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不住“真香定律”華爲在5年後的今天還是申請支付牌照了

摘要:一向不準備拿支付牌照的華爲最終還是忍不住出手了。華爲此前接觸的訊聯智付於3月25日發生了信息變更。華爲技術有限公司成爲訊聯智付的唯一股東,原股東上海沃芮歐退出。

先前不準備拿支付牌照的華爲最終還是出手了。

近日,本報記者注意到,華爲此前接觸的深圳市訊聯智付網絡有限公司(下稱“訊聯智付”)於3月25日發生了信息變更。華爲技術有限公司成爲訊聯智付的唯一股東,原股東上海沃芮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沃芮歐”)退出。

一直以來,華爲給外界的聲音就是對支付牌照不感興趣。直至今年2月,有消息稱,華爲已收購持牌支付機構訊聯智付,而且還招聘了大量支付業務相關崗位如電商支付、移動支付等。

在智能手機普及的時代,移動支付已經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分離不開。同樣作爲手機品牌的小米早把支付牌照收入囊中,且已經建立了自己的金融生態。

5年前,時任華爲雲服務部總裁的蘇傑表示,華爲不會申請支付牌照。他認爲,“一個企業必須有自己的邊界意識”。

如今這個邊界被打破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遲到了多年的支付牌照,能否讓華爲後來居上?

訊聯智付多次被轉手

訊聯智付於2013年6月18日在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前海註冊工作組登記成立,註冊地位於深圳前海,由中興軟件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興軟件”)出資,初始註冊資本1億元。

2014年7月10日,訊聯智付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准許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互聯網支付和移動電話支付、數字電視支付業務。並於2019年7月10日順利完成續展,同時主動終止數字電視支付業務。

官網信息顯示,訊聯智付的主要產品包括聚合支付,整合了微信、支付寶等主流支付方式,商戶接入聚合支付產品可以同時支持多種二維碼支付渠道,提供支付、退款、查詢、預下單等接口功能;聯網通匯,致力於擴大支付應用場景,向證券業機構、直銷銀行、互聯網金融平臺等客戶提供資金支付結算服務。

事實上,在華爲接盤之前,訊聯智付的股東也曾發生變更。

2016年6月17日,中興通訊(證券代碼:000063)發佈公告,出售其全資子公司中興軟件擁有的訊聯智付90%股權,作價約人民幣3.83億元。

同年8月10日晚間,中興通訊公告稱,收到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下發的《關於深圳市訊聯智付網絡有限公司變更股權結構的批覆》,同意中興軟件向上海沃芮歐出售訊聯智付90%股權。

彼時,按照股權比例計算,訊聯智付整體的估值約4.26億元。作爲擁有互聯網支付和移動電話支付業務的支付機構,這個估值在當時並不低。在被中興通訊控股時,訊聯智付最代表的產品就是“中興付”。

中興通訊披露的數據顯示,訊聯支付在2015年虧損了1121.7萬元,2016年第一季度就虧損了277.6萬元。

一年半之後,上海沃芮歐再次增資訊聯智付,成爲後者的唯一股東,持股100%。訊聯支付的註冊資本在2018年1月15日增至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沃芮歐是證通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證通股份”)的全資子公司,法定代表人爲王關榮。天眼查信息顯示,目前王關榮還是訊聯智付的董事長兼法定代表人。證通股份曾打造了支付結算、徵信認證、財富管理、綜合金融、IT輸出等多個金融版塊,且拿下第三方支付、基金銷售、融資租賃等多個金融牌照。

移動支付時代,支付牌照是“香餑餑”,也是一個經常出現問題的領域。

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多年以來,支付機構被處罰已經是常態化,訊聯智付也沒能逃脫。2020年11月,訊聯智付首次收到央行罰單,因未按規定建立有關制度辦法或風險管理措施被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罰款人民幣9萬元。

且訊聯智付曾因“爲數據公司強制扣取信用風險評估費”被頻頻投訴,且部分投訴用戶稱已經退回損失,這表明訊聯智付確實存在該不合規行爲。

支付牌照有必要嗎?

華爲最終沒能抵得住“真香定律”。

很早之前,華爲就已經有支付業務,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基於NFC技術的Huawei Pay。2016年,華爲與銀聯合作首次推出Huawei Pay,和Apple Pay、Samsung Pay一樣,只需要在手機“碰一碰”觸碰NFC設備的瞬間就能夠喚起支付界面,而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需要打開程序並“掃一掃”才能完成支付。

目前,Huawei Pay已經覆蓋交通、商超、便利、電商、餐飲、生活服務等多個場景。特別是在交通領域,截至2020年末,Huawei Pay交通卡已支持59張手機交通卡,覆蓋全國312個城市。

Huawei Pay推出後也引起一波熱潮,多個手機廠商都推出了手機Pay。手機Pay實際就是在移動支付環節只提供技術並不直接介入結算。

明明只需要“碰一碰”就可以完成支付,大大增加了效率,但更多的消費者更願意使用多步驟的“掃一掃”支付。

有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支付寶和微信已經佔據大部分份額,這是很多手機廠商推出手機Pay的原因之一。但由於支付寶、微信支付覆蓋範圍較廣,通過二維碼付款已經成爲很多消費者的支付習慣。再者手機Pay還面臨收銀員培訓、場景推廣及分潤模式等問題。

一位消費者對本報記者坦言,在線下購買商品時很想使用手機Pay,但很多商家並不支持;有支持的商家也基本不用,有的收銀員嫌麻煩。

手機Pay在中國市場逐漸走向邊緣化。很多手機廠商可以專注海外市場,已經有巴基斯坦、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支持Huawei Pay。

華爲的多款手機也支持Huawei Pay,且已經躋身國內手機銷量最高的手機品牌。數據顯示,華爲在2020年全年的手機出貨量達1.25億,市場佔有率高達38.4%。

“但僅通過單獨的手機廠商,和都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智能相比,Huawei Pay的體量要小得多。更何況,2020年第四季度華爲手機銷量驟降34.5%,且在無芯片可用的狀態下,未來華爲手機銷量持續下降的可能性較大。”上述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稱。

也有人稱,二維碼只是移動支付發展的一個階段,隨着技術的不斷更迭,手機Pay的問題將得到進一步解決,NFC支付、刷臉支付、無感支付等纔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當然,此時華爲拿下支付牌照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間。

華爲有豐富的消費場景,已經拓展了智能家居、物聯網業務、智能汽車等領域。另外,華爲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近日宣佈,華爲HMS月活用戶已經超過5.8億,華爲HiLink生態用戶超過5000萬,華爲連接設備超過10億臺。

上述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有了支付牌照,華爲憑藉高粘度用戶和場景可以開展信貸、消費金融等金融業務,創造更多的支付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