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乳協制止高價搶奶背後:奶源持續緊缺,乳品消費增長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近期下發《關於堅決制止高價搶奶行爲的通知》,稱一些地區又出現了高價搶奶現象,要求各會員單位履行收奶合同,做到“不搶奶、不降質、不壓價、不擡價”。

有天津、山東地區奶農對此向新京報記者證實,每到6月天氣炎熱時,奶牛產奶量會因熱應激效應而下降,一些南方乳企由於缺奶會臨時到北方地區高價收奶,去年奶價最高時可達到7元/公斤,高出地方指導價和合同奶價1/3左右。一些奶農在高價誘惑下可能會撕毀與大型乳企籤的收奶合同或不再續簽,進而影響乳企的奶源穩定性,這也是中乳協下發上述通知的一個主要原因。

在業內看來,隨着地方政府及下游乳企對奶牛養殖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乳業上下游的利益聯結將更加緊密,未來“搶奶”的難度將越來越大。而“高價搶奶”背後,是我國奶源緊張、乳製品消費的持續增長。

乳企暫未受“搶奶”影響

中乳協的通知稱,協會近來不斷接到會員單位反映,在一些地區又出現了高價搶奶現象,要求各會員單位維護收奶秩序,嚴格履行收奶合同,執行各地制定的原料奶收購指導價,做到“不搶奶、不降質、不壓價、不擡價”,調節餘缺要通過友好協商方式解決。

“‘高價搶奶’現象一般發生在每年的6月-10月,多是南方乳品企業來收。”天津奶農劉向東告訴新京報記者,每到夏季,奶牛產奶量就會因熱應激效應而下降,“南方更熱,夏季用奶量還大,因此從2000年起就有乳企到北方來臨時收奶。”

去年夏天嚴重缺奶時,有“奶販子”給劉向東開出的奶價超過6元/公斤,較同期合同價和地區指導價高出1/3左右。山東奶農李振也向新京報記者證實,北方地區的公斤奶價多在4元多,而南方乳企給出的臨時收奶價能達到6.5元/公斤,最高時能達到7元/公斤。

劉向東口中的“奶販子”,實則是替乳企臨時收奶的中間人,收奶手續也正規齊全。不過,生鮮乳經過中間人倒手後,通常要在收奶價基礎上再加一些“服務費”,這意味着到達南方乳企手中的奶價將“更高一籌”。

在保證完成大乳企收奶合同的情況下,劉向東偶爾會賣給“奶販子”一些奶,因爲對方給出的價格“確實有誘惑力”。而在高價誘惑下,一些奶農會單方面撕毀與大乳企簽署的收奶合同,或者到三四月份合同到期後不再續簽,“這樣一來就會影響北方乳企的正常收奶”。

在乳業上游雜誌《荷斯坦》主編豆明看來,每年夏天確實有一些南方乳企到北方來臨時收奶,但“搶奶”情況並不嚴重。劉向東和李振說,今年到目前尚沒有碰到臨時收奶的“奶販子”。

伊利、蒙牛方面向新京報記者證實,目前企業收奶情況穩定,合作牧場沒有發生因“高價搶奶”而影響奶源供應的情況。

賣奶出省難度越來越大

據豆明瞭解,奶業格局已經發生變化,“高價搶奶”的實施難度將越來越大。近兩年,國內奶價處於高位運行,從去年第四季度到現在,奶農整體上對奶價較爲滿意。與此同時,乳企一方面加大了自有奶源比例,“勢力範圍”基本劃定完畢;另一方面加大了對合作牧場的扶持力度,如爲奶農貸款免費做擔保,給牧場提供低息資金等,雙方利益聯結更加緊密。“有了這些支持,牧場再將奶賣給別人代價會很大。”

“養牛需要穩定,不是多賣多少錢就能把牛養好。”劉向東坦言,儘管南方乳企給出的臨時收奶價有一定誘惑力,但他更看重與大乳企的長期穩定合作,“我們通常按一年合同籤,企業在此期間可以不斷地收奶,而南方乳企都是缺多少收多少。”

