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绝大部分人认同一个人的观点时,这个观点并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因为可能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得到支撑这个观点和有悖于这个观点的更多真实信息。

但,对于总是曝光于媒体之下的足球和篮球顶级赛事来说,很多比赛的全程都是你我亲眼所见,大体的常识和真实信息早已印刻在绝大多数球迷的记忆里了。

而当一个人在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言之凿凿地疯狂输出自己的观点时,他可能并非是为了流量故意找喷,而是他在短时间很难获取全面而真实的信息作为论据,这是跨领域的知识匮乏,他也许只能依靠自己无知的印象来强行作为论据。

这种强行恶补或纯印象流的观点输出,是每天每时,数不清的网红、公知和博主在做的事。为什么他们非得说几句?因为有流量就有钱或曝光红利,蹭热点是最简单获取一定流量的方法,而热点领域千千万,每个人的知识储备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说得深入而正确,就算是大的领域之下的细分领域,知识差异也很大,就像你绝对不会同意让牙科医生给你做包皮手术一样,万一不小心拔掉了呢?

高晓松的电视节目《晓说》到了后期,当高把自己知道的干货都说得差不多了,就必然遇到了选题匮乏的问题,于是有一期,他毫无事实根据、只凭主观臆断地说世界杯都是被操控的之类的话,于是乎,每到一届世界杯那个视频就必上热搜,然后他就被一阵狂喷,最后只能道歉,2018年世界杯时他就就承认了自己的问题。

说出去的话,犹如覆水难收,但知道自己的观点有问题、有纰漏,能真诚道歉,也是一种层次。总比,有些人看到流量和钱,就像蒙古的双峰野骆驼日日狂奔不休地找水源一样,也像瞎子走钢丝,更像聋人推销耳机。留下来的都是屎一样的观点和永远被后人唾弃的厚厚黑料。

网络辩论,其实是一件让双方或最少某一方极其愤怒的事。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日日抽着烟熬夜,写出"这夜安静的只有静的声音"的惬意诗句,其实那么静的夜,他都是在写着杂文引经据典、强逻辑强讽刺地在锋锐战斗呢。最后,落得早逝的命运,死之前,他在文章中说自己依然不会原谅那些人。

后来在台湾的李敖也是写杂文和跟人争辩出了名,他和胡适一样都有考据癖和历史癖,跟人争辩的杂文里充满了一堆细致入微的引用,他读书多、分门别类藏书多,所以找资料应该挺快,但他写的杂文字数多,工程量巨大一定让他很累,于是他为了不让被喷对手看睡着,就写最恶心对方的杂文,总在文章里加一堆屎尿屁性下四路的文字。我觉得他这种风格,依然是源于对xx的愤怒。

大概十年前,方舟子毫无根据地说韩寒的书都是别人代笔的。于是乎,韩寒极其痛苦、绞尽脑汁想了一千个方法自证伸冤,最后只能晒出完整的《三重门》手稿,并失魂落魄、极其无奈地表示如果可以重来自己不会当作家写书了,言下之意是被方这种乱喷对血口搞怕了。但凡看过《三重门》的明白人,都不会觉得这书会是他爸写的。但造谣的方舟子,似乎毫发无伤,因为他的头发早就已经掉得所剩无几了。这就是方舟子高明的地方了,敲敲键盘、毫无成本就能让韩寒日日彻夜难眠狂掉头发了,极贱主义,大抵如此。

韩寒曾经敲敲键盘引领网络粉丝大军狂骂痛击高晓松和陆川,却终被更为阴险的方舟子敲敲键盘完胜。像极了有些在单位上聪明伶俐、事事处理得完美的年轻人,终究被领导的心机玩得跳脚团团转。

最近,篮球博主徐静雨说:周琦在篮球领域的成就高于范志毅在足球领域的成就。视频我恶心到没看完,因为我似乎看到了一位新的方舟子。你看,这两人的名字都有悖于逻辑:方舟子,船舟怎么可能是方的,除非是瞎子;徐静雨,都下雨了怎么可能静,除非是聋人。

我一位浙大博士后朋友如此评价此事:没有逻辑的人最爱强调逻辑。

最后我只说几个观点:

1 范志毅曾经拿过亚洲足球先生。

2 范志毅曾是水晶宫队队长,利物浦曾想买他,但为了国家队比赛他拒绝了。

3 范志毅作为中后卫,有一年甲A被徐根宝提上前锋位置结果拿了甲A金靴。

4 如果篮球普及程度和现在足球一样高,是世界第一运动,并且成员国一样多,还是十一人上场比赛,那么可能中国男篮的世界排名和现在国足没啥区别。

5 我记得有一年中国男篮去欧洲拉练,有个国家没有本国联赛,临时组建了一支国家队,结果战胜了没有姚明的中国队。甚至在中国男篮最强势的时期,毫不夸张地说可以从美国找到成千上万名比国家队更强的后卫。你看球,你也应该很清楚五人上场,有俩球星对于整体实力影响有多大。奥运八强的时期的中国男篮和现在比只是多了姚明、易建联和王治郅,仅此而已。当年在NBA打不上球的外援来CBA是乔丹科比詹姆斯的级别,如今依旧是,和中超有啥区别?五十步笑七十步而已。

6 如果巅峰李娜和中国某男子网球手合作拿到了冠军,按照徐静雨的逻辑,是不是中国男网强中国男篮七八个人档次了?

7 前CCTV5体育频道主管马国力有几段话让人认同,截图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