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公募大佬“奔私”了!那些帶着光環的基金經理自立門戶後過得好嗎?

馬嘉悅

又一位公募大咖選擇了“奔私”創業。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網站信息顯示,一家名爲海南容光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夥)的私募已於近期完成登記,其實際控制人及總經理盧安平爲前鵬揚基金副總兼首席投資官。

其實從去年開始,公募大佬“奔私”就頻頻出現,比如原東方紅資管副總經理林鵬、原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郭特華、原富國基金明星基金經理於洋等紛紛轉戰私募,引發市場關注。

這些公募基金經理“奔私”後的業績是否能夠延續?投資者又能否閉眼入手其產品呢?

原鵬揚基金副總轉戰私募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網站顯示,成立於今年1月21日的海南容光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已於4月2日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以下簡稱海南容光),公司註冊資本爲1000萬,實繳資本260萬,登記的機構類型爲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業務類型涵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私募證券投資類FOF基金。

海南容光的實控人爲前鵬揚基金副總兼首席投資官盧安平。2020年11月,鵬揚基金髮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副總經理盧安平因個人原因離任,離任日期爲2020年11月6日。當時盧安平並未宣佈要轉戰私募,直至近日私募管理人登記公示信息出爐,其離職後的動向才浮出水面。

據悉,盧安平在加入鵬揚基金之前,曾任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資產配置處長、風險管理處長,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委託與績效評估部總經理,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委託投資部總經理。從其過往業績來看,他自2017年9月27日起陸續管理了包括鵬揚景興、鵬揚景泰成長等多隻基金,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爲63.09%。

“公募派”私募業績分化明顯

不只是盧安平,2020年以來“奔私”的公募大佬不在少數。比如,原東方紅資管副總經理林鵬創辦和諧匯一,原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郭特華成立海南富道,原富國基金明星基金經理於洋加盟上海欽沐資產等。

公募大佬創立的私募往往憑藉着個人光環獲得資金青睞,比如和諧匯一首次募集規模就超過100億元。這不禁讓人好奇,這些大佬的光環來自於其在公募時的良好業績表現,那麼“奔私”後是否依舊能保持亮眼業績呢?

私募排排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私募基金經理中,“公募派”基金經理的三年期平均收益超過70%,明顯高於“民間派”基金經理56%的平均收益,不過“公募派”基金經理內部長期業績分化也極爲明顯。

數據顯示,目前具備三年期業績且披露2月底數據的“公募派”基金經理共227位,其中只有84位的三年期業績超過了平均水平,最高收益率達412.38%,剩餘143位基金經理的三年期收益率則低於70.66%的平均線,更有11位基金經理三年期業績爲負數。

在“公募派”基金經理中有一位北京老牌私募的總經理,目前管理超百隻產品,他在擔任公募基金經理期間,所管理的公募產品4年的投資收益最高達168%,投身私募時一度備受關注,但其近三年期業績卻是負數,爲-11.1%,近五年更是虧損4.56%,令人唏噓。

“公奔私”須適應私募法則

記者採訪獲悉,“公募派”基金經理業績分化的背後其實有着極爲現實的原因。

“我之前管理公募專戶,業績排在行業前列,但是‘奔私’之後的前兩年業績一直不理想,主要還是投研團隊跟不上公募時期的水平,而且需要適應私募行業追求絕對收益的風格,因此三年後業績纔有起色。其實每個‘奔私’的基金經理都需要一段適應的過程,沒有團隊來幫你‘造星’,只能靠業績說話,而且要從相對收益思路轉至絕對收益思路,這個過程就造成了分化,有的能夠適應,有的就只能泯然衆人矣。”滬上一位百億級私募創始人直言。

濱利投資基金經理梁濱認爲,部分基金經理“奔私”後業績並不十分突出,除了受制於投研團隊因素,還有一個原因在於,在從追求相對收益轉變到追求絕對收益的過程中,基金收益會有明顯的下滑。

因此,一位私募基金研究員建議,“公奔私”的大佬雖然具備過往業績的光環,但投資者在選擇私募管理人和產品時,不能完全依賴於過往業績進行選擇,需將自身風險收益要求、資金性質以及私募管理人的長期業績作爲重要考慮因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