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目前未來國乒女隊的新三駕馬車來說,陳夢、王曼昱、孫穎莎三個人在打法上是各不相同的。陳夢是女子重球打法代表性人物,類似於歐洲的重甲騎兵。優點就是單板球質量高,力量大;當然短板之處也有很多,打法比較的單一、反應慢,不善於靈活的變通。而孫穎莎和王曼昱屬於輕騎兵的級別,善於近臺以及中臺的進攻,特別是孫穎莎近臺的進攻靈活性非常強,步伐銜接非常的到位。王曼昱身高臂長,護檯面積有優勢,反手更可以全臺進攻不留死角。

爲何說陳夢類似於歐洲的重甲騎兵呢?那是因爲陳夢的戰術都是開長球跟對方打相持,中遠臺的相持球對攻,陳夢是厚重而綿長,後發制人。陳夢闆闆發力,越打越有勁,所以說一般的選手扛不住陳夢的相持球對攻,陳夢也是女選手當中力量比較大的一位,屬於重錘型的選手。重劍無鋒,比較的樸實無華在打法上,就是用絕對的力量去擊敗對手。當然這種打法面對靈巧型的選手,就顯得有些應變不足了。

陳夢的相持球打法就類似於重型騎兵的長矛,跟對手在比賽當中大開大合的對攻,是陳夢最喜歡的比賽節奏。當然這種打法的短板也很突出,比較的單一化。就是站在原地來回對拉,拼的就是實力厚度。不怎麼講究技巧性,歐洲的騎兵打法要求有開闊的戰場,雙方拉開架勢來回衝鋒。你要是讓這些歐洲重型騎兵進入熱帶雨林作戰,那可以說是不擅長的,缺少了作戰的條件,根本拉不開架勢。重型騎兵的缺點就是笨重,機動性不強,無法進行長途性的奔襲,速度偏慢,比較的有侷限性。

可以說重型騎兵的作戰方式,不僅僅是單一性,也是一種燒錢的兵種,光裝備的花費就不菲,無法進行全天候作戰。許多球迷之前也不理解,爲什麼陳夢會輸一些排名比自己低的選手。一旦對手的打法更加細膩,扛住了陳夢相持球的發揮,陳夢就陷入了被動。所以說球迷感覺到陳夢的下限很高,打好了誰都能贏,打不好誰都能輸。關鍵看對手的發揮,就像去年世界盃以及年終總決賽,王曼昱跟孫穎莎與陳夢的比賽就是打相持球的對攻,連當時的解說嘉賓鄧亞萍都有些不理解,認爲這兩名球員爲什麼不跟陳夢打變化?相信懂球的球迷都知道發生了什麼。

連陳幸同、孫銘陽、何卓佳這些非主力選手,都能通過比賽的節奏變化,去擊敗陳夢,作爲主力選手的孫穎莎、王曼昱做不到嗎?相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有不懂球的球迷只看賽果,缺乏看球的門道與思考。而孫穎莎和王曼昱兩名選手就屬於輕騎兵的類型。首先她們也是能打相持球的,這兩名選手一個正手攻擊力強,一個反手進攻接近於男性化的打法,兩個人打法上都有殺手鐧,進攻的穿透力非常強。這兩名選手也代表了目前中國女乒最先進的技術流,崇尚進攻。

孫穎莎和王曼昱擊球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她們的速度快並沒有減弱單板球的質量,而且比賽當中不一味硬扛,崇尚進攻的戰術多變。特別是孫穎莎進攻當中快慢節奏的拿捏,讓對手老是防不勝防。就像拉小提琴一樣,時而急、時而緩,時而快、時而慢。曾經的蒙古騎兵之所以能夠橫掃歐洲,就在於他們的多騎兵戰術。特別是蒙古的輕騎兵體系非常重要,可以遠射也可以誘敵,也可以迂迴包抄,也可以打近戰。同時期的歐洲重騎兵,缺少蒙古輕騎兵的靈活性跟速度。

而且蒙古輕騎兵的馬,相對於歐洲重騎兵的高頭大馬,比較的矮小,但是這種馬的耐力非常好,可以忍受零下40度的嚴寒,所以說他們能夠發動冬季攻勢。蒙古的騎兵戰馬能在雪裏覓食,降低糧草負擔。歐洲的重甲騎兵只能長矛衝鋒,蒙古的輕騎兵離得遠用箭射,離得近了用彎刀砍,可以在雙方的交手當中打迂迴、打穿插。蒙古騎兵的弓拉力更強,而且他們的裝備只帶頭盔護甲很少,減輕重量,蒙古輕騎兵開戰的時候,不跟歐洲的重型騎兵正面相抗,更加講究戰術的多變配合。

歐洲的重型騎兵比較崇尚個人英雄主義,強調光明正大的打法,戰術上確實比較呆板。蒙古騎兵經常使用詐敗誘敵的戰術,輕騎兵老是兩翼包抄先射敵軍的戰馬,歐洲的條頓騎士團、聖殿騎士團由於戰術呆板,在與蒙古騎兵的較量當中退出了歷史舞臺。孫穎莎、王曼昱這兩名年輕選手就是這種輕騎兵的戰術,孫穎莎在近臺的步伐銜接非常快,猶如蝴蝶穿花般的多變戰術,老是能夠化解對手的一波波進攻。

所以說我們看王曼昱、孫穎莎的比賽,主要看外戰。隊友之間的比賽沒有多大的參考性,不管是陳夢的重球打法,還是王曼昱、孫穎莎的女子男性化打法,代表了不同的技術流派。到底哪種打法更加先進?相信時間會給出最好的答案。不知道廣大的球迷朋友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關注小編,帶給你不一樣的人生感悟與思考。

陳夢的挑戰者,不是孫穎莎,而是王曼昱和朱雨玲

做人比較真實,李曉霞做陳夢的主管教練如何,有當教練的潛力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