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朝向集團

  2021年4月2日,廣東省足球運動中心、廣東省足球協會發布《2020年廣東省足球產業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廣東省足球運動中心於2019年專門立項,委託深圳市朝向集團有限公司對廣東省足球產業進行全景式研究,項目得到了廣東省體彩公益金資助。

  項目分三期完成,首期報告《2019年廣東省足球產業研究報告》已於2020年5月發佈,是國內首次採用國際前沿的數據模型測算法來研究中國足球產業的報告,其科學性、準確性和權威性得到業內的高度認可及市場廣泛關注。這是我國迄今爲止第一份省級足球產業報告,開創了省級單位在體育細分領域統計工作的歷史。

  本次發佈的《報告》爲項目第二期研究成果,共8萬餘字、137張圖表。《報告》分爲四大章節,追蹤記錄廣東省足球產業規模的發展趨勢,開拓廣東省足球人口研究專題,深入剖析廣東省足球培訓市場,並對疫情下的廣東職業足球和歐洲職業足球進行了對比呈現。爲客觀準確反映疫情下足球產業的態勢變化,《報告》在深入產業一線調研的基礎上,進行了數據模型優化、統計標準細化、研究方式迭代,確保研究結果高度貼合產業發展階段特徵。

  疫情對足球產業的衝擊直接而顯著,產業基礎和發展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本期報告重點觀察特殊時期的廣東省足球產業規模變化和各細分市場的分化。爲了多維度交叉印證產業數據,首次對廣東省足球人口總量及消費市場規模進行測算,從人口指數分析和挖掘廣東省足球產業的市場潛力。從探究產業發展邏輯到案例分析再到全球視角,《報告》繼續探索足球產業統計工作新思路,力圖構建更加成熟、更具行業參考意義的統計體系。

  2020年的中國足球發展,值得歷史銘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足球發展的步伐,或許未來提前到來。《報告》堅持開創性的、國際化的新型研究方法,全方位、顆粒度更細化地觀察廣東產業變動趨勢和程度,用數據客觀記錄具有特殊意義的行業足跡,爲推動足球行業乃至體育行業的發展貢獻一份研究的力量。

  疫情引六大產業板塊表現分化  個人消費引領產業復甦

  《2019年廣東省足球產業研究報告》圍繞足球核心產業鏈,建立了一套國際前沿標準的數據模型,構建了由足球培訓、足球賽事、足球媒體、足球衍生品、足球用品、足球場地6大板塊組成的產業鏈結構。通過對各板塊進行深度的行業走訪和細緻的桌面研究,綜合行業信息梳理出16個具有成熟商業模式的細分市場作爲產業規模研究範圍。首次測算出2019年廣東省足球產業規模總量爲188.81億元。

  本期《報告》優化數據模型,對廣東省足球產業進行全範圍覆蓋,以產值數據爲切入點分析2020年廣東省足球產業在疫情影響下的變化。

  2020年廣東省足球產業產值總規模最終測算結果爲166.57億元,比2019年減少22.24億元,下降11.8%。本報告在2019年底曾預測,正常發展趨勢下2020年廣東省足球產業規模將擴大至248.99億元,穩健估計,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廣東省足球產業規模縮水82.42億元。

  整體評估2020年足球產業6大市場板塊,足球賽事市場同比下降幅度最大,爲69.3%。足球賽事市場規模主要受兩方面影響:一方面,2020年職業賽事改爲賽會制,賽事場次減少且嚴格限制觀衆入場觀賽,大大降低了職業賽事的商業價值;另一方面,職業俱樂部注資方、贊助商的財務業績波動不可避免地影響其在職業足球上的支出;足球場地市場規模同比增幅25.5%,是唯一有增長的板塊。這主要得益於新增場地數量的大幅上升帶來的足球建造市場規模擴大,全省存量足球場地數量的繼續上升,帶動場地維護收入以及場地租賃收入上漲。足球衍生品以56.9%的佔比成爲市場規模最大的板塊,同比下降7.2%,其中足球遊戲和足球保險兩個細分市場均有不同程度的逆勢上揚,整體板塊下降主要受足球彩票市場的拖累。

