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兩集電視劇,劇名叫《什剎海》,由曹翠芬、劉佩琦、關曉彤、連奕名、吳磊等人主演。劇情很生活化,就是一些家常理短,通過家庭倫理傳遞中國文化的一部生活劇。本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今天演的兩集內容與我們的生活正同步——過年。看着劇中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景,回想現實中我所經歷的、聽說的過年故事,不由得感慨萬千,想一吐爲快。

都說過年過的是一個闔家歡樂團團圓圓的喜慶氣氛,但有多少人真正從內心感受到了過年的歡樂?更多的人因爲過年而倍感勞累,一個年過下來比上班還要累,不僅迎來送往請客喝酒累,更累的是因過年而來的人情世故。

先說我身邊朋友跟我吐槽的事情。

萍說她家姑娘今年新結婚,按風俗習慣應當出去給親戚拜年,而親戚要給新人壓歲錢,至於給多少也沒個規定,看心意,也看經濟情況而定。

年前一大家子人就談論過過年這對新人的行程,說好了大年初三新人去大伯家拜年,結果到了初三那天,萍的女兒女婿買了禮品十點多到了大伯家時發現大伯母和堂姐是聽到他們敲門方纔起牀,進門之後新人發現家裏很亂,主人母女兩人都還穿着睡衣,不方便多坐,呆了幾分鐘兩人起身告辭,大伯母這時說話了:按理說應該給你們壓歲錢,但是我沒有,你們回頭跟你大伯要,我就不給了啊!

新人說我們於情於理都應該給您拜年,這些都無所謂的。禮讓之後一對新人回了奶奶家。大伯回去聽老婆說了這件事當時就怒了:你侄子前幾年結婚你就給了五百,輪到我侄女你居然一分也沒給?而且還讓孩子跟我要,人孩子好意思要麼?

大伯追到奶奶家又給了新人三百塊,新人知道他家裏確實緊,幾次推讓未果,只好收下。

類似這樣的事情在中國的家庭幾乎是常態,夫妻兩人因爲對待各自親戚的態度不同而產生矛盾這是中國家庭最常見的,而往往又會在過年的時候集中體現。

敏大年初二邀我到她家做客,也談及了她的家事。年前孃家打掃衛生,她去幫忙,但是弟弟弟媳也去了,父親不管什麼活也指派她幹,就是不讓弟弟幹,對此她感到心裏很不舒服。每年幾乎她都是貼人貼錢,最後伺候弟弟一家人,結果母親有一天對她說:你從小到大我可是沒花過你一分錢!

同學很委屈,每年她給父母至少也花三五千塊錢,這兩年她離婚一個人還要還房貸,日子本來也緊,而且父母雙雙退休還開着一家中醫醫館,並不差錢,自己今年給父母花得的確不多,不想卻被母親赤裸裸地擺在了明處說事兒。

同學說父母也是勢利眼,自己現在不如弟弟的日子過得寬裕,所以感覺回到孃家就不如弟弟那麼自在。

而我年年回孃家過得都很憋屈。嫂子前幾年生意做得很好,經濟條件也不錯,但後來接連好幾年收入下滑,生意也關了張,嫂子腰有了毛病,不能提東西,我哥一直啃老。接連五六年都是我和我姐回家買過年的喫喝,然後再給我媽錢。

去年回去生了一肚子氣,我甚至當時跟我哥說過年再也不回去了。

但到了年關,畢竟那是自己的媽媽,生自己養自己,總不能跟她計較吧,她也已經七十二了。去年過年我媽自己準備了點熟食,我姐給買了一部分肉,她自己買了一些,家裏糖塊、乾果、水果、蔬菜什麼的都是我買,這是我和我姐提前說好的。結果喫飯時我媽熟食不上桌,我哥和我侄子一進門這些喫的就端出來了,我哥和他兒子一放碗,這些熟食又都被我媽端走了。而且最讓人氣憤的是,每天喫飯 ,只要我哥不來,我們餓死也不開飯,就得等他兒子來,我和我姐就不能說,一說就藉着罵她兒子實際上給我們發火,去年我26回去,住到初二一大早正好因爲有疫情拔腿就走,回家儘管沒有親人,只有我們一家子,但自在,至少沒有被區別對待的不舒服。

今年到了年關,我29晚上回去的,爲了給我爸燒紙祭祀,我姐提前給我打電話讓我等她,告訴我說她批評了我媽,回去家裏什麼都沒準備,對聯、什麼都沒有,我走的時候買了很多喫的帶過去,我姐今年給我媽花的錢比我多,所以受到了很優厚的待遇,我媽提前就沒問我什麼時候回來,但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她的大女兒,結果因爲我姐要先去婆家就開始生氣,看誰也不順眼,罵完這個罵那個(以前也經常罵我姐),她罵我們都可以,畢竟自己生的,只是當時生氣,但她最不應該的是罵了我嫂子。

因爲我姐給我哥今年找了份工作,春節3倍工資,我哥沒回來,而我嫂子因爲腰有問題已經三年沒工作也沒有收入了,我媽跟我嫂子說:過一個年得花兩萬塊錢,你和你兒子就兩個肩膀扛個腦袋來白喫喝?

