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今年贺岁片里最引发争议的一部影片了,从一开始不被人看好,到后来突然超越《唐人街探案3》成为最大的一匹黑马,这反转让很多人始料未及。

但是,越是票房高的影片越是争议大,很多人看了之后说不值得,说这就是一部加长版的小品,剧情拼凑逻辑凌乱,不符合一部优秀电影所具备的基本要素。

说实话,因为之前看过小品版的《李焕英》,当时刷了很多遍,遍遍泪目十分感动,所以从一开始我对这部影片就抱有很大期待,而且因为熟知这部影片的背景,所以只要遇到不是搞笑的梗,就自然而然带入悲情情绪,看到里面的人就总感觉想哭。

无论如何,对于不懂电影的我来说,有泪点有笑点有能带入让我感动的点,我觉得就够了,谁也没规定电影就非得具备哪几点要素不是吗?

当时我是带着我女儿一起看的这部电影,出了影院女儿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妈妈比女儿更早穿越,却没在一开始就跟女儿相认呢?

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可能她更多地是看到表面演绎的内容,看不到情绪背后隐藏的深意,那么今天我就想专门写一篇文章来展开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为什么李焕英比贾小玲更早穿越,却没在一开始就跟贾小玲相认?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没看过电影的小伙伴建议不要继续看下去)

第一种可能:李焕英和贾小玲错过了最佳相认时机。

电影一开始贾小玲从天而降,不偏不倚砸到了李焕英。

看电影时我的第一反应有点出戏,想的是“还真在演电影,世界那么大,主角永远都能相遇”。看到最后才知道,那是因为李焕英看到贾小玲落了下来,作为一个母亲,本能地冲过去想接住女儿,一声“我宝”让人瞬间泪奔。

当时李焕英的反应,是大多数母亲在子女发生危险时的第一反应,她忘记了自己也是血肉之躯,所以被贾小玲砸晕也在情理之中。而旁观者张江目睹贾小玲砸晕李焕英,执意要把贾小玲送到派出所也是人之常情,此时如果顶着20岁身体的李焕英突然出来跟一个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姑娘母女相认,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要么两个人会被扭送派出所,要么就会被送到精神病院,毕竟“穿越”这个戏码,就放在现代社会,脱离小说和电视剧,谁能相信呢?即便人们相信了,那也难免会沦为“小白鼠”命运,大概率会被一帮科学家关起来研究,哪来的后续故事发展呢?

所以为了保护女儿,李焕英选择不相认,而是以“表姐妹”的身份跟“玲儿”继续相处。

第二种可能:深入了解之后,李焕英为了配合贾小玲而不相认。

在穿越之前,贾小玲为了给李焕英长脸而做出假的录取通知书,被揭穿之后告诉李焕英自己就是为了给她长脸、让她高兴才这样做的。

从小到大,贾小玲都是那个最不让妈妈省心的孩子,做啥啥不成,淘气第一名,就连通知书造假这件事,都能在宴席上被当场拆穿,所以,“让妈妈高兴”这件事,成了贾小玲一辈子绕不过去的心结。

而穿越前的妈妈,虽然真实想法是希望女儿一辈子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就好,然而生活在“处处皆攀比”的群居社会,谁又能避免落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俗套的心理预期呢?毕竟“望子成龙”和“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并不冲突,最好的结局就是“既成龙成凤又健康快乐”。

可是,这样的愿望到了孩子这里,孩子更多地只看到希望自己“成龙成凤”的期待,所以很多孩子长大以后会为“自己没达到父母预期的成就”而愧疚,尤其是有生之年子未成而亲不在,更会使这种愧疚加剧。

在电影中,李焕英和贾小玲穿越之后,贾小玲跟李焕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高兴吗?”

贾小玲的一系列行为让李焕英明白,女儿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弥补穿越前的遗憾——希望妈妈能“高兴”,所以妈妈决定独自隐瞒一切,配合女儿,让女儿明白自己这一生都很幸福,自己一直都过得很开心,为女儿解开心结。

这有点像我们小时候跟妈妈一起做游戏,明明妈妈看穿一切,却依然配合自己,甚至故意输给自己是一个道理。

李焕英的这个心理,在打排球赛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当其她队员都表示要放弃的时候,她告诉大家“小玲的母亲快要不在人世了”,让大家帮忙完成小玲的愿望,从而弥补小玲的遗憾。

第三种可能:李焕英和贾小玲的故事并不是发生在穿越中,而是做了一场梦。

杨绛写的第一篇散文,名字叫《收脚印》,这篇散文第一句话是这样:听说人死了,魂灵儿得把生前的脚印,都给收回去。

收脚印”其实是一个民间的传说,传说人临死前收集做过的事情、走过的路,再说通俗一点,李焕英临死以为自己穿越,实际上可能就是在“收脚印”,这种弥留之际的非生非死的特殊状态,就像是进入一种梦境,这种梦境的表现,在电影里通过走廊里那台电视机,把李焕英的整个人生在不断闪回和快进。

而贾晓玲因为强烈的临终牵挂、以及母女连心的痛楚,也通过那台电视机进入了母亲临死之前的梦境之中。

在电影里,贾小玲以为自己穿越了,想尽一切办法想帮助李焕英改变命运,不惜冒着牺牲自己的风险。

而李焕英应该是知道自己处于“收脚印”的梦境状态,因为她醒来的第一个场景是女儿趴在自己床边,然后闪回到上个世纪。

对李焕英来说,她知道“收脚印”的过程是短暂的,一切终究会结束,所以她的目的不是为了认回女儿,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女儿:自己的人生很幸福,女儿健健康康就是她最大的心愿。

电影演到最后,李焕英缝裤子的细节使得回忆杀爆发,让贾小玲知道了真相,这成为全场最大的一个情绪宣泄点,也使得剧情发生了反转,把李焕英这个人物的魅力和母爱的光环发挥到了极致。

为什么李焕英那么完美,女儿却依然背负对母亲的愧疚?

《你好,李焕英》这个影片上映之后,有人在网上提出质疑,说李焕英并不是一个好母亲,因为一个好母亲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心存愧疚,而贾玲之所以在母亲去世那么多年,还对母亲背负着那么大的亏欠感和负罪感,正是因为李焕英一定不是电影里那样的母亲,贾玲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母爱,所以用一个电影来编织一个梦让自己释怀。

说实话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电影里的贾小玲是现实中很多孩子的缩影——看到的是自己不断给父母制造麻烦;

而母亲则代表着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普通母亲的形象——一方面希望孩子有出息、能给自己长脸,另一方面“痛并快乐着”,甘之若饴地享受着孩子这个“甜蜜的负担”。

做母亲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实现自我升华的过程:

没孩子之前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就好;

有了孩子开始焦虑、开始攀比,只因害怕孩子没有一个好的未来、所以报各种补习班、不惜一切代价想让孩子领先于起跑线;

孩子大了,经历最初的焦虑,开始慢慢接受孩子是一个普通人的现实,继而找回初心——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好。

毛不易曾在节目里说,他妈妈到死,都觉得自己儿子是个不成功的人。阿雅安慰他,也说出了所有妈妈的心声,“她(妈妈)只是怕你过不好”。

难道毛不易的妈妈和贾玲的妈妈望子成龙都是错的吗?并不是,做妈妈的只是害怕孩子年轻时候不努力,年龄大了过得不好而已!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