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0萬元1斤,“天價巖茶”傷了誰?如何揪出幕後推手? 

擁有千年歷史的武夷巖茶,向來價格不菲。但在今年春節期間,媒體調查發現,“天價巖茶”愈演愈烈,有的還打着“非賣品”名義“天價”出售,少數巖茶被炒作成“辦事茶”“送禮茶”,成爲熱門高端禮品,並滋生回收、代售等變現業務。

據報道,在市場上瘋傳的“天價巖茶”裏,上榜巖茶分“非賣品”和“在售品”,其中“非賣品”有18款茶,每斤價格均在10萬元以上,售價在30萬元以上的也有14款;“在售品”有七八十款,每斤價格在5萬元以上……這顯然都不是普通消費者可以承受的。

“炒茶”若是市場化操作、未偏離法治軌道,那或許還在“市場行爲”的範疇。但眼下看,有些“炒茶”行爲背後是串聯操縱價格的嫌疑,還附着了太多的利益勾兌需求。

比如,有公司進武夷山後,收購茶農產品,註冊一個商標,取個花名,文案做漂亮,包裝搞奢華,以“榜單”“稀缺”“非賣品”等爲噱頭,蓄意推高價格。而“天價巖茶”背後暗藏“四風”等腐敗動向,也同樣不容忽視。報道就透露,中秋、國慶及春節期間,此類“天價茶”銷量明顯增加,而“天價茶”回收服務也趁勢興起。

不必諱言,“天價巖茶”不僅擾亂市場,也會讓茶農受到傷害。報道顯示,這些年高端巖茶火爆,受益的卻主要是茶商和少數茶農,武夷山大多數茶農不但沒有受益,反而成爲受害者。比如,“天價”等亂象,導致巖茶的信譽度有持續下降趨勢,乃至大量中低端巖茶遭遇市場滯銷“寒流”,其對相關產業的傷害不能小覷。

爲此,揪出“天價巖茶”幕後推手十分必要,這就需要市場監管部門持續發力。而當地相關職能部門,也已經開始積極行動。如,武夷山市場監管局、茶業局等部門,近日就約談了部分銷售企業,對過度炒作、串通操控茶葉價格,甚至以次充好等行爲,依法查處並曝光。與此同時,也可以藉助信用懲戒,讓不良企業無處容身。

此外,還應在加大反腐力度上下功夫。業內人士就建議,應將“天價茶”列入黨員幹部不得收受的名貴特產資源目錄,對於利用“天價茶”進行洗錢、受賄等行爲,應嚴肅查處,公開通報,形成震懾。這很有必要。可以說,唯有徹底遏制歪風邪氣,才能消弭將巖茶炒作成“辦事茶”“送禮茶”的現象。

根本來講,失序的“炒茶”行爲,無益於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甚至影響地方發展形象,最終利益受損的是消費者和廣大茶農。作爲消費者,也可以對此類現象多些主動抵制。比如,不買“天價茶”、對相關不法行爲積極舉報等,也有利於市場迴歸正常。

□楊玉龍(時評人)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