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老虎财经

不同于强大股东富邦金融控股集团在台湾市场的“呼风唤雨”,富邦财险在大陆市场的“掘金”之路可谓艰难万分。自2010年成立以来,公司主营业务车险在财险市场激烈竞争中惨遭亏损,虽先后引入内地股东、增资“补血”、转型调整业务结构,但仍难有成效。而其中2016年投资微保母公司腾富博更是带来三年超1.3亿亏损,与此同时对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负面影响扩大。本计划是富邦在内地市场反败为胜的关键一步,如今看来却成公司亏损态势的“催化剂”。

2月1日,中保协公布富邦财险2020年四季度偿付报告,报告显示,该公司四季度保险业务收入1.7亿元,净利润为-0.56亿元。结合今年前三季度数据,2020年全年,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12.2亿元,净利润-0.99亿元。

实际上,作为首家取得内地开业许可的台资保险,富邦财险自2010年末获批展业至今尚未盈利,十年累计亏损达9.54亿,其中主打的车险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虽近年来调整业务结构,但难有成效。

与此同时,公司2016年转型互联网赛道,先后出资1.24亿元参与微保母公司腾富博增资,但作为其在大陆市场反败为胜的关键一步却仍遭遇“折戟”。

据统计,随后2018-2020年三年富邦财险在该项目上累计亏损超过1.3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也因此逐步下滑,截至去年末,公司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51.85%。

投资微保母公司亏损超1.3亿

资料显示,作为台资险企,富邦财险自2010年10月进入大陆市场以来发展并不顺利,不仅保费业务增长缓慢,更是尚未实现盈利,十年累计亏损达9.54亿,其中主打的车险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而为“谋变”,富邦财险2013年-2015年期间引入中资股东、数次增资。

据企查查数据,2013年,富邦财险引入中资股东厦门港务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厦门港务”),注册资本从4亿元增至5亿元,公司性质转变为合资保险公司,共有三位股东:富邦产物保险(40%)、富邦人寿(40%)和厦门港务(20%)。

随后2014年,监管批复富邦产险、富邦人寿各自出资0.8亿元,厦门港务出资0.4亿元,对富邦财险进行增资,注册资本变更为7亿元。

2015年,富邦财险再次获得股东方“资助”,将注册资本提高至10亿元,彼时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最高升至363.65%。

但股东的支持并未改变公司亏损态势,且业务开展下公司资本不断消耗,偿付能力充足率逐期下降,2016年末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降至179.89%。

主营业务不佳,2016年,富邦财险开始寻求创新突破口,转型互联网赛道并投资腾讯系公司腾富博,但接下来连年的项目亏损似乎证明了该项投资可谓一大“败笔”。

资料显示,腾富博全名“深圳腾富博投资有限公司”,2016年9月,腾富博发生股权变更,腾讯旗下公司北京驿码神通出资1.16亿元,持股57.8%;富邦财险出资0.62亿元,持股31.1%;国开博裕二期(上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0.22亿元,持股11.1%。

2016年10月,腾富博发起设立了微保,注册资本2亿元,而这被视为腾讯在保险领域的重要“棋子”。

2017年10月,原保监会批复通过微保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包括代理销售保险产品、代理收取保险费等。

2018年11月20日,富邦财险再次参与腾富博2亿元增资计划,投资金额0.62亿元。

但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8月腾富博进行溢价增资时,富邦财险放弃了优先认购权,持股比例被稀释至16.67%。而放弃增资背后与腾富博持续亏损不无关系。

自参投腾富博以来,富邦财险尚未取得投资收益,且2018年以来,富邦财险多次发布单项重大投资损失信息披露公告,每一次损失金额都在增加。

据统计,2018年富邦财险在该项目上亏损了1430万元,2019年亏损了3546万元。

今年1月20日,富邦财险披露关于投资腾富博项目的单项重大投资损失报告。信披报告中表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第四季度该项目的实际投资损失为3788万元,超过公司2020年第三季度末净资产的5%。

至此,2020年亏损合计8760万元,2018年-2020年三年累计亏损1.37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也受到牵连。2019年公司再度增资1.2亿元,资本金增至11.2亿元,但随着资本金消耗,截至2020年四季度,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已降至151.85%。

不过依托微信流量和后疫情时代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富邦财险在信披报告中表示仍看好腾富博未来发展。

十年亏损近10亿背后:几大险种大面积“沦陷”

资料显示,富邦财险的最终控制方为富邦金融控股公司,后者注册于台湾,为台湾第二大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包括富邦人寿、台北富邦银行、富邦产险、富邦银行(香港)、富邦证券等。

2010年,富邦金控开始积极布局大陆市场,富邦财险在此背景下“诞生”。

但事与愿违的是,从2010年末获批展业至今,富邦财险均处于亏损之中,并未实现大陆市场“淘金”的愿望。

据各年年报数据统计,成立十年公司累计亏损9.54亿元,其中伴随着初期业务扩张,2013-2017年净利润连续5年亏损超1亿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近两年公司业务扩张缓慢,保费收入增速不超2%,但净亏损却呈上升态势,2018-2020年分别亏损0.33亿元、0.78亿元和0.99亿元。

而具体来看公司业务结构,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前五大险种分别为车险、企财险、责任险、意健险和短期健康险。其中车险保费收入一直约为企财险的8-11倍,无疑成为公司保费收入的支柱来源。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财险市场马太效应凸显、中小财险获客成本高,富邦财险车险业务承保常年亏损,而这也使公司陷入难以获利的“泥潭”之中。

据年报查,2011年至2019年车险承保亏损始终为千万级亏损,分别0.24亿元、0.5亿元、0.76亿元、1.01亿元、1.12亿元、1.05亿元、0.75亿元、0.45亿元和0.49亿元。

可以看出,2020年车险综合改革逐步落地后,未来车险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中小公司的盈利空间将会逐步缩小。

而值得注意的是,除投资微保“自救”,富邦财险近年来也开始调整业务结构,车险业务占比连年下降。2015年占比达峰值,为78.24%,2016年-2019年分别为74.6%、67.7%、43.73%、48.18%。

不过作为公司第二大险种,企财险的承保利润也不容乐观。从2017年的-0.24亿元变为2020年的-0.08亿元,亏损规模有所降低,但仍为百万级亏损。

由此可见,富邦财险目前盈利能力缺乏向上的想象空间,未来还需找准定位,找到自己的优势,形成有特色且集中的经营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