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心,有人用奶茶“割韭菜”

文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 裏雨曦 實習生 郭怡伶

喜茶、奈雪的茶等奶茶品牌的火爆,讓不少人看到了商機,風口之上,許多“快招公司”藉此編織起奶茶一夜暴富的神話,用甜蜜、溫潤的奶茶,“割起了韭菜”。

據《財經國家週刊》記者調查,這些公司用短時間包裝出“爆款”品牌,大規模快速招商,賺取鉅額加盟費。但加盟者“入夥”後,往往會發現實際經營效果與這些招商品牌宣傳的情況背道而馳。

“快招公司”管生不管養,沒有運營和服務支持,最終奶茶門店難以盈利,損失慘重。

奶茶界“李鬼”

在網上搜索喜茶、奈雪的茶、一點點、茶顏悅色等奶茶品牌,除了正規官網,還能輕易發現各種仿冒品牌的“李鬼”。

比如,記者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喜茶加盟”後,頁面出現了諸多相關網站,其中大多赫然標有喜茶官方品牌標識,並標註喜茶官方加盟,站內設計也充斥着喜茶產品和喜茶元素。

記者通過網站引導,填寫相關信息後,很快接到了一位自稱爲喜茶品牌加盟經理的電話。這位經理向記者詳細“介紹”了喜茶合作模式:喜茶目前並非所謂加盟模式,而是商家與喜茶公司合營,一家喜茶門店需要商家投入200萬元資金參與合營,獲利後利潤分成爲喜茶50%、商家40%、大區經理10%。

而據記者瞭解,喜茶全部門店均爲直營模式,喜茶方面曾多次在官方網站、微博等渠道強調,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加盟。記者隨後聯繫喜茶相關人員,對方也明確否認前述經理所謂的合營模式的存在。

事實上,“快招公司”仿冒知名奶茶品牌加盟,只是吸引加盟者的一種手段,其背後的真實目的,是向加盟者推介全新的奶茶加盟品牌。

記者在一個仿冒“一點點”品牌的加盟網站上留下聯繫方式後,一位自稱“一點點工作人員”的人士與記者取得聯繫,簡單介紹完一點點的合作模式後,便稱一點點屬於二代奶茶品類,目前江浙滬很多加盟商都在選擇三代奶茶品類的投資,並向記者推薦了一個名爲“何必問”的奶茶品牌。

對方發給記者的資料顯示,何必問被宣傳爲臺灣地區知名奶茶品牌,目前正在大陸推廣,極富市場空間。此外,宣傳資料還赫然顯示:何必問品牌已經聯手故宮文創旗下IP、央視“國家寶藏”IP,極具營銷優勢。

從合作模式看,這一品牌的合作有單店模式和區域代理模式,費用在5萬-25萬元不等。

“一點點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何必問品牌在各地加盟店的火爆景象後表示,何必問品牌目前正在全國推廣階段,是很好的入駐時機。未來,品牌方在營銷方面會給予商家極大的支持,並定期邀請明星駐唱,幫助門店推廣。商家如有意向,可以前往何必問品牌在杭州的總部進行考察。

當記者詢問何必問與一點點的關係時,對方表示,兩者屬於同一個運營集團,經營由這家運營集團統一負責。

記者隨後查詢工商資料發現,國內目前並沒有何必問品牌門店,該人士向記者展示的“何必問”商標隸屬於杭州芃潮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股東宋娟、王浩,而一點點品牌則隸屬於生根餐飲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樓更深,與何必問無任何關聯。

混亂的是,而後幾天,更有多位自稱“一點點工作人員”的人士聯繫記者推薦加盟,當被問及何必問與一點點的關係時,皆稱兩個品牌沒有關係。然而,當記者追問奶茶加盟問題時,則再次被推薦了多個其他品牌。

一些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這些不知名的奶茶加盟品牌即“快招公司”,他們把網站仿冒成喜茶、一點點等知名奶茶品牌的加盟網站,通過競價排名,明晃晃出現在搜索結果的前列。“快招公司”通過引流獲得加盟者信息,向加盟者推薦其他品牌,從中獲利。

餡餅還是陷阱

這些“快招公司”真能幫加盟者成功創業、“日進斗金”嗎?

