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基金一哥”王亞偉新增持倉曝光:四季度進入長鴻科技,會否重演牛股往事

來源: 資事堂

在公募和私募基金界,如果只能有一個“王”——那就是王亞偉。

這個曾經公募界“神一般”的男人,在任職華夏大盤基金經理期間創造了六年半1195.25%的累計業績,年均複合回報50%。

從2006年1月到2012年5月,王亞偉至少有四年在行業內排名前三名,包括其中兩年行業第一。這是一個迄今無人可以顛覆的業績記錄。

而在他離開公募後,參與設立的千合資本一定程度上繼續重複着當年的業績,也引來了許多關注。

01

逆勢殺入次新股

根據長鴻高科的年報顯示,王亞偉發起的千合資本昀錦2號私募基金在四季度成爲該公司的新晉大股東。

昀錦2號基金去年末持有該公司50萬股,持倉市值約爲1400萬元,位列第四大股東,同時也是前十大股東中唯一的機構股東。

這是王亞偉近期曝光的唯一一個新開個股,也是昀錦2號2018年成立後,第一個公開持股信息。

王亞偉在公募期間,業績大幅超越行業平均水平,重倉股亦和主流行業有較大距離,以一種“不與爾等在一個層面比賽”的姿態在行業內特立獨行。如今的長鴻高科,也是其他專業機構幾乎沒有涉足的個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長鴻高科是去年在滬市上市的次新股。

02

公募“巔峯”

2012年王亞偉離開華夏基金正式創立千合資本,這成爲當年公募基金最轟動的事件。

這當然是因爲王亞偉那迄今無法重複的巔峯業績。

王亞偉早年是高考狀元,後來在清華大學就讀,雙學位畢業後加盟了中信旗下一個投資公司。1995年,“聰明人”王亞偉成爲華夏證券東四營業部的投研部經理(負責人),其後參與創辦華夏基金。

2006年開始,王亞偉在海外進修歸來後,開始了神蹟一般的公募投資業績生涯。

從2005年12月末理至2012年5月,王亞偉管理的華夏大盤基金創造了近12倍的回報。

當年有一個說法,只要王亞偉在,公募基金的冠軍是沒有懸念的,其餘同行都是來爭奪“行業第二的。

王亞偉的離去,以及此後連鎖反應般的高管離職,還導致了曾經的“權益投資高地”華夏基金的江湖地位一落千丈。

如今的華夏基金以指數產品著稱於世,當年獨步天下的盛況早已不復如初,這個結果不知道王亞偉當初離去時有否預料到。

03

逃不過的“聚光燈”

王亞偉創立私募機構後,刻意低調,自此幾乎不在市場發聲,除了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期間出來發聲力挺A股投資價值外,再無公開觀點披露。

但他的私募持倉股也受到了大幅關注。

以他首隻私募產品外貿信託-昀灃爲例,買入前十大股東的上市公司,延續了他在公募時期的風格:公司大股東資本運作、偏國資背景。

王亞偉對行業選擇發佈廣泛,包括能源、傳媒、運輸、製造業、醫藥、飲料等。他對資產重組的上市公司有偏好,這類公司資產通常發生置換,主營業務切換,實控人也會變更。

截至目前,王亞偉首隻私募基金外貿信託-昀灃的淨值,在三方平臺僅更新至2020年8月。2012年12月以來年化收益爲11.08%。此外,王亞偉旗下的紫荊二號淨值披露至今年3月31日,年內收益爲-6.03%,2020年收益爲24.3%。

04

下一個“三聚環保

王亞偉“奔私”以來,最爲長情的持倉股票就是三聚環保,這是生產環保材料的上市公司,主要爲基礎能源工業的產品清潔化、產品質量提升及生產過程的清潔化提供產品、技術、服務,涉及化石能源產業、綠色能源等概念板塊。

巧合的是,三聚環保和長鴻高新均屬於環保材料公司。

雖然“一哥”對三聚環保長情,持有整整七年,但最後的結局有些“悲慘”。

他的外貿信託-昀灃正式運作後,2013年一季報披露時,出現於近2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當時就包括三聚環保。

第一次以私募基金模式買入,當時王亞偉就以1930萬股的持有量,高居三聚環保流通股東榜首。

之後不斷加減倉,始終停留於這家公司的十大股東陣營。

這筆投資的開局可謂相當成功,2013年一季度至2017年一季度的四年間,三聚環保股價累計漲幅高達六倍。

當時,市場對“一哥”挖掘牛股的能力十分欽佩。

然而,2018年三聚環保迎來重大轉折,這家公司的行業前景受到質疑,加之公司開始捲入違規關聯交易、信息披露違規等負面事件,經營業績亦出現下滑。

基本面異動爆出後,王亞偉開始持續減倉三聚環保,外貿信託-昀灃最後一次出現於十大股東的時點是2020年一季度,當時王亞偉環比減倉幅度高達20%。

2020年半年報披露時,王亞偉終於消失於三聚環保的十大股東陣營。總結來看,王亞偉在三聚環保上雖然大幅利潤回吐,應該還是賺了大錢的。

05

或爲逢低建倉

值得注意的是,長鴻高科的股價曾在四季度出現過大幅回調,而王亞偉的持倉也是四季度披露出來的。這或許意味着王亞偉在該股上是逢低建倉。

長鴻高科的上市開盤價爲10.54元,上市後不斷上行,最高衝至37.77元,12月1日之後出現了急跌,連續收穫兩個跌停板,股價來到了28元下方。

目前爲止,長鴻高科的股價仍在25到30元區間徘徊,浮盈仍不明顯。

06

限塑令的隱形玩家

那麼這家公司到底是什麼來頭呢?

據查,長鴻高科的主營業務爲熱塑性彈性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一隻典型的環保概念股。其公司生產的合成橡膠新型高分子材料,被稱爲是繼天然橡膠、合成橡膠之後的“第三代橡膠”,主打買點即是環保替代。

而公司的最新動作也十分驚人,爲配合限塑令政策,公司2020年10月忽然宣佈擬投建60萬噸/年全生物降解熱塑性塑料產業園PBAT/PBS/PBT靈活柔性生產項目,快速切入新賽道。

此後從11月份開始,針對長鴻高科的調研逐漸增多,包括重陽投資、中信證券海通證券都有參與。

公司在調研活動中曾回應,PBAT是目前全世界公認的綜合性能最好的全生物降解材料,性價比高,是生物降解塑料用途最廣泛的品種。

同時公司在產品策略層面的替代目標非常明確,主要目標是去替代老百姓日常用的東西,包括回收比較困難的一次性塑料用品,包括塑料袋,一次性飯盒,農業用的薄膜等。

長鴻高科這一新產品的巨大市場潛力或許是推動王亞偉四季度買入的另一原因。

相關文章