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區域金融樣本:廣東中山“金融60條”催化大灣區綠色融合,提升金融創新

去年5月份,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發佈《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從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促進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創新水平、切實防範跨境金融風險等五個方面提出26條具體措施。

近一年來,大灣區“9+2”城市羣陸續出臺細化措施,落實《意見》要求,爲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羣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撐。

4月9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央行中山市中心支行和中山市金融工作局、中山銀保監分局日前共同印發了《中山市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行動方案》(下稱“《方案》”),從促進促進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深化中山與港澳金融合作、推進中山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創新水平、切實防範跨境金融風險、加強組織實施六個方面提出了60條具體措施。

據悉,《方案》是中山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的戰略背景下,以金融爲抓手支持大灣區建設的“任務書”和“線路圖”,既貫徹全國、全省文件精神,又體現中山特色,爲中山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邁向金融產業新高度、提升金融業競爭力提供政策支持。

賦能中山開放型經濟,減少企業“腳底成本”

記者瞭解到,實施跨境貿易和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政策是《方案》的重點之一,其中提出了20條行動措施促進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通過打好“引進來”“走出去”兩張牌,讓“便利化”在中山邁上新臺階。

“新政實施以前,企業每次舉借外債,都需要前往市區的外匯局辦理外債登記,往返至少需要三個小時。新政實施後,企業可按不超過淨資產2倍辦理一次性外債登記,在登記額度範圍內自行借、用、還外債資金,不用每次都前往外匯局了,大大節省了企業在途成本,辦事效率高了不少。”位於中山坦洲鎮的某企業財務負責人王軍表示。

中國建設銀行中山分行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在貨物貿易收支便利化試點業務推出之前,企業辦理境外匯款時,需提供對應背景的合同、發票、報關單等交易單證,導致企業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準備資料。“實施便利化政策後,簡化了貿易單證審覈,提升了業務處理效率,試點企業辦理貿易收支業務每月可節約紙質單據約5000多份,企業工作人員可免於打印、複印、覈對整理、逐份單據蓋章,平均每月約3名工作人員將由原先2-3個工作日的工作量縮短爲2小時,大大節約了企業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銀行審單流程也更加高效,審覈時間由原先6人審覈1個工作日,縮短爲3人審覈2小時。”

事實上,早在2019年,中山就開始實施貨物貿易收支便利化試點。《方案》提出,鼓勵更多信用優良、管理規範的市場主體開展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便利化試點,享受優化單證審覈、特殊退滙業務免於事前登記直接在銀行辦理,免於辦理進口報關單核驗手續等便利化措施。

在資本項目,《方案》提出4條便利化具體措施,包括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資本項目收入境內使用時無需事前逐筆向銀行提供真實性證明材料;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可按不超過淨資產2倍到外匯局辦理一次性外債登記;企業直接投資基本信息登記,以及符合條件的外債、內保外貸和境外放款註銷登記直接在銀行辦理;取消外商直接投資業務相關專戶。

比如,近期中山某玩具加工生產企業辦理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用於支付貨款、工資及稅款,銀行審覈時間由過往的2小時壓縮至8分鐘,便利化措施大幅提高企業資金結算速度。

爲支持中山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業務發展,完善貿易新業態外匯管理,《方案》提出3條具體措施,符合條件的小微跨境電商企業可免於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跨境電商可將境外相關費用與出口貨物軋差結算,境內企業可爲客戶跨境代墊相關費用;個人可通過外匯賬戶辦理跨境電子商務和市場採購貿易項下外匯結算。

在中山,享受便利化政策的企業越來越多,不僅提交的資料少了,而且流程便利了,減少了企業的“腳底成本”。據統計,截至2020年2月末,中山已共辦理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業務786筆,金額合計6.93億美元;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已惠及中山市近百家企業,金額合計超過7.19億美元;貿易新業態辦理結算累計4574筆,金額合計1.89億美元。

發力民生金融

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中山與港澳歷來交往密切、生活融合度高,據統計,澳門在中山居住的人數衆多,僅三鄉鎮便接近3萬人。

《方案》旨在打造“灣區樞紐,精品中山”,通過多項惠及民生的措施,推進大灣區內民生服務便利化,構建大灣區優質生活圈。

具體而言,《方案》包括五方面惠及民生的措施:一是便利港澳居民在中山開立銀行賬戶,爭取港澳地區代理見證開立個人Ⅱ類、Ⅲ類銀行結算賬戶業務落地中山。政策落地後,港澳居民在香港銀行即可便利開立中山個人銀行賬戶。

二是爲大灣區居民提供更優質的理財服務,爭取“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待試點落實後,大灣區居民投資理財將會有更多的選擇。比如,中山居民通過在港澳銀行開立投資專戶,購買港澳地區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港澳地區居民通過在中山本地銀行開立投資專戶,購買銀行銷售的合資格理財產品。

