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絕大部分人認同一個人的觀點時,這個觀點並不一定是絕對正確的,因爲可能絕大部分人都沒有得到支撐這個觀點和有悖於這個觀點的更多真實信息。

但,對於總是曝光於媒體之下的足球和籃球頂級賽事來說,很多比賽的全程都是你我親眼所見,大體的常識和真實信息早已印刻在絕大多數球迷的記憶裏了。

而當一個人在自己並不熟悉的領域,言之鑿鑿地瘋狂輸出自己的觀點時,他可能並非是爲了流量故意找噴,而是他在短時間很難獲取全面而真實的信息作爲論據,這是跨領域的知識匱乏,他也許只能依靠自己無知的印象來強行作爲論據。

這種強行惡補或純印象流的觀點輸出,是每天每時,數不清的網紅、公知和博主在做的事。爲什麼他們非得說幾句?因爲有流量就有錢或曝光紅利,蹭熱點是最簡單獲取一定流量的方法,而熱點領域千千萬,每個人的知識儲備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什麼都懂、什麼都說得深入而正確,就算是大的領域之下的細分領域,知識差異也很大,就像你絕對不會同意讓牙科醫生給你做包皮手術一樣,萬一不小心拔掉了呢?

高曉松的電視節目《曉說》到了後期,當高把自己知道的乾貨都說得差不多了,就必然遇到了選題匱乏的問題,於是有一期,他毫無事實根據、只憑主觀臆斷地說世界盃都是被操控的之類的話,於是乎,每到一屆世界盃那個視頻就必上熱搜,然後他就被一陣狂噴,最後只能道歉,2018年世界盃時他就就承認了自己的問題。

說出去的話,猶如覆水難收,但知道自己的觀點有問題、有紕漏,能真誠道歉,也是一種層次。總比,有些人看到流量和錢,就像蒙古的雙峯野駱駝日日狂奔不休地找水源一樣,也像瞎子走鋼絲,更像聾人推銷耳機。留下來的都是屎一樣的觀點和永遠被後人唾棄的厚厚黑料。

網絡辯論,其實是一件讓雙方或最少某一方極其憤怒的事。新文化運動時期,魯迅日日抽着煙熬夜,寫出"這夜安靜的只有靜的聲音"的愜意詩句,其實那麼靜的夜,他都是在寫着雜文引經據典、強邏輯強諷刺地在鋒銳戰鬥呢。最後,落得早逝的命運,死之前,他在文章中說自己依然不會原諒那些人。

後來在臺灣的李敖也是寫雜文和跟人爭辯出了名,他和胡適一樣都有考據癖和歷史癖,跟人爭辯的雜文裏充滿了一堆細緻入微的引用,他讀書多、分門別類藏書多,所以找資料應該挺快,但他寫的雜文字數多,工程量巨大一定讓他很累,於是他爲了不讓被噴對手看睡着,就寫最噁心對方的雜文,總在文章里加一堆屎尿屁性下四路的文字。我覺得他這種風格,依然是源於對xx的憤怒。

大概十年前,方舟子毫無根據地說韓寒的書都是別人代筆的。於是乎,韓寒極其痛苦、絞盡腦汁想了一千個方法自證伸冤,最後只能曬出完整的《三重門》手稿,並失魂落魄、極其無奈地表示如果可以重來自己不會當作家寫書了,言下之意是被方這種亂噴對血口搞怕了。但凡看過《三重門》的明白人,都不會覺得這書會是他爸寫的。但造謠的方舟子,似乎毫髮無傷,因爲他的頭髮早就已經掉得所剩無幾了。這就是方舟子高明的地方了,敲敲鍵盤、毫無成本就能讓韓寒日日徹夜難眠狂掉頭髮了,極賤主義,大抵如此。

韓寒曾經敲敲鍵盤引領網絡粉絲大軍狂罵痛擊高曉松和陸川,卻終被更爲陰險的方舟子敲敲鍵盤完勝。像極了有些在單位上聰明伶俐、事事處理得完美的年輕人,終究被領導的心機玩得跳腳團團轉。

最近,籃球博主徐靜雨說:周琦在籃球領域的成就高於范志毅在足球領域的成就。視頻我噁心到沒看完,因爲我似乎看到了一位新的方舟子。你看,這兩人的名字都有悖於邏輯:方舟子,船舟怎麼可能是方的,除非是瞎子;徐靜雨,都下雨了怎麼可能靜,除非是聾人。

我一位浙大博士後朋友如此評價此事:沒有邏輯的人最愛強調邏輯。

最後我只說幾個觀點:

1 范志毅曾經拿過亞洲足球先生。

2 范志毅曾是水晶宮隊隊長,利物浦曾想買他,但爲了國家隊比賽他拒絕了。

3 范志毅作爲中後衛,有一年甲A被徐根寶提上前鋒位置結果拿了甲A金靴。

4 如果籃球普及程度和現在足球一樣高,是世界第一運動,並且成員國一樣多,還是十一人上場比賽,那麼可能中國男籃的世界排名和現在國足沒啥區別。

5 我記得有一年中國男籃去歐洲拉練,有個國家沒有本國聯賽,臨時組建了一支國家隊,結果戰勝了沒有姚明的中國隊。甚至在中國男籃最強勢的時期,毫不誇張地說可以從美國找到成千上萬名比國家隊更強的後衛。你看球,你也應該很清楚五人上場,有倆球星對於整體實力影響有多大。奧運八強的時期的中國男籃和現在比只是多了姚明、易建聯和王治郅,僅此而已。當年在NBA打不上球的外援來CBA是喬丹科比詹姆斯的級別,如今依舊是,和中超有啥區別?五十步笑七十步而已。

6 如果巔峯李娜和中國某男子網球手合作拿到了冠軍,按照徐靜雨的邏輯,是不是中國男網強中國男籃七八個人檔次了?

7 前CCTV5體育頻道主管馬國力有幾段話讓人認同,截圖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