李振也向新京報記者證實,南方乳企收奶“不保穩定”,通常只在缺奶時籤半年合同,“剩下半年的奶價跟北方市場持平”。目前,李振跟君樂寶簽署了一項長達10年的合作協議,看中的不僅是穩定的奶源供給,還有來自企業對家庭牧場的扶持力度。李振還計劃購進牛隻,擴充奶牛數量。

據新京報記者瞭解,目前君樂寶對家庭牧場提供了多項扶持政策,如嘗試相互入股等形式共擔風險,通過擔保銀行貸款、借款的形式鼓勵合作牧場改善奶牛養殖條件,擴大養殖規模等。除君樂寶外,蒙牛在去年疫情期間累計向合作牧場發放30億元免息資金,伊利也計劃未來5年投入300億元扶持上游奶業發展。

李振說,奶農在不違反合同的情況下有權向外地乳企賣奶,但往往不受地方政府或奶協的支持,比如有的地方奶農可能因此享受不了政府補貼。

豆明通過與河北、寧夏等地農業部門交流了解到,從理論上講,奶農有權利將奶賣給外省市,但現實問題是,地方政府在奶農建場、貸款、糞污處理、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了政策傾斜,爲奶農節省了成本,相當於變相提高了奶價。另一方面,只要奶源留在當地,地方政府就可以通過加工企業來獲得稅收。“外省乳企可以將奶拉走,但外省也應給予奶源地一定的資源補貼。”

奶源緊張爲“搶奶”主因

業內認爲,當前奶源緊張、乳製品需求旺盛,是“高價搶奶”背後的主要原因。

據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介紹,在經歷2015年-2018年的調整期後,我國奶價自2018年觸底反彈,奶牛養殖行業步入景氣週期。2020年,我國荷斯坦奶牛存欄量增至520萬頭,奶價也從2018年底的不足3.5元/千克,上漲到2020年11月的4.15元/千克。

與此同時,國內原料奶生產和乳製品進口總量出現了雙增長的局面。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0年國內牛奶產量爲3440萬噸,增長7.5%。海關資料顯示,2020年5-11月乳製品進口總量同比增長14.4%,摺合原料奶後進口總量增長12.6%。

中地乳業2020年財報認爲,國內原料奶產量增速低於乳製品進口量增速,說明國內原料奶供需關係緊張,拉動了國內價格上漲。2020年5月-12月,全國原料奶價格從3.57元/公斤增長到4.15元/公斤,累計上漲16.2%。

在需求端,中地乳業財報指出,乳品行業自2020年下半年出現逆勢增長,疫情使公衆飲奶習慣得到加強,一二線城市消費升級延續,三四線城市和縣鄉市場滲透率也得到提升,巴氏奶等各主要品類升級態勢明顯,由此帶來相對穩定的增量。

另據豆明調研瞭解,目前拉動國內乳製品需求的主要是四五線城市和鄉鎮市場,而增長的主要品類是中低端價位的巴氏奶、酸奶等低溫乳品,即增量乳品的價位與增量消費人羣的消費水平相對等。

在奶源緊張的情況下,下游乳業對優質奶源的爭奪也越發激烈。2019年以來,我國北方規劃了多個奶源基地,蒙牛在內蒙古開工建設3個10萬頭奶源基地項目;伊利在內蒙古建設2個10萬頭奶牛養殖示範園區,並計劃到2025年在山東投資130億元建設30個6000-12000頭規模的牧場,在河南駐馬店建設10萬頭奶牛養殖基地;光明乳業和寧夏中衛共建千億級奶產業集羣;現代牧業也提出2025年實現牛隻、產奶量雙翻番的目標。

奶源是否會持續緊張?劉向東說,隨着各大乳企自建牧場陸續投入使用,預計明年奶源供給會趨於平衡,“不可能長期維持高奶價,還要看喝奶的增長率。如果喝奶的增長率沒有產奶量高,奶價就會降一點。”豆明也認爲,預測奶價走勢是一個複雜課題,需從供給和需求兩端來考慮。

(注:文中奶農均爲化名)

新京報記者 郭鐵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