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如何定義剩男剩女?婚姻的本質是利益捆綁嗎?

此前光明日報刊文指出,“出生性別比”偏高已困擾中國多年。從1990年開始,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高出正常範圍(103~107),於2004年達到峯值121(即新生兒中每100個女嬰對應着121個男嬰)。然而,20至30年前的出生性別比問題,正轉化爲日趨嚴重的婚姻擠壓問題。根據測算,適婚年齡段人口的性別比正在持續攀升,20至30歲人口的性別比已達到111,到2030年將達到115。這意味着,超過10%的青年男性將成爲“剩男”,數量或達3000萬至5000萬之巨。

婚姻擠壓下,“剩男”“剩女”何去何從?傳統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觀念會改變嗎?彩禮會成爲現代人的婚姻絆腳石嗎?本期問吧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張翼,一起探討人口社會學及婚姻與家庭。

東家長2020:怎樣定義“剩男剩女”?離婚獨身的羣體算嗎?

張翼:所謂剩男剩女是一種習慣稱呼。在人口學和社會學中,經常計算30歲以上獨身男性和獨身女性的概率。但伴隨初婚年齡的推遲,所謂的剩男剩女的年齡也隨之而提升,所以要從定義角度,分別計算30歲以上未婚男性和未婚女性的數量及其比重,分別計算35歲及以上男性和女性未婚人口的數量與比重。在這個數據中,會分別計算未婚剩男或剩女,離婚剩男和剩女。

一般來說,學術研究還會通過問卷調查分析“自願單身”和“被動單身”問題。有些人的剩餘是自願不婚的剩餘,有些人的剩餘是被動成爲被剩男或被剩女。特別是離婚之後的剩男和剩女,有些是自願選擇的結果。但伴隨現代化社會自由程度的提升,自願剩男和自願剩女的數量與比重會增加。

午夜南瓜會變馬車:爲什麼剩男普遍集中在農村?而剩女又集中在城市?

張翼:剩男或剩女是社會定義。對每一個人而言,如果對社會壓力忽略不計,就無所謂剩男或剩女。但社會大環境下,有時候不得不遵循社會安排或者家庭的預期,即希望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人就步入婚姻殿堂。剩男一般是人力資本比如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這些人的物質基礎相對薄弱。在城市的人,收入只要有所保障,只要願意結婚,基本能夠找到結婚的對象。因爲人口的流動性,城市男如果在城市裏找不到對象,就會從農村裏找。爲了改善收入情況,農村女性會嫁給城市男性。如此的婚姻流動渠道,會使那些收入較低的、人力資本較低的農村男成爲剩男。

胖小葵:農村男適配城市女,靠譜嗎?婚姻是要經過刻意包裝才能獲得嗎?

張翼:人文主義不喜歡對剩男包裝培訓後輸入到剩女集中地區,以解決婚姻市場的適配問題。所以大多數人對此持拒斥態度。人是自我反思性的產物,也是人文化於意識的產物,是社會性的人。所以,單純從短缺與供給角度不能解決問題。爲了結婚而結婚,爲了完成父母親的願望而結婚,或者爲了生育子女而結婚等,都裹挾工具主義性質。愛情是我們時代最迷人的追求。

婚姻的本質是利益捆綁嗎

忘仙:婚姻的本質是利益捆綁嗎?婚姻制度會不會消亡?

張翼:利益問題是婚姻問題中不可避免的社會現象。社會個體的獨立程度越高,財產保護意識越強,婚姻雙方的個性越強,婚姻中就易於討論利益關係。不管是誰結婚,戀愛蜜月期過後,總會產生矛盾。面臨矛盾,關鍵雙方要找到解決相處的辦法。一有問題就通過離婚解決,這本身就誘導離婚率的攀升。離婚率高是與現代化伴生的社會現象。社會的現代化程度越高,離婚率就可能會越高。所以,一般而言發達國家的離婚率較高,發展中國家的離婚率較低。

而婚姻制度的消亡是一個歷史現象。比如北歐就出現了同居家庭,而且同居家庭逐漸多於婚姻家庭。這主要看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看社會個體的獨立程度,看同居法與婚姻法的接近程度。

nshshui:婚姻關係爲什麼會越來越利益化?

張翼:婚姻關係本來就具有利益性。在現代社會,由於離婚率的上升,也由於財產產權關係的明晰性,婚姻法保護夫妻雙方的財產利益和合法收入。正因爲如此,夫妻雙方的家庭背景地位、夫妻雙方的社會階層地位等經常相似,呈現門當戶對特徵。婚姻中的不良風氣很多,比如攀富,比如天價婚禮等。彩禮錢是一個社會問題。但彩禮錢取消之後,不一定都能夠結婚。比如社會地位的懸殊,就很考驗婚姻。男性一般接受下遷婚,女性一般傾向於上遷婚。在當前的社會,男性打造好自己的人力資本,或者提升自己的社會謀生能力,是易於結婚的重要基礎。

很多婚姻現象是社會現象在家庭這個私域的變相體現。有些婚姻的所謂“不良風氣”是被動“不良”。比如全村出嫁女孩都要彩禮,誰家不要反倒標新立異,會在隨大流的心理中也要彩禮。總的來說,學歷水平越高,自我選擇的可能性越大。這就是說,人力資本的提升是擺脫社會結構困局的必要前提。

朱儁坡:“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觀念是否過時?

張翼: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婚姻觀。父輩那代人的觀念裏,誰不結婚便是“不正常”。定居化社會,或者初步工業化的社會,婚姻圈直徑距離比較小,熟人社會易於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人們對婚姻質量的要求服從於家庭安排。這易於早結婚。現在,自我選擇與婚姻相對方的搜尋成本較大,受教育時期延長,工作不穩定增加,社會流動加速,這加大了結婚難度。所以,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沒有錯,但要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

@MagicWaltz:越長大越難有心動的感覺嗎?找不到另一半是因爲眼光高?

張翼:的確如此。要在自己青春歲月,最美好的年華尋找人生伴侶。伴隨年齡的增加,憧憬情感的衝動會降低,這種會有生理上的感覺。所以,在合適做什麼事的時間去做這件事,是最合適的安排,不要錯過社會安排的時間。個人的時間與社會的時間安排相一致,會減少很多摩擦。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能產生自己被剩下的看法。婚姻的締結,具有門當戶對的那種適配性。這裏所說的門當戶對,不一定非得是收入上的,家庭地位上的,也存在相貌上的適配性問題。但如果太過遷就自己單方面的想法,結婚的難度就大一些。所以,結婚終究是兩個人的願望,你要找的是你想結婚的時候,那個也希望與你結婚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