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圳打造“無廢城市”樣本:一年建築廢棄物1億立方米,資源化利用率超97%

2019年4月,廣東省深圳市入選全國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至今已經接近兩年時間。目前,深圳的“無廢城市”進展如何?

2021年3月25日上午,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通報廣東省“無廢城市”建設總體安排,介紹深圳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經驗做法。

“深圳面積僅1997平方公里,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以建築廢棄物爲主的固廢產生量非常之高。深圳以試點建設爲契機,新建投產46個項目,將各類固體廢物本地無害化處置能力提升到6.5萬噸/日,資源化利用處置能力提升到14萬噸/日,均比試點前增加了一倍以上。”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固體廢物和化學品處處長林衛強表示。

據瞭解,深圳建築廢棄物體量一年大概有1億立方米,每天達到了40萬噸左右,建築廢棄物佔深圳固廢總量的90%。“深圳市做了探索,現在拆除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超過了97%,除了沒辦法進行資源化利用的,能夠利用的全部都進行了回用。”林衛強說。

深圳建設“無廢城市”

2019年4月,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篩選確定了11個城市作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分別爲廣東省深圳市、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安徽省銅陵市、山東省威海市、重慶市(主城區)、浙江省紹興市、海南省三亞市、河南省許昌市、江蘇省徐州市、遼寧省盤錦市、青海省西寧市。

什麼是無廢城市?這並不是指沒有固體廢物產生,也不意味着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發展理念爲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無廢城市”建設的遠景目標是最終實現整個城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和處置安全。

作爲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土地總面積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在建設“無廢城市”上,需要直面短板弱項,以最大力度提升利用處置能力。

在生活垃圾方面,深圳出臺《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強制開展分類管理,同時創新社會督導員制度,實施“蒲公英”公衆教育計劃,在5500多個居民區設置2.2萬個分類投放點,建成中轉及處理設施122處。

“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量達到1.6萬噸/日,扣除能源化焚燒發電的部分廚餘垃圾,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率仍然可以達到42%,位列全國前列。在建築廢棄物方面,深圳在全國率先出臺《深圳市建築廢棄物管理辦法》,《辦法》提出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制度,也就是建築廢棄物限額排放制度。在綠色發展方面,清理淘汰1130家落後企業,完成604家企業清潔生產審覈,認證139個綠色製造體系,建設1426個‘無廢城市細胞’,提升綠色低碳化發展和生活水平。”林衛強表示。

而在建築垃圾上,深圳印發了《深圳市建築廢棄物管理辦法》,根據施工工地,的面積和類型、對外運土石方進行總量控制。同時,以限額排放制度爲引領,推動綠色設計、裝配式建築建設,新增綠色建築面積已達到了1699萬平方米。

此外,深圳建築廢物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地鐵施工產生的工程渣土和泥漿非常之多,佔建築廢棄物七成,這些都是乾淨的砂泥。當前禁止河砂開採,同時海砂開挖也受到限制,因此推動工程渣土資源化利用是非常有意義的。所以深圳也是下大成本,高標準建設這一批工程渣土、砂土分離和資源化利用的設施,分離出來的砂子和粗顆粒骨料有多少市場消納多少,剩下的泥也進行資源化利用,包括正在探索免燒結的制磚技術,高效燒結、低排放燒結技術來解決剩下泥餅的利用問題,推動工程渣土就地資源化利用。

據瞭解,目前深圳以試點建設爲契機,新建投產46個項目,將各類固體廢物本地無害化處置能力提升到6.5萬噸/日。此外,深圳也加強區域和城市間的協同處置,打通了城市間固廢設施的資源共享,實現了各類固體廢物100%無害化處置。其中,深圳原生生活垃圾實現全量焚燒和零填埋,建築廢棄物也形成了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態勢,危險廢物本地收運處置能力增長31%,污水處理廠污泥實現全部資源化利用和零填埋。

另外,深圳以科技賦能智慧管理,全面建成全覆蓋、全鏈條閉環監管體系。深圳在環保系統裏投入1.58億元全面建成智慧環保監管平臺,把危險廢物、醫療廢物、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建築廢棄物、市政污泥這幾大類廢物GPS+視頻等智慧監管設施設備和數據全部接進了大的智慧網絡平臺裏,實行全過程的智慧監管,打造大數據庫監管體系。

廣東“無廢城市”大邁步

2021年2月1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了《廣東省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旨在以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爲引領,圍繞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三個關鍵環節,創新體制機制、優化建設模式、引導全員參與,着力解決當前固體廢物產生量大、利用不暢、非法轉移傾倒和處理處置能力結構性失衡等問題,逐步構建“無廢城市”建設長效機制。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金鑾在發佈會上表示,廣東固廢污染防治取得積極進展。到2020年底,廣東省共有137家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具備年處理能力772.8萬噸,其中無害化處置能力107.2萬噸/年,危險廢物處置能力不足、結構性不均衡的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廣東省建成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22家,集中處置能力519.4噸/天,有效保障疫情醫療廢物100%安全無害化處置。創建了一批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示範項目,到2020年底全省創建33個示範項目,新增年資源化利用能力2160萬噸。

“但(廣東固廢污染防治)也還存在監管體系不健全、資源化利用不充分、處置能力不均衡等問題。”陳金鑾坦言。

爲此,《工作方案》明確試點目標是:到2023年底,各試點城市在推行綠色工業、綠色生活、綠色農業,培育固體廢物處置產業,推行固體廢物多元共治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工業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水平全面提升、危險廢物全面安全管控、主要農業廢棄物有效利用。無廢試驗區協同機制初步建立,區域聯動不斷加強、合作更加廣泛深入。

爲什麼如此設置試點目標?

陳金鑾表示,重在促進各種“無廢城市”建設模式在廣東的探索。比如,深圳市作爲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要初步形成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的發展模式,率先爲特大城市探索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無廢城市”建設示範經驗,以“無廢城市”創建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而珠三角其他城市,要重點在推行綠色工業、綠色生活以及培育固體廢物處置產業、推行固體廢物多元共治方面探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無廢城市”建設示範經驗。對於粵東西北城市,則因地制宜在實施綠色園區、綠色礦山、綠色農業以及提高風險防控能力等方面探索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無廢城市”建設模式。

爲實現試點目標,結合廣東城市特色,《工作方案》提出6項任務:

一是推行工業綠色生產,加快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在家電、建材、機械、汽車、電子信息、化工、紡織等行業創建一批綠色設計產品、綠色供應鏈和綠色工廠;在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電鍍等重點行業推行以固體廢物減量化和資源化爲重點的清潔生產技術,實施強制清潔生產審覈。

二是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推動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擴大可降解塑料產品應用範圍;制定生活垃圾分類分流辦法,建立完善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與分類資源化處置體系。

三是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推動農業廢棄物回收利用。推廣“果沼畜”“菜沼畜”“茶沼畜”等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種養循環的多種生態農業技術模式;探索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獎勵或使用者押金返還等制度。

四是加快設施建設,推動固體廢物收集處置能力匹配化。加快構建與固廢產生和處置相匹配的收集、中轉、貯存網絡,將固體廢物分類收集及無害化處置設施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範圍,保障設施用地。

五是完善機制體制,推動固體廢物全過程精細化管理。充分運用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實現固體廢物收集、貯存、轉移、處置環節信息化、可視化;健全危險廢物風險管控機制。

六是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相關技術與產業發展。推動住宅區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危險廢物全過程精細化管理、危險廢物快速鑑別、飛灰資源化等關鍵固體廢物技術的研發集成與示範;落實現有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政策。

(作者:陳潔 編輯:耿雁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