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有的妇女痛起来会到捂肚子,痛到晕厥,痛到想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引起痛经的原因很复杂,中医对痛经产生的机理往往认为主要发病机制是气血运行不畅,因经水为血所化,血随气行,气充血沛,气顺血和,则经行畅通,自无疼痛之患。若气滞血瘀或气虚血少,则使经行不畅,不通则痛。就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的原因而言,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及肝肾亏损等类型。

据网上有人所述,实际上痛经的人往往有内寒,这种体质的人基本上轻的月经前一周吃暖宫散寒(如艾附暖宫丸)的中药,吃到月经的第二天。这样算一个周期,连续吃二,三或者四个周期基本会改善。严重的需要连续吃两到三个月因人而异。

但事实上,很多人并不会整天带着个药瓶出门,所以痛起来的时候,需要一种应急的解决方法。有一个穴位就以帮助应急一下。这个穴位就是:血海穴位。

血海穴,顾名思义就是与血有关。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普通腧穴,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足太阴脾经是干什么的,是统血的。用血海来命名这个穴位,意指本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

尽管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普通腧穴,但在临床应用中,却有一般人意想不到的疗效。《金针梅花诗钞》血海条曰:“缘何血海动波澜,统血无权血妄行”。可见血海穴在功能上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又如《百症赋》讲“妇人经事常改,自有地机血海”,《胜玉歌》讲”热疮臁内处处发,血海寻来可治之“,这些讲的都是血海对气血的调节作用。

妇科的月经与血息息相关,此穴因此成为对付妇科痛经的重要穴位。经方家倪海夏将它与三阴交、中极并称为“痛经三穴”。他说“血海穴是妇科名穴。女人痛经 ,不管是滴漏不止或是月经不来,都可以在血海上治。知道血海后,三阴交、中极,世界上所有的痛经你都可以治”,可见倪海夏对该穴位的评价很高。

那么真痛经的时候,怎么使用血海穴来帮助缓解呢。一是扎针,直刺1寸,扎进血海以后,把针左右捻一捻,无所谓补泻。血海里面深的地方有个筋在里面,所以血海不深针,扎很浅,用一寸针扎进去就可以,不用扎到一寸半,扎太深病人会跳起来,跳起来表示扎错穴道。第二就是艾灸,可以使用各种灸法对该穴位进行灸治。一般使用直接悬灸即可。第三就是按摩,找到该穴位后,用拇指腹部轻轻按此穴,力度以按到有酸痛感为宜,按到痛经状态消失为止。

以上就是血海穴的主要作用,痛经的时候记得要想起它,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愈的宝库,会挖掘更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