  《報告》測算結果顯示,疫情打斷了廣東省足球產業高速增長態勢,部分板塊有大幅度下降,但是在個人消費引領下快速復甦,整體表現仍好於預期,表現出一定的韌性。體現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大部分以個人直接消費爲主的足球產品及服務快速反彈,充分釋放前期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市場韌性較強、收入快速恢復,比如足球彩票收入、社會足球場地租賃收入、足球用品製造及貿易收入等。與之相對應的,主要依賴企業投入來獲取收入的足球產品及服務受到的衝擊更大,短期內難以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但是這些細分市場藉此進行深度調整,逐步迴歸理性水平,迎來變革契機。

  廣東足球人口規模達1698萬人  足球消費潛力有待釋放

  《報告》首次對廣東省足球人口總量及消費市場規模進行測算。在廣東省21個地級市開展街頭隨機攔訪式抽樣調查,調研廣東省足球人口的特徵、分佈、消費能力、消費意願、消費潛力等有關信息,總結歸納廣東足球人口消費市場的發展規律以及未來前景。

  《報告》從產業角度定義足球人口,特指2019年有參與過/觀看過足球賽事,或有購買過足球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年齡在14歲以上的廣東省常住居民。鑑於青少年參與足球運動的行爲受校園足球開展情況、家長意願度等外界影響較大,此類人羣的足球運動參與行爲延續性難以評估,消費支出與家長消費行爲密切相關,因此本報告調研對象爲全省14歲以上常住人口。

  《報告》測算得出,2019年廣東省足球人口總量爲1698.2萬人,足球人口比例(即足球人口在14歲以上常住人口中佔比)爲17.6%。從足球人口比例來看,梅州以28.3%居全省21個地級市首位,共有9座城市的足球人口比例超過全省平均值。從足球人口總量來看,廣州以240.9萬人位居全省21個地級市首位,廣深地區足球人口總量佔全省27.7%,珠三角地區足球人口總量佔全省54.0%。

  廣東省足球人口畫像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足球人口男女比例呈六四開,平均年齡爲26.4歲,校園足球人口占比較高。足球人口主要通過觀看足球賽事體驗足球,直接參與足球運動的足球人口比例不高(12.9%)。在參與型足球人口(參與過足球賽事、非正式組織的友誼賽或自由約球的足球人口)中,踢球頻率在每月2-3次及以上的佔比近六成。

  《報告》的消費型足球人口是指,在過去一年消費了足球相關產品或服務的足球人口。《報告》測算得出,廣東省足球人口中消費型羣體佔比60.2%,人口總量爲1022.1萬人。2019年廣東省足球消費規模爲246.1億元。其中,2019年廣東省足球彩票年銷售金額(即足球人口的足球彩票消費規模)爲97.9億元,廣東省足球產品及服務消費規模(除足球彩票外)爲148.2億元。2019年珠三角地區足球消費規模爲164.2億元,在廣東省佔比66.7%,其中廣深兩市足球消費規模爲87.7億元。

  《報告》測算,廣東省足球人口2019年足球相關產品及服務人均年消費金額爲1450.2元。其中,從人均消費金額來看,觀賽出國遊的金額最高,達12187.5元;具體到各地區來看,廣深兩市足球人口2019年足球相關產品及服務人均年消費金額爲1473.9元,略高於全省均值。

  從2019年足球相關產品及服務人均消費選擇佔比來看,無論從全省來看,還是珠三角地區或廣深地區來看,足球用品都是最普遍的消費品類,在全省佔比最高達到77.6%。而在足球衍生品消費中,紀念款球衣、球鞋類足球衍生品、周邊最受消費型足球人口歡迎,其次是杯子、手機殼、U盤等實用性物品。衍生品、周邊作爲傳播足球文化的優質載體,未來或可發展相關產業,拓寬足球文化傳播渠道。同時,研究發現,足球人口在直播觀賽方面的消費較少,未來或可着力於探索更合理的賽事直播營運模式,挖掘線上消費模式的巨大潛力,培養足球人口的付費習慣,提升足球消費市場規模。

