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不是一個人骨子裏的冷酷,而是一個人自由的孤獨。
對於20歲的年輕人來說,最是忍受不了獨處的年紀,彼時的人們總是有着一腔熱血,想要和他人分享,想要和整個世界分享。
在一部分人的眼中,會獨處的人,是因爲人緣不好,沒有朋友,纔不得已選擇一個人,而這種狹隘的思想,將會在日後漫長的時光長河中被證明,是多麼的可笑。
當大家進入30歲的而立之年,孩子、工作、父母、家庭,林林總總的壓在大家的肩頭,這個擔子無疑是沉重的,但也透露着一絲絲的微甜。

只是當夜深人靜時,總是會忍不住回想起那些曾經的歲月,是多麼的自由和快樂,和衆人嬉笑打鬧,彷彿已經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這時的獨處,不是大家自己選擇的,而是環境爲大家選擇的。
時間如梭,轉眼已到40歲的年紀,歲月絲毫不留情面地在大家的臉上,留下了印記,這是生命的禮物,只不過並不被大多數人喜歡。
而到達這個年紀的人們,往往都會更加疲於奔波在社會中,爲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責任,大家能夠留給自己的時間更加少得可憐,甚至連回憶從前都覺得奢侈。
其實人到中年後,更應該要學會與自己的靈魂獨處。

張先生是屬於最常見的中年人士類型,生活極其規律,規律到彷彿一臺機器,早上8點出門,5分鐘後在小區門口買個早點,40分鐘後達到公司,9點開始工作,中午12點午休,13點工作,17點下班,18點之前到家。
結束一天的工作後,並沒有開始自己的業餘生活,晚上19點準時輔導孩子作業,基本上都要到21點才能結束,接下來要開始兼職。
爲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張先生找了一個兼職,幫別人建網站,通常只有在晚上纔有時間,好在收入不錯,雖然要花費3-4個小時,但也算值得的。
當所有工作結束的時候,基本上都已經深夜,妻子也進入了深度睡眠,張先生洗完澡,趕緊睡覺,不然明天上班會沒有精神。

這樣的生活,日復一日,他就像是一個陀螺般,被生活的鞭子不停地抽動着,永遠不停歇地旋轉着。
直到某日,忙裏偷閒和妻子請好假,晚上由她輔導孩子作業,自己參加同學聚會。
讓他覺得有些格格不入的,並非是同學們如今生活貧富的差距,而是大家思想上的差距,有的人在討論柴米油鹽,有的人在聊時事政治,有的人在聊孩子學習,也有的人在聊市場變化。
而張先生髮現,自己能夠融入的話題並不多,除了孩子學習,似乎其他的他都插不上話,此時他才發現,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他留給自己的時間幾乎沒有。

沒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看自己關心的新聞,提升自己的眼界,這些統統都沒有時間,獨處,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現在的他,並不是自己,而是屬於孩子的父親、妻子的丈夫、父母的兒子、老闆的員工、同事的助手等等,就沒有一個是他自己。
都說自私自利的執着,總是與痛苦綁在一起,不離不棄,但張先生想,如果自己自私一些,或許如今的他會活得更加自由一點。
很多人不喜歡獨處,其實是害怕孤獨,但真正的孤獨並非是因爲你一個人的這種外在物理現象而導致的,而是由於內心本身的空洞纔會出現。

你以爲只要身處人羣中,總是可以呼朋喚友,便可以不再孤獨,但只要內心沒有找到真正的歸宿,無論身處哪裏都是孤獨的。
當你獨處時,你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收穫與別人相處時所不能收穫的東西。
當週圍都安靜了下來,熱鬧的喧囂聲離你遠去,躁動不安的心境,逐漸恢復到平靜的狀態中,你才能很好地審視自己的心,很多原本不明白的問題,此刻也能找到答案,縱使對未來的迷茫,也會有了不一樣的發現。

如果你將自己的快樂、幸福、滿足都寄託在他人身上,不論對方是愛人、親人還是友人,終將會因此而失落、悲傷、失望,因爲沒有人能夠永遠陪伴在你的身側。
所有的人,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離開你的生活,你也會在某個不經意的時間,徹底消失在別人的生活中,甚至是從這個世界消失。 
所以學會和自己的靈魂相伴共處,只不過是時間遲早的問題,也終將會到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