闻太师不知真假,以为天意,遂拔寨而逃。此事传入民间后,便产生了画脸谱逐鬼的传统民间习俗,并逐渐融入到了社火中。

另一种说法是:脸谱起源于周秦时的傩舞。"傩"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后被人格化,成为一种祭祀表演。傩舞是周代在傩祭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驱鬼逐疫的宗教舞蹈,其明显特征便是戴假面歌舞。

社火常常被人们叫着"看戏",有经验的观众靠脸谱便能辨认角色人设,比如:红为忠、白为奸、黑为正、黄为残暴、蓝为草莽、绿为义侠,恶野和金银为神妖......

社火大戏要等到入夜之后上演,但是白天也会有相应的表演和活动,可以看做是正剧开演前的热身。看看上图这一老一少的装扮,是不是很有趣?

夜幕低垂,锣鼓敲响,表演就开始了,南社的队伍首先举着火把高喊着冲进北社的大本营。

冲进去后,一通惊天动地的表演。演员们用各种舞蹈和表情动作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才艺。

南社的队伍表演完毕,北社的队伍再冲到南社的大本营表演。

这样的表演挑战和比赛的味道非常浓厚。

如此往来几次,最后,两社的队伍在中央地段汇作一处,共同表演。此时锣鼓声鞭炮声震天裂地,一片火把将场地照得通明。演员们个个发疯般地展示各自的绝活,一片混战,恰似古战场的肉搏。

演出达到最高潮。

当地的冬天很冷,夜晚时能达到零下十几度。老鼠皇帝穿着厚厚的棉衣站在房顶上拍照,冻得直跺脚。然而,那些社火表演者中很多人竟然都光着膀子。村妇问他们冷不冷,回答说“打起鼓来还要出汗呢”。

陕西的汉子,猛!

相比之下,我俩的正常打扮真的是弱爆了啊。

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舞社火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庆祝春节,在世代与土地打交道的人们看来,这种形式,更是为了能驱邪避难,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