三是在提升保險服務方面,對符合銀行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規定和現行外匯管理政策的保險業務,包括內地居民因到港澳旅行、留學和商務活動等購買的人身意外險、醫療保險以及不含分紅性質的疾病保險等,進一步明確政策指引,指導轄內銀行提供便利的理賠、續保、退保等跨境資金匯兌服務。

四是在提供融資服務方面,開展不動產跨境抵押登記,允許港澳居民將其在中山購買的自主住宅抵押給港澳銀行,便利港澳居民在中山購房。

五是在跨境支付方面,優化港澳居民移動支付、銀行卡內地受理環境。

2020年12月,中山成功作爲首批試點城市,開通粵澳跨境電子賬單直接繳費業務,在中山居住的澳門居民通過澳門地區銀行的網銀或手機銀行直接繳納在中山產生有線電視費等相關民生費用,這也是繼2017年粵港電子支票聯合結算業務、粵港跨境電子賬單直接繳費業務落地中山後,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又一創新舉措。

近年來,央行中山市中心支行組織銀行機構緊抓星級酒店、餐飲、百貨、公共交通等日常消費類商戶,以全卡種受理和促銷活動爲營銷切入點,加快商戶拓展進度,完善移動支付場景建設,擴大港澳版第三方支付的受理範圍,滿足港澳居民在中山市通過港澳微信電子錢包、港澳支付寶實現雙向跨境移動支付服務的需求。截至2020年12月末,中山市可以受理港澳居民銀聯卡、外幣卡的商戶數量64897戶,佔特約商戶總數的72.61%;可以受理港澳版銀聯雲閃付、支付寶支付、微信等移動支付的商戶數量42764戶,佔特約商戶的47.85%。

深化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

《方案》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爲指引,提出4條具體措施爲中山經濟綠色低碳轉型提供重要支撐,具體包括推動地方推動地方法人銀行機構開展環境信息披露工作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港澳發行綠色債券,引導銀行機構加大對綠色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開展綠色企業和項目遴選、認定和推薦工作。

環境信息披露是綠色金融發展的五大支柱之一。2021年初,在中國人民銀行中山市中心支行推動下,中山農村商業銀行成爲大灣區13家試點機構之一,率先開展環境信息披露試點工作。

“在碳達峯、碳中和背景下,我行通過對外披露自身經營活動、投融資活動對氣候環境的影響,以及氣候環境因素對授信客戶信用風險變化的影響等相關信息,不僅可以提升我行氣候與環境風險管控水平,更有利於優化我行信貸投向結構,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向綠色低碳領域、加速經濟和金融的綠色化進展,進而可爲實現碳達峯、碳中和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中山農村商業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拓展綠色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是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2018年,央行中山市中心支行指導建設銀行中山分行作爲主承銷商發行了廣東省內首單民營企業綠色債券。2021年,該行又全力推動企業赴境外發行綠色債券,制定了《中山企業赴澳門發行綠色債券進度計劃》,聯合市金融局成功舉辦了中山企業赴澳發債政策培訓會。

此外,央行中山市中心支行還印發了《中國人民銀行中山市中心支行關於運用再貸款再貼現工具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通知》,指導銀行機構加強綠色信貸產品服務創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中山市綠色信貸餘額106.94億元,同比增長57.19%,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40.94個百分點,增速較2019年提高53.2個百分點。

提升金融服務創新水平

在大灣區建設背景下,中山要在城市羣競合發展中擁有一席之地,必須以製造業爲立市之本,推動產業轉型,打造灣區製造業的一線城市。

《方案》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本源,提出加強科技創新金融服務,積極發展供應鏈金融、促進銀企融資對接、金融助力穩外貿外資、構建多層次融資擔保體系、提升金融科技應用水平等具體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製造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紮實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

截至2021年2月末,中山市制造業貸款餘額1046.74億元,同比增長30.0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4.03個百分點,比全省及珠三角平均增速分別高9.82個和9.22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6、珠三角第4。其中,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276.65億元,同比增長89.64%,佔全部製造業貸款的比重達26.43%,比上年同期提高8.30個百分點。

爲支持高新技術企業跨境融資,中山將用好擴展外債便利化試點的相關政策,支持處於成長初期淨資產規模較小的中小微科創性企業在國家外匯管理局覈定規模內借入境外低成本資金。

2020年10月,中山某鞋業有限公司依託高新技術企業外債便利化試點政策,辦理了500萬美元跨境融資額度,相較於企業過去融資額度擴大近五倍,成爲中山首家享受該政策紅利的企業。

爲拓展企業融資渠道,《方案》提出積極推廣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推廣中徵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跨境金融區塊連服務平臺、“粵信融”平臺和“中小融平臺”等多個融資對接平臺,從拓展動產和權利擔保、緩解銀行與市場主體之間信息不對稱等制度層面,着力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截至2020年2月末,中山用戶在中徵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累計進行應收賬款融資627筆,成交金額248.88億元,通過“粵信融”平臺累計獲得銀行授信20136筆、金額6708.37億元。

(作者:家俊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