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總一生中有過兩次婚姻,卻沒有留下一個子女。

因此,彭老總對自己的侄子、侄女,是當成親生子女一樣來對待的。

可是,彭老總的侄子彭啓超回憶,自己跟伯父的第一次見面,就覺得伯父的眼裏有殺氣,對自己非常嚴厲,當時嚇得渾身直打哆嗦,後來,才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兒。

其實,也不能怪彭啓越膽子小,他第一次見到伯父時,年紀小,才14歲——他出生於1928年,和伯父見面的時間是1942年。

話說,在彭啓越出生的1928年,彭德懷舉行了著名的平江起義,成立了紅五軍,並於該年年底,前往井岡山與毛主席領導的紅四軍會師,做下了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

彭啓超出生於湖南湘潭烏石寨,因爲伯父的緣故,家人遭到了當局的追捕,父母只好揹着他東奔西走,甚至在荒郊野外露宿,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隨着彭啓超慢慢長大,他的父親和二伯父在彭家圍子擔任了地下黨支部副書記、書記。

1940年,彭啓超的家被敵人包圍,父親、母親相繼死在血泊中。

年方12歲的彭啓超成了孤兒,他知道自己的伯父在太行山上抗日,是個威震九州的八路軍副司令,就以乞討的方式,前往太行山找伯父參軍。

12歲的孩子,走上了漫漫“尋伯”之路。

這一走,就走了兩年多,終於在1942年在太行山上與伯父相見。

伯父身材槐梧,衣着樸素,穿一雙爛草鞋,褲子的膝蓋上打着兩個大補丁,不像指戰員,倒像個普通大兵。

這個“大兵”步伐矯健,面容不怒自威。

旁邊的警衛員不斷推搡着彭啓超,要他叫伯父。

彭啓超憋了好一會兒,才怯生生地叫:“伯……父!”

彭德懷早從警衛員的口中知道是侄子要來參軍,眼睛瞪着侄子,打量好好一會兒,突然迸出一句狠話,說:“參軍就參軍,如果你有二心,我就親手斃了你!”

彭啓超看見伯父這副兇樣,差點給嚇哭了。

不過,聽了伯父說的第二句話,他就不哭了。

伯父說:“如果我反對革命,你也可以斃了我!”

爲什麼伯父會說出這樣奇怪的話呢?

後來他從旁人的嘴裏知道,伯父當年曾有一個視如己出的“義子”,這個“義子”後來叛變了,伯父最終親自帶兵將之處決。

這件事對伯父傷害太深了,所以,他纔會這樣嚴格要求自己。

彭德懷的這個“義子”名叫郭炳生,是彭德懷的救命恩人郭得雲的兒子,叛變前是紅三軍團紅五軍第2師師長。

彭德懷早年在湘軍當兵,郭得雲是他的第一任班長,對他照顧有加,並在一場作戰中冒着生命危險救了伯父一命。這之後,兩人情同手足,成了“義兄弟”。

1922年郭得雲病逝前,將兒子郭炳生託付給“義弟”。

這樣,郭炳生就成了彭德懷的“義子”。

當時的郭炳生才14歲,正好也是彭啓超第一次見到彭德懷時的年紀。

彭德懷將這位14歲少年帶在身邊,悉心培養,不久又送其去讀書,待其學成歸來,又留在身邊,扶他上戰馬,走好了一程又一程,從普通戰士,逐步成長爲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直至當上了紅三軍團紅五軍第2師師長。

然而,1932年,因爲以王明爲代表的第三次"左"傾機會主義在黨內抬頭。各個根據地反"圍剿"都受到挫折,郭炳生的革命意志產生了動搖,並在該年紅五軍攻打贛州時接受了國民黨的策反,叛逃往撫州樂安,做了可恥的叛徒。

此舉,可謂親者痛、仇者快。

國民黨據此大做文章,到處散發《郭炳生告紅軍官兵同志書》等傳單,企圖瓦解紅三軍團。彭德懷心如刀絞,氣得幾天都喫不下飯。

變換陣營後的郭炳生被蔣介石任命爲新編第37師師長,參與了對紅軍的第四次圍剿。

1933年7月,郭炳生率部在寧都與宜黃交界與紅五軍紅二師交戰。

彭德懷下死命令要在戰場上消滅掉這個叛徒。

爲此,紅二師的戰士們採用了“步槍排射”的方式,終於把郭炳生打成了蜂窩。

時隔九年,當14歲的侄子彭啓超突然出現在自己的眼前,彭德懷突然想起了悲憤舊事,纔會情不自控地說出了這樣的狠話。

話說得這麼狠,也反映出彭德懷愛這位侄子愛得深切。

1943年,彭德懷將侄子送往延安學習。

1944年,359旅南下抗日,彭啓超在彭德懷的安排下,被調往該旅南下,並於1946年陪王震赴重慶談判。

彭啓超回憶:“當時中央辦事處給我發了又皮鞋,說是要注意‘我軍的形象’,好‘方便工作’,我每天將它擦得鋥亮,天天穿在腳上,歡喜得不得了。後來回了延安,在去棗園的車上,伯父一個勁瞟我的腳,瞟得我渾身不自在。”後來,伯父要我“把鞋交回管理科,我不幹,問爲什麼。伯父反問我:‘五個農民才養活一個兵,這雙鞋要浪費多少農民的血汗?’我紅了臉,第二天就將皮鞋上交了。”

“皮鞋事件”之外,還有另一件事一度讓彭啓超想不通。

即1955年全軍授銜時,彭啓超原定是授予上尉的軍銜。

彭德懷在名單上看到了他的名字,就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說:“比他資歷老的人多了,上尉不夠用,給他定中尉吧。”

彭啓超知道自己的軍銜是上尉,卻被伯父降成了中尉,心裏很不痛快,去找伯父評理,說:“我憑我自己的戰功,難道評上尉高了嗎?”

彭德懷心平氣和地說:“如果你不是我的侄子,你應該是上尉軍銜,但正因你是我彭家的人,我才降你一級。瞭解內情的人會說你彭啓超憑自己的本事掙來的上尉軍銜,可不知道內情的人呢?他們會說因爲你是我侄子,所以才評上尉。萬人萬張嘴,我一張嘴怎麼去解釋?如果解釋不清,是不是會影響到我們軍隊的形象?”

彭德懷還提到了彭啓超的父親,說:“你父親在戰場上犧牲了,他連個軍銜都沒有,和他相比,你難道還不知足嗎?”

經伯父的開導,彭啓超終於想通了,不再爭軍銜。

在回去的路上,他拿出了伯父給他寫的信,裏面有一句話讓他很震動——“近水樓臺先得月,我偏要改成近水樓臺不得月,這不僅是我,也是我們黨能夠戰勝國民黨的重要法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