  根據《報告》,2020年突發的新冠疫情對消費型足球人口在足球產品及服務上的消費造成了小幅度的影響。約五成足球人口表示與疫情發生前相比,消費基本持平,其次有三成足球人口表示消費小幅下降。但從長遠來看,足球用品消費仍呈旺盛態勢,其餘足球產品及服務消費規模還有更多的上升空間,消費潛力有待釋放。

  控制成本應對疫情 廣東省足球培訓市場逐步恢復

  《報告》從足球產業的角度,通過充分的行業調研,探討廣東青訓的發展,並對全省社會青訓機構進行了問卷調查。

  目前國內的足球青訓服務,主要通過業餘體校培訓、職業足球俱樂部梯隊培訓、普通校園培訓、社會青訓機構培訓呈現。《報告》以職業足球俱樂部梯隊培訓和社會青訓機構培訓爲主要研究對象,測算得出,2020年廣東省足球培訓市場規模爲4.79億元,同比下降56.8%。

  職業足球俱樂部梯隊培訓方面,《報告》對2020年廣東省中超及中甲俱樂部的青訓體系進行梳理。在成本方面,人力成本和場地成本是主要組成部分,青訓收入則主要來自於球員成材後進入職業俱樂部帶來的培訓補貼,成材率以及球員需求是關鍵。

  社會青訓機構培訓方面,《報告》蒐集整理了青少年足球培訓機構名錄。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省有正式工商登記註冊信息,初具一定規模社會青訓機構數量490家(不包含各地業餘體校、足球協會、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等事業單位或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報告》對其中111家機構進行了詳細的問卷調研。

  根據問卷結果,2019年實現盈利的青訓機構超五成,達53.1%,虧損的佔比33.3%,盈虧持平的佔比6.3%。受訪機構中只有約四分之一的機構實現10萬元以上盈利。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衝擊,足球青訓則基本完全停頓,以培訓爲主的收入來源中斷。根據《報告》對受訪青訓機構2020年全年收入及支出情況的預估,廣東省社會足球青訓機構2020年的收支情況呈明顯不對等狀態,總支出大於總收入,超三成機構收入在10萬元及以下。

  在收入直線下滑的壓力下,爲應對疫情給培訓機構帶來的衝擊,社會青訓機構積極採取應對舉措渡過難關,控制成本成爲最直接也最快捷的應對辦法。分析廣東省足球青訓機構的支出組成結構可發現,人力成本是社會足球青訓機構的主要支出,有六成(59.5%)社會青訓機構的人力成本佔總支出一半及以上。職工人數最多的青訓機構擁有近50人的團隊,包括教練數量超過30人,人員成本壓力尤爲明顯。結合青訓機構在控制成本方面的佔比來看,受訪的青訓機構主要採用壓縮機構人力支出的方式控制成本。其中,採取措施減少總體員工數量的機構最多,有58家,佔比52.3%;有55家機構調整了機構的薪酬制度,佔總比的49.6%。

  廣東職業足球抗疫啓示 以巧變應對疫情之大變

  面對疫情的全面衝擊,協會、賽事、俱樂部、運動員紛紛執行特殊時期的應對政策。在充滿考驗的2020年,中國職業足球成爲國內體育界"復工復產"的表率之一,振奮了從國內體育產業從業者到廣大體育迷、廣大人民羣衆的信心。廣東職業足球伴隨中國職業足球發展大勢,開闢了屬於自己的前進道路,也借鑑了歐洲職業足球抗疫舉措,從不同地區的發展歷程對比中萃取經驗。

  疫情時期賽事停擺,廣東職業俱樂部在線上模式上做出了初步摸索,借勢線上,以社交網絡爲主力平臺組織營銷活動,包括與官方媒體線上互動、電競跨界合作等亮點舉措;俱樂部財務運營作風根據政策和疫情調整,控制球員薪酬和轉會費用;梅州承辦中甲使得廣東職業足球收穫信心,爲產業注入強心劑等,這些舉措都可能成爲未來影響廣東職業足球發展的重要變量。

  在開源方面,歐洲職業足球善用線上工具,加大線上活動力度,積極開拓線上營銷,增加收入渠道,對沖線下活動受限帶來的傳播影響力下降。中國雖及時調整步伐加入線上營銷,但相比來看,歐洲俱樂部營銷更爲成熟,而國內俱樂部內容則較爲單薄,需大力提升創意創新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