我嫂子買了幾十斤羊肉扔給她氣得去了妹妹家過年,我回去給我嫂子打電話她纔回來。

大年三十喫飯 ,我媽也沒給自己的兒媳打電話,只讓我們給她孫子打電話,她自己給她兒子發了視頻,但唯獨沒給我嫂子打電話。

而且說到我嫂子時的表情和語氣都無一不體現出極爲反感的情緒。

我嫂子不是一個八面玲瓏的人,她很善良。和我哥結婚三十多年期間曾經因爲我哥有外遇被逼離婚,她自己拿了五萬塊錢起家做生意賺了三四百萬,但都給孩子找工作買了房子,在我哥最落魄,我父親去世我孃家最困難的時候我嫂子回來撐起了整個家,現在的我嫂子的確沒錢,但她曾經爲我哥和我侄子付出的一切,一般女人真的做不到。

但縱使如此,我媽在最初的幾年很感激我嫂子,但當生活平穩之後,我媽對我嫂子的態度日益變差,尤其是啃老將近十年啃不動纔出去工作的我哥自從有了工作,坐在家裏的我嫂子更加被我媽嫌棄。

我媽跟我說我嫂子的不是被我嗆了回去:不要因爲人家現在不賺錢你就忘了人家當初的好,說到底也是你兒子沒本事,就算我嫂子真喫着你了,又怎樣?有什麼不可以?你最後留下多少還不是給人家兒子嗎?你咋就想不過來這個道理呢?

我媽有我媽的理由:她洗衣服不洗我的,我的房子被她賣了給她兒子買房子,她還要我對她怎樣?

我:賣房子難道不是經過你同意的嗎?你不同意,以她的個性,萬不可能過來把你趕出去,你既然做出了犧牲,也是爲了你的子孫後代着想,也是因爲我哥這麼多年賺錢的時候都自己花了,等孩子大了他什麼都拿不出來,而你連我哥的婚房都一直寫在自己的名下,你住在我嫂子家,人家也沒對你態度不好,倒是你反過來各種拉臉子…………

我媽被我說得不高興了:連我自己的閏女都不向着我,我還指望兒媳婦孝順我!

一場談話就這樣不愉快地結束,我嫂子因爲我打電話算是回來了,但沒有喫一口飯呆了一個多小時十一點多回了妹妹家。

這就是我家過年時的情景。

但這絕不是個例,在中國的億萬個家庭裏,過年時其實表面上歡歌笑語,實際上卻是很多家庭矛盾最集中的時候。

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現象,子女中哪家最有錢,在家裏的地位就最高,這很現實,也很無奈,但同時中國家庭也有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偏親兒子要多過偏親女兒,這在我們家很明顯。我嫂子更被當成了外人,但我媽卻並不認爲她有錯,說起來全是我嫂子的不是,如果誰敢勸她,她就會以一句:我反你們都養大了,翅膀都硬了,倒過來開始指責我了,老人再不對,也沒輪到你們做兒女的指責!

因爲養大了我們,所以眼看着她過份我們不能說,但是不說她,她把婆媳關係越搞越緊張,我嫂子明着跟我說,她生病了不會伺候她(以前我嫂子伺候過我媽),我們又不能不說,總算臨走時找到一個機會,我和我姐集體“彈劾”我媽,人多力量大,我媽好像聽進去那麼幾句。

我們勸說她:年齡大了,就不要太強勢了,你的強勢,也只是因爲你手裏有我爸留下的房產,但是孝敬這件事情,很多時候不能拿錢財來衡量,尤其婆媳之間的情義,本身就是一種互換,你總是拿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勢,認爲我嫂子現在沒錢,就得低頭做人,而忘了我嫂子曾經也爲咱們家付出過,只記人家的缺點不記人家的優點。就算是不講情義,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上,你如果生病了,不用我嫂子了嗎?你這樣強勢,別說媳婦了,閨女也受不了(以前如果這樣說,我媽直接一句:受不了都走,我死了躺大街上讓狗喫呀!)。

初三一下午,我回了家,一進家門心情頓時輕快了很多,在孃家雖然今年喫喝上我媽也沒有區別對待,但空氣裏總有一種一觸即發的火藥味,這是我最不喜歡的。

每年過年,其實我又想回家又怕回家,想親人但又煩透了這些理不清的家事。這怕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種感覺,我很羨慕那些家庭真正和睦的人,但我卻沒有能力改變我家的情況,面對一個七十多歲固執又勢利的母親,我真的也只能看着她一天天老去。

要不然,我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