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開工發一元紅包,藉此談談過年紅包到底該包多少錢合適

【祖龍漢】

過新年,原來是有發壓歲錢的寓意,意思就是一個吉祥祝福的意思。少的給老的拜年,老的給少的壓歲錢。這個壓歲錢由誰決定來發,當然是由一家之長髮。

所以演化的現代的工廠這類的大集體,新年裏,廠子裏也給員工們發一個紅包,表示開業大吉。

這麼在網上看到一個工人忿然曬出一個一元錢的紅包。說這工廠也太摳了,發個一塊錢的紅包,用掉在錢眼裏的觀念來講,祝福性不高,侮辱性極大。

但是要想一想,一個工廠,上百十號人,按如今過年在家遠房親戚發的壓歲錢紅包來比,一包一百塊錢,還沒開工,就發了上萬福利了。也不合理。

所以,我突然間就想到,過年紅包,這個本來是包含吉利的意思的事,大家不在乎這個寓意了,只在乎紅包裏的錢了。

老祖宗當年發給晚輩壓歲錢,也就是一個意思。反觀現在這幾年,過年的紅包壓歲錢也是愁煞人了,我不止一次在年前就聽到有夫妻在合計過年走親戚要包多多少的紅包壓歲錢。

哦,對了,現在不叫壓歲錢了,通稱叫打發。打發本是一個貶義詞,現在有代表壓歲錢三個字的意思。但是網絡上書面語的遮羞語通稱一個紅包代替。但是紅包二字,本身也是一個不褒不貶的中性詞,很微妙很尷尬。從當年一個“意思”,演變成現在的意思意思。

我曾真實聽過有孩子嫌長輩的紅包發得少,當場打開扔掉的。第二年同一個長輩發個錢多的用的小紅包袋,這孩子躲着不要,這長輩急了,當場拆開表示是五百,熊孩子纔要。

雖說過年說起來是喜事,逗大家一樂,實則也確實壓歲錢變了味。很小的小孩子都只認錢了。

我聽說在廣東那邊發紅包壓歲錢只有幾塊錢是一個意思,並不包大鈔。我想如果是真的,那真是極好的風俗,理應如此。

今天我看到有人在曬過年孩子的壓歲錢收入,少則幾千,多則幾萬。過年一結束開始收繳孩子的壓歲錢了。這儼然也成了一樣收入。

我曾看過一個新聞,某地一富庶家族內有一小孩,攢了多年的壓歲錢,在成年後自個付了房子的首付。

我亦曾聽人計劃發過年紅包時說,去年某某過年給咱的娃包的是幾百塊,今年聽說他也有娃了,要是遇上了,也得包上個紅包回一下別人的人情。

我突然又覺得這個過年的壓歲錢,又演變得好像是那個人情份子錢一樣。別看今年壓歲錢收得開心,來年人家有了娃,一樣不少還回去。當然也不是必須還這個人情。

但小孩子不管這些,只知有紅包有錢收就很開心。但尷尬的其實是大人。

但是像我們80後小時候,就沒有現在的孩子精明。我們小時候沒有錢財的概念,有壓歲錢固然好,沒有也無所謂。因爲那時候的我們,就是有壓歲錢,也只是從我們手上過一下,也就是真的幾塊錢當時看得見,連紅包都沒有,就是幾塊錢都要原封不動給父母。

在那時的我們心中,若是給我們壓歲錢,還不如給我們幾個鞭炮讓我們玩一下。咱們那時候就想着好喫的和放鞭炮,還有有新衣服穿。有沒有壓歲錢不是個事兒。玩得開心就好。

而如今,如果你的娃走了一圈沒收到什麼壓歲錢,覺得是一件不光榮的事兒。有人私下裏也有議論說某人小氣死了,壓歲錢才一百塊,五十塊。在哪弄不到這幾十塊之類的語氣。

當然也有很多都是雙獨夫妻的,過年帶孩子給老人拜年,親爺爺親奶奶有發上萬塊的也大把存在。

但小孩子不懂,只知在這收的紅包裏有一萬塊,爲什麼在那個親戚家只有幾十塊,或是一百塊,小孩子最真實,當時就會嫌了。

我以爲,在當代小孩子心中,父母應當樹立起正確的給紅包壓歲錢的觀念。

如果說還是在八十年代,一個工廠開年開工時,給工廠裏每人發五毛錢的紅包,我想每一個工人都是開心得不得了。都覺得這個廠好講究,挺有人情味的。然而現在卻不一樣,一塊錢的紅包發不發都尷尬。

然而,我卻以爲,真正尷尬的是過年壓歲錢紅包在最近十來年裏,隨着物質的富裕卻丟掉了吉祥福的真本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