“我們剛剛有一個客戶在河北那邊開了4個門店,每個月的純利潤就有十幾萬。”前述自稱“一點點工作人員”的人士爲記者描繪了很好的盈利前景。

然而,看上去美味的餡餅,背後卻往往是陷阱。

近些年,很多人通過“快招公司”加盟奶茶店,而後發現實際經營情況與“快招公司”描繪的暴富情況大相徑庭,可謂步步是“坑”。

80后王瑞(化名)就是這樣一位“受害者”。她被“快招公司”勾畫的某品牌奶茶美好的發展前景說服,辭掉工作,在前往該品牌奶茶總部參觀的當天便交了加盟費。

簽約之後,工作人員的冷淡與前期說服加盟時的熱情形成強烈反差,王瑞已無法回頭地走向了“快招公司”佈下的陷阱。

在選址階段,該奶茶品牌地區代理隨便找了幾個地方推薦給她:一個在老舊商場裏,另外幾個都在街道拐角或巷子深處,人流量極低。王瑞與地區代理爭論後,對方纔推薦了一個新商場的位置,每月租金1.2萬元,但因爲商場也剛剛開業,人流仍然不算多。

購買設備時,王瑞也栽了跟頭。她分別花費4000元、1000元從公司購買了收銀系統和冰箱,公司稱是專門配備,給予加盟商優惠。而在後續使用過程中王瑞發現,收銀系統卡頓,冰箱漏水、冷凍層工作不順等問題層出不窮。她後來從專收二手設備的人士處得知,很多品牌加盟公司會回收舊設備,找人翻新,再賣給加盟商。

在籌備階段,除去前期加盟費、房租、裝修外,品牌方還不斷以品牌管理費、公關費、員工培訓費、大衆點評推廣費等各種名目向王瑞收取費用,到開業前夕,她花掉了近二十萬元。

伴隨着一個個“深坑”,王瑞的奶茶店終於開起來了,但是訂貨的“套路”又隨之而來。

王瑞告訴記者,她發現,公司訂貨單裏,紅茶78元一包,淘寶上相同規格的只要55元;25kg的植脂末700元一袋,淘寶只要450元;20kg的波霸珍珠400元,淘寶只要250元。對照下來,幾乎所有的材料,在公司裏訂購的都要比淘寶貴至少1/3。

王瑞回憶,她去往公司總部考察時,看到持續播放的視頻廣告:“銷售營業額10456元,銷售杯數878杯。”但在自己開業的兩個星期裏,王瑞每天的流水不過200多元,賣出去的奶茶只有20杯左右。最後,奶茶店嚴重入不敷出,王瑞只好選擇關掉店鋪。

覺得事有蹊蹺的王瑞登錄商務部網站,經查詢發現,她加盟的奶茶公司並沒有特許經營備案,也沒有招商加盟資質。心灰意冷的她只能選擇將該品牌告上法庭。

王瑞的經歷並非孤例,近些年,在各種社交平臺和公開報道中,都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一步步踏進“快招公司”埋下的深坑。誇大、虛假宣傳,僞造、利用權威媒體、綜藝節目爲其背書,用“一夜暴富”的盈利前景給加盟者洗腦,與此同時,承諾爲加盟者配套相關服務和營銷支持,打消加盟者的最後顧慮……如此種種“套路”,使衆多加盟者最終“繳械投降”,落入陷阱。

監管和行業規範都不能少

對於“快招公司”擾亂市場的手段,許多被仿冒的連鎖奶茶品牌也是苦不堪言。

“因爲‘快招公司’違規成本低,即使打擊了一些,過段時間換張皮囊,又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除之不盡。”喜茶方面對記者表示,公司法務通過各種手段維權,目的在於保護品牌,也希望消費者利益不受侵害,但是收效甚微。

目前,喜茶已經在各官方渠道明確強調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加盟,甚至在每張銷售小票上都註明了有關字樣。一點點的官方網站也明確了其官網爲品牌唯一網站,無其他附屬品牌。

記者調查發現,被“快招公司”割韭菜的大多是年輕羣體。一方面是由於年輕羣體對於奶茶行業的偏好,另一方面,奶茶行業的准入門檻較低,容易吸引初出茅廬、涉世未深的年輕人。

餐飲行業分析師康健認爲,之所以很多割韭菜的“快招公司”會選擇奶茶作爲載體,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奶茶行業成熟的產品體系和供應鏈已經基本解決了產品的問題,“快招公司”只需要創造和包裝一個品牌即可,幾乎沒有難度。

也因此,除了繼續加強監管和打擊力度,奶茶行業本身也需要進一步自我規範和提升。

“在這個行業打造經典品牌是有空間的,但是目前國內的發展模式大多是依靠資本運作,品牌沒有耐心深耕行業,賺快錢、割韭菜的情況極爲普遍。”餐飲品牌戰略顧問王冬明認爲,目前奶茶行業缺少打造經典品牌的土壤和環境。

他進一步表示,這幾年奶茶加盟的名聲越來越不好,主要原因就在於許多品牌向加盟商描繪的收益率太高、前景太好,不考慮行業運營的實際成本,單純畫大餅。由此,奶茶開放加盟速度過快,品牌過多且魚龍混雜,市場容量幾近飽和,最終導致加盟商的成活率很低。

一位行業資深人士提醒,年輕人不要寄希望於天上掉餡餅,加盟奶茶店並不是容易的創業方式,也可能會掉進“快招公司”的陷阱,希望年